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民间传说—石马、塯隍、黄金三镇名的来源

石马的传说

兴宁县石马填八丘坪内有一突起的石头, 高二十余尺, 宽十八、 九尺, 长六十尺, 活象一匹昂首北望的马。 据说这是一匹神马的化身, 石马镇由此而得名。

相传, 古时天庭有匹性野的神马。 一天, 它闯入蟠桃园内,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 王母娘娘一气之下, 报告玉帝, 玉帝要把它贬下凡间。 但是, 由谁来押送呢?在场的韩湘子早就想下凡一游, 便自荐承担这项差使。 玉帝答应了, 叫韩湘子即刻起程。

韩湘子下了南天门后, 赶马来到兴宁石公湾山径里。 山径好象一条玉带, 盘山而上, 周围古木参天, 峭壁奇立, 花香鸟语,流水潺潺, 风景十分优美, 喜得韩湘子忘了自已的差使。 过了好久, 发觉神马已无影无踪, 他急忙寻找起来。

韩湘子来到八丘坪, 遇上一个孕妇。 韩湘子问她: “大嫂子,你看见我的马往哪条路去了?” 孕妇道: “老伯, 马我没有看见,只是看见一条很大的山羊在前面走着。 ”韩湘子拔腿就跑。 谁知,跑上去时, 这匹神马已化成石头坐在路旁了。

由于神马没有经过点化, 是自变成石头的, 所以劣性不改,每逢深夜, 它便四出偷吃庄稼, 使得农民叫苦不迭。 村里几个年青人, 商议要治死石马, 但一看到它那古怪可怕的样子, 又不敢动弹了。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 八丘坪出了个举人, 名叫何南凤, 他中举之后弃学为僧, 在江西、 福建、 广东建了七十二座寺庙。 据说何南风道行颇深, 能将活物祭死, 他得知石马戕害庄稼, 便挥笔写了一首《石马诗》 , 到石马面前祭吊。

《石马诗》 是这样写的:

石马无鞍坐八丘, 仙人遗下几千秋;

狂风拂拂无毛动, 铁鞭任打不回头;

青草满山难下口, 细雨霏霏有汗流;

来往君子牵不去, 天地为栏夜不休。

据说, 从此以后, 石马就再也不能活动了。

梅州客家民间传说—石马、塯隍、黄金三镇名的来源

兴宁市石马镇

塯隍的来由

丰顺县塯隍镇原名万江镇, 宫汶头北廓有座古庙, 叫万江庙。 传说, 南宋末年最后一个皇帝赵昺, 被元兵追赶, 仓惶南逃, 来至万江镇外的京山村, 时已黄昏。 这时骤然天际一道黄光划破长空, 雷鸣天动。 赵昺的前探来说, 沿江南下五里便是万江镇。 宋帝昺大喜, 叫随从赶快寻地方住宿, 以避大雨。 谁知来到万江庙前, 大雨倾盆而至, 随从便扶赵昺入庙。 刹那间,星月齐明。 皇帝走出庙门想入万江镇, 但风雨又来, 只好再入庙内。 这时天空又晴朗起来。 皇帝望天兴叹, 在庙门上题下:“万江虽小, 可留皇矣!” 当晚, 宋帝昺住在庙内。 后人为纪念此事, 便把万江镇改名留皇镇, 但又怕元朝政府追查, 便将留皇写作塯隍。

梅州客家民间传说—石马、塯隍、黄金三镇名的来源

丰顺县塯隍镇

黄金铺的来历

丰顺县黄金坪, 原名叫“黄猄埔” 。

传说很久以前, 这地方住着一家姓杨的人。 一日, 一只身上中箭的黄猄窜入屋里, 对主人低声哀鸣, 好象哀求杨某把它藏起来。 杨某素来心地善良, 就把它藏进内屋。

不一会, 一个身背铁弓、 手执钢叉的猎人, 沿着黄猄滴下的血迹, 走上门来要索回黄猄。 杨某恳求说: “四只脚的黄猄在山上是野兽, 现在它来到了我家, 则成了我家的牲口。 我给你银子,就算是卖给我好了。 ” 猎人答应了他, 接过银子就走了。猎人走后, 杨某替黄猄拔下身上的箭, 又找来药为它敷贴, 然后放它回山。

第二年, 一日黄昏, 杨某夫妻正坐在桌前吃晚饭。 突然,那只黄猄窜进屋来, 从摇篮里叼起熟睡的婴儿奔出门外。 杨某夫妻连忙追出去, 却不见黄猄踪影, 只见婴儿躺在路旁青草地上“哇哇” 地啼哭。 杨某正抱起婴儿时, 突然觉得一阵猛烈摇晃, 接着又听得“呼隆” 一声巨响, 房屋倒塌下来, 吓得杨某夫妻魂飞魄散。 原来这是“地牛转侧” (地震) 。

事后, 杨某逢人便讲黄猄救了他一家人。 事情传开了, 人们便称这个地方为“黄猄埔” 。 “猄” 、 “金” 谐音, 传来传去,“黄猄埔” 便说成“黄金埔” 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