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今年9月将有20所新幼儿园开园,新增7000多个学位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在日前结束的惠城两会上,学前教育也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会上,政协委员张芸代表民盟惠城区总支针对惠城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公民办幼儿园比例失衡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记者从惠城区教育局幼教股获悉,近几年,惠城区幼儿园以每年15至20所7000多个学位的速度增加,其中公办幼儿所每年增加2所800多个学位。

惠城今年9月将有20所新幼儿园开园,新增7000多个学位

今年9月前又将有20所新的幼儿园开园。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谢嘉欣 摄

现状:城区公益性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82%

张芸介绍,目前惠城区全区共有幼儿园246所,其中公益性幼儿园73所,公办性质比例达29.67%(其中公办幼儿园15所,公办园占比6.1%),公益性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202所,比例达8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3%,基本构建起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全区幼儿园有8798名教职工,4424名专任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达2752人,持证率为62.2%,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有2936人,比例达66.3%。而在财政投入上,2015-2017年,全区财政学前教育投入达6411万元。

“目前惠城区实现了‘逐年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序增加学前教育普惠资源’的基本目标,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张芸表示,“但是,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仍然是全区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普惠性学前教育布局发展不均衡,以及公民办结构不优、教师队伍量少质弱、保教水平整体不高、财政投入占比较低等问题。”

惠城今年9月将有20所新幼儿园开园,新增7000多个学位

今年9月前又将有20所新的幼儿园开园。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谢嘉欣 摄

建议: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的落实

对促进惠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张芸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科学规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编制惠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2020年,学前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普惠的目标,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第二,着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立起以公办为主的县、乡、村全覆盖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继续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的落实,抓好新建小区落实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给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区政府统筹安排。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

第三,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积极探索民办幼儿园园舍租金合理定价机制,特别是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力度,合理控制小区配套幼儿园租金价格,降低幼儿园办园成本,提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公益性,引导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创新完善政府购买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举措,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第四,逐步提高幼儿园经费保障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占比,完善幼儿园运行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机制,逐步提高并足额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正常运转。

第五,大力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改革,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 师工资待遇。

第六,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办园行为。建立帮扶机制,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办优质园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园、举办分园、合作办园等形式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提升保教质量。

部门声音: 每年新增20所幼儿园7000多个学位

记者从惠城区教育局幼教股获悉,近几年,惠城区幼儿园以每年15至20所7000多个学位的速度增加,其中公办幼儿所每年增加2所800多个学位;今年9月前又将有20所新的幼儿园开园,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明年将继续增加20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预计将开办3至4所。按照保教费一学期5600元的标准(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分别可上浮15%、10%、5%),目前惠城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比率达到82%。“这几年保教费用有上涨,这其中是因为幼儿园的房租普遍上涨,加之老师社保等待遇的提高,办园成本不断提高。”该负责人说,“很多家长说的入园贵,除了保教费这一块外,还把伙食费、床上用品、书包等费用计算入内,这不合理。”

另外,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由于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可度低等原因,该区的幼儿园也面临着师资紧缺的困扰。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全社会加强对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关注,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切实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来。


记者:马海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