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功臣是誰?是謀略超群的劉基,還是神勇無敵的徐達、常遇春,或者是總領後方的李善長?但這些人只有在文韜武略的朱元璋手下,才能發揮自己的用處,是朱元璋給了他們機會。誰給了朱元璋統一天下的機會,只有他的鄰邦敵手張士誠才能獲此殊榮。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感謝張士誠

朱元璋統一江南的歷程是艱辛的,危險的,其中最大的危險就是被張士誠與陳友諒夾擊。只要這兩個人能聯手行動一次,朱元璋也只有滅亡的份了。可是張士誠真的是讓朱元璋喜出望外的安靜,當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血拼之時,張士誠啥也沒做,繼續當著自己的土皇帝,享受著自己的太平日子。儘管不久之前他曾被朱元璋攻打,可他依舊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著周圍一切人報以最為善意的舉動。

事實上張士誠此時的實力甚至還強於朱元璋。張士誠是最早起義的義軍將領,他不光起義時間早,威名也更大。當年的高郵之戰,元朝的百萬大軍在他的防禦之下沒有絲毫辦法。此戰過後,張士誠名震大江南北。之後張士誠又獲得了南下發展的機會。他很快就取得了當時最為富庶的江浙之地。直到張士誠打下一片基業之時,朱元璋才剛剛準備渡過長江去佔領南京。可是張士誠偏偏在朱元璋最弱小的時候,沒有做出任何積極行動,他就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睜睜的將南京這個戰略要地拱手相讓。

張士誠這種不思進取的行為給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沒人會投靠一個胸無大志的首領,也沒人會將自己的未來綁在張士誠的戰車之上。張士誠的結局並不是鄱陽湖之戰時決定的,早在他放棄爭奪南京之時,就已經註定了,他早已經成了朱元璋眼中的一塊肥肉。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剝洋蔥戰術

張士誠的滅亡是必然的,可是張士誠擅長防守的特點,給朱元璋帶來極大的麻煩。針對張士誠的防禦,朱元璋做出了針對性的戰術部署,那就是剝洋蔥戰術。層層推進,將張士誠的外圍地區一個個拿下,直到最後再攻打張士誠老巢平江,也就是蘇州。

朱元璋第一個攻取的目標就是江北。在戰略上,攻取這裡有幾點好處,一是能夠為日後的北伐,形成一個有利的後方。二就是在戰略上形成對張士誠的兩面夾擊。三是這裡雖然是張士誠的起家之地,但張士誠統治中心已經南移,江北只有偏師,容易被朱元璋攻下。

​徐達奉命出征,率領部隊攻取江北之地。事實上這場戰役乏善可陳,張士誠的部隊可謂是望風披靡,派出的援軍主帥認為這場戰役就是送死,採取了消極避戰的策略。於是江北的張士誠部隊鮮有抵抗之舉,多是獻城投降,徐達還捎帶將淮西山地從元軍手中奪下。朱元璋就此將整個淮河地區收入自己的囊中。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接著朱元璋就要面對張士誠的大本營,富庶且忠誠於張士誠的蘇杭地區。張士誠面對朱元璋的壓力,並沒有坐以待斃。他構建了自北向南的三角形防禦體系。這套防禦體系的北端的頂角是張士誠老巢蘇州,南端的湖州與杭州構成了底邊。這個防禦體系的東面還有太湖作為天然屏障,這樣一來朱元璋就無法從側翼對蘇州形成威脅。很明顯,張士誠的戰略企圖就是以堅固的蘇州城抵抗朱元璋的兵峰,以富庶的杭州、湖州為縱深,加強蘇州這個堡壘的抵抗能力,將朱元璋拖垮在蘇州的堅城之下。

張士誠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他向來擅長防禦戰,現在的態勢比當年高郵之戰更好。

但朱元璋無意與張士誠打消耗戰。在歷代開國之君中,朱元璋的戰略眼光的軍事水平是頂尖的。朱元璋一眼看出張士誠故意將自己的都城蘇州作為橋頭堡引誘自己。實際上強攻蘇州等於是和張士誠全部力量在作戰。朱元璋必須剪除蘇州的羽翼。所以朱元璋的進攻對象是作為縱深的湖州與杭州,擁有水師的他不懼怕太湖的阻隔。可張士誠完備的城防與物資,事實上成了阻礙大軍的主要因素。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使出了一個簡單的聲東擊西之計,他將張士誠的降將帶在軍營中,並故意洩露大軍將全力爭討蘇州的假消息。張士誠很快就得到了線報,於是集結縱深的部隊調回蘇州以加強防禦,湖州與杭州的守備力量頓時減弱。

朱元璋見張士誠中計,派出大將徐達率領二十萬兵馬直接跨過太湖,進攻太湖南邊的湖州城。湖州城守將顯然不知道徐達的厲害,居然出城迎戰,野戰中張士誠的部隊哪裡能抵擋徐達的虎狼之師,守軍大敗逃回湖州。可徐達並不急於進攻湖州,他在湖州附近的交通要道上佈置兵馬,意圖以湖州為誘餌進行圍點打援,進一步消耗張士誠的軍事力量。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湖州是張士誠防禦體系中底邊的左角,一旦被攻破,張士誠的防禦體系就會有崩潰的危險。一旦朱元璋佔據了這裡,可以利用水師將整個蘇杭的交通線牢牢控制。於是張士誠派出了自己的義子率領精銳部隊前去支援。可徐達作為明朝第一名將哪裡是浪得虛名之輩,他並沒有急於殲滅張士誠的援軍,而且用長圍法將這支部隊包圍。張士誠聽聞消息被迫再度派兵支援。徐達之前沒進行圍殲就是要進一步的消耗掉張士誠的有生力量,這樣的添油戰術讓徐達笑得嘴都合不攏。張士誠寶貴的機動兵力就這樣被徐達誘殲在了太湖之邊。隨後杭州不戰自降,張士誠的左膀右臂被朱元璋輕易斬斷。

平江之戰

結束了外圍戰役之後,朱元璋命令軍隊開始包圍蘇州,在這種大局已定的情形之下,朱元璋開始了圍城戰。

圍城部隊利用拋石機不斷地攻擊城牆,城內的張士誠也予以反擊,雙方打得是難解難分。可是圍城日久,蘇州城中糧食開始不足,張士誠決定冒險出擊,殺出一條血路給自己一個保存尊嚴的機會。但是張士誠選擇了一個不算好的突擊方向,他要突擊的方向是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張士誠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常遇春,他選擇這個方向的原因就是這裡軍容不整,有被全力突破的可能。常遇春在攻伐張士誠的戰役中沒有打過癮,所以他故意將軍營佈置混亂,意圖引誘張士誠出擊,沒想到張士誠居然上當了。

可面對張士誠親自率領的上萬精銳突襲,常遇春的部隊還是略顯倉促,部隊在初期損失了一名萬戶。但常遇春豈是等閒之輩,很快穩住陣腳。常遇春自己身先士卒,揮兵奮擊。張士誠所部大敗,本人也墮水,差點被淹死,最終僅以身免。

十餘日後,張士誠再次率軍突圍,還是衝擊常遇春部。這一次張士誠拼命死戰,竟然把常遇春打得節節敗退。可城樓上突然傳來鳴金之聲,張士誠的部隊全都愣住了,被常遇春趁機反擊,又一次大敗。

朱元璋最大的功臣是誰,徐達、常遇春、劉基?都不是

多次突圍失敗後,蘇州終於陷入絕境,徐達遂展開總攻,張士誠戰敗被俘。不過張士誠雖然能力不及朱元璋,也是一個硬骨頭。他不願受到朱元璋的侮辱,在去南京的路上選擇了自殺。朱元璋消滅了自己在江南最後一個敵人,現在是時候向北消滅元朝,開創屬於漢人自己的統一王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