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这个小长假是时候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现在只要带上手机和证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以前的世界可没这么容易,在父母那辈想要出远门旅行,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那时候其实连身份证都还没有,有没有钱,带不带相机也都不重要,

必备的旅行单品是介绍信和粮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父母那辈是怎么去旅游的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介绍信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在那时候介绍信相当于身份证,不管做什么都要介绍信,结婚需要介绍信、农民进城买化肥要介绍信,而且在上世纪70年代,连烫个头发都需要介绍信。

70年烫发是要单位开介绍信的,只有歌舞演员和工会组织文艺演出时才会特批,介绍信上得写明“该同志因工作需要烫发”普通人是不能随便烫头发的!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所以如果想自费自助游,出门住宿、买车票必须要有的是介绍信,否则不能住进旅店,甚至有可能被当地派出所当成盲流人员拘留遣返!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有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介绍信才算“寿终正寝”。

粮票

那个时代出门吃饭,钱不是必须的,而粮票是不能没有的!在家吃饭都需要粮票,更别说出门在外了,必须都在出行前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但在家吃饭用的粮票和出门在外用的粮票还不一样,在自己省内吃饭用的是“地方粮票”,而在出门用“地方粮票”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兑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出门才可能有饭吃,而兑换全国粮票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困难事。

这种“全国粮票”的“含金量”高于“地方粮票”——“全国粮票”中包含着一定量的“油票”,而“地方粮票”则不含“油”,每人每月另外可再领取半市斤“地方油票”——所以“全国粮票”就显得异常珍贵,谁都不愿轻易用它与你交换“地方粮票”。

那要怎么获得全国粮票呢?首先,你要从家庭的粮食定量中设法“挤出”一点“地方粮票”。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但当时粮票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所以你还得想方设法再从单位“骗”到一张《出差证明》,证明你将要“因公出差”到某某地,才能到粮店兑换到少许“全国粮票”(按你出差的天数和粮食定量计算)。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但别以为兑换完粮票就万事大吉了,那时候出门旅游还得为粮票的事情操心一路,我们不仅要“分分”计算兜里的钱是否够用,还要“两两”算计身边携带的“全国粮票”能不能坚持吃到最后。

因为这些“全国粮票”还有不少Bug

比如说虽然你吃饭的时候付出去的是“全国粮票”,但旅游地的绝大多数餐馆都不可能“找”给你剩余的“全国粮票”,只能用“地方粮票”给你“找零”,所以如果旅行多个地方的话必须斤斤计较,运筹帷幄,精心测算。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究竟用什么方式将叁斤、五斤、拾斤票面的“全国粮票”通过吃多少饭拆零,才能使得手中剩余的“地方粮票”最少。”

不然一旦换了一个地方,这些剩余的“地方粮票”就全部成了废纸。

当你出行前的准备都做好,粮票和介绍信也都有了,接下来就是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了,那时候除了没有自驾游以外,交通工具和现在也没什么区别,无外乎就是:汽车火车飞机

周边游最好的选择一定是长途汽车,性价比最高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当时的汽车票只要2.3元

80年代左右的时候还没有高铁动车,绿皮火车是火车“大军”的主力,是中国50年代至90年代最为常见的旅客列车。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速度因车型而异,但不装空调(只有高原新型绿皮车带有空调),价格虽然稍贵,但普通百姓还是可以承受的。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当时广州至武汉的车票是21.7元

旅途漫长,所以大家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消磨时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只要凑够四个人,火车上也可以打麻将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漫漫长路,总是需要点音乐调和气氛

今年五一的时候小编写过一篇关于50年前国外是怎么坐飞机的,飞机上的酒池肉林,鱼子酱龙虾等奢华菜肴无限量供应。但其实80年代的时候在国内坐飞机的待遇也是顶级的。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当时的登机牌

不过在当时买机票先得到单位开介绍信,然后再拿着介绍信跑去民航售票处排队买票,一套流程走下来,机票到手最少要一礼拜。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根据专家介绍,早在1975年开始,乘坐民航国际航班的旅客都免费赠送茅台酒1瓶,后来还直接变为免费供应,茅台酒畅喝!各位拼酒量的时候到了……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除了国际航班可以喝到茅台酒,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民航航班上奢侈的伴手礼还挺多花样的,比如会赠送五只装的中华香烟和熊猫香烟。

那么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在飞机上送烟,又不能抽?”

答:可以抽

没错,其实以前飞机上是可以抽烟的,有的飞机甚至会在舱门口为乘客发放香烟和火柴。

1982年,中国的一架民航飞机,从长沙飞往广州。途中有乘客吸烟,不小心将烟头掉在地板上,引发了火灾,最终导致 25 乘客死亡,33 名乘客受伤。

由于这次事故,在1983年中国民航在国内航班上,首次实行了禁烟规定,并且中国是最早实行飞机禁烟规定的国家之一。

当然还是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纪念品,像是钥匙扣、扑克牌、梳子、扇子、飞机模型、胸针、领带夹、记事本这些的,各种各样的小礼物。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80年代赠送给旅客的民航梳子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80年代赠送的礼品棉布蜡染挎包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1993年汕头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时赠送的领带夹和胸针

不过当时坐飞机只是少数人奢侈的交通方式,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一般不会选择乘坐飞机,像当时上海虹桥飞北京要64块钱,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但就是算是那么贵的价格,由于航线、班次少,还是常常一票难求。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吃饭和交通都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住宿的问题了。

在80年代初期,机关和企业的干部职工到外地出差,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才能有地方住宿,那时候也不准私人经营,所以服务行业全都是国营买卖。平民百姓出行住的基本上是旅店和招待所

旅社基本上也都很简陋,像是在长沙的三轮车旅社,是由三轮车修理行临时改建的旅社,每人只要1块钱就可以住一天,当然是通铺啦,都是几十个人的大房间,男女分开住,公共厕所,没有澡堂。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当年广州铁路局建造了一个帐篷旅社,名称叫做《仙人居》,每顶帐篷5块,教师4元,赶紧订2天的住房。

帐篷搭在一个宽广的地方,很窄,仅可以并排放下两床被子,地铺都是泡沫塑料的,塑料布门还是用拉链的,以避免毒虫蚊子进入。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虽然那个年代要出门旅游实在不是件易事,这样再来看爸妈以前的旅行照就有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最后我们就来回顾下80年代,那些那么令人向往的城市美景吧!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宣武门大街,北京,1985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三潭印月”,西湖,杭州,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颐和园里的大理石船舶,北京,1985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呼和浩特的草原,内蒙古,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滇池,云南,1983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钟楼,西安,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人民公园,成都,1983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苏州古运河,苏州,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徐汇体育中心,上海,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天安门,北京,1984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金殿公园,云南,1983年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父母那辈过关斩将般的旅游方式

▲徐家汇,上海,1984年


TheChaotics

关注我们看更多时尚大片/花絮/造型/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