集团化办学实际成效如何?从杭州的发展实践中找答案

2019-04-14 12:1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沈听雨 通讯员 陈文燕 赵媛媛

集团化办学实际成效如何?从杭州的发展实践中找答案

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更有质量的教育。4月12日—13日,以“优质共生:集团化办学再出发”为主题,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在杭州市西湖区举办。来自全国21个省,61个区县市的教育局长、校长、进修学校培训中心的教育专家,高校的理论研究者,中小学一线教师等教育界人士共计700余人汇聚一堂,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沙龙对话、现场诊断、校长工作坊等形式展示和总结全国集团化办学的成果和经验。

《中小学管理》编委会主任陶西平提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了不小成效。一是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提升。二是使学生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可以在集团内适度流动,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三是拓宽了集团内各个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与砥砺共进。不过同时,我们也要思考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集团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如何优化?

教育部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基础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即学前教育要实现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要实现优质融合发展。当下,我们要发展更加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集团化办学是实现的形式之一,它兼顾公平和效益,是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创新探索。

“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共用,让教师资源的流动由‘输血’向‘造血’转换,文化资源的融合由单向传递向互动交流转变,课程资源的建设从方向教授向特色创生发展。”汪明说。

集团化办学实际成效如何?从杭州的发展实践中找答案

集团化办学实际成效如何?或许,我们能从杭州的发展实践中找到答案。

1999年,杭州西湖区求是小学率先在全国探索集团化办学。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20年来,杭州的集团化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9年到2011年,探索“名校+”的1.0模式,以优质资源快速扩张为特征。以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为例,期间西湖区求是小学与竞舟小学、星洲小学实施名校连锁办学,成立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后来又发展成立了十三中教育集团、西湖小学教育集团、闻裕顺学前教育等公办基础教育集团。

从2011年到2014年,形成区域特色共同体的2.0模式,以县域内优质均衡发展为标志。其中,西湖区提出推进“名校+弱校”,重点解决城郊地区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困境问题。拱墅区提出“学校发展群”,探索学校课程开发或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共享等。

从2014年至今,探索从县域到市域的新名校集团化3.0模式,以全域共建共享为目标。力争到2020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成立一批以“跨域突破、县域互通、师资盘活、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名校教育集团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打造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

马里松表示:“如今,杭州已经组建了3563个名校集团,成员单位1333个,六个主城区名校集团化的覆盖率达到83.85%,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74.33%,跨层级的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达22个。”

那么,如何避免造成集团优质学校资源的稀释?如何避免催生集团内部成员学校的同质化现象,造成“千校一面”?如何避免对集团外部学校的发展造成冲击?……

对于集团化办学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挑战,汪明认为未来集团化办学应该牢牢抓住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完善治理方式,激励学校办出活力。

“建构紧密、适切的组织结构及制度,是实现集团化办学良性循环的关键。”汪明说,要积极探索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下,适应集团化办学的人事编制、岗位设置、经费投入等制度及其管理方式,确保集团化办学健康持续发展。

“和而不同”才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需要明确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均衡,而不是消灭差异。因此,集团化办学最终应该呈现的是各个学校在教育内涵、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上的个性化发展。

当下,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集团化办学是其中的重要选择却不是唯一选择。汪明表示:“从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既有跨区域间的政府合作,也有政府跟学校的合作,还有学校之间多层次的校际交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需要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集团化办学再出发,实现优质共生。”

集团化办学实际成效如何?从杭州的发展实践中找答案

据悉,会上来自全国13个省市,26个地市的教育局局长代表联合举行了全国集团化办学区域推动共同体成立仪式。这寓意着当前集团化办学正逐渐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重要举措。共同体的成立为各地集团化办学工作提供一个平等、开放、专业、公益的交流共享平台。

本次研讨会由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西湖区教育局承办,求是教育集团和学军小学共同协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