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必不自居——追记胡耀邦挂念的“滑杆游击队长”潘豹

真英雄必不自居——追记胡耀邦挂念的“滑杆游击队长”潘豹

真英雄必不自居——追记胡耀邦挂念的“滑杆游击队长”潘豹

(英雄潘豹战斗过的山区风光)

1932年夏,时任湘赣临时省委儿童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随部队去湘东一带做扩大红军的宣传工作。

有一天,部队到达醴陵县白兔潭镇,在行军中,细心的耀邦发现迎面走过来的行人显得神色紧张,细问之下发现,由于先遣队员侦察疏忽,没发现前往围剿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开往白兔潭。

这白兔潭镇原本就是个“一条道路两排房,依山伴水有学堂”的典型的江南小镇,狭路相逢,必有一战。

虽然年仅17岁,但有一定战斗经验的耀邦同志马上通知前卫连长潘豹,潘豹立即指挥部队撤到小镇山下,自己带一小队士兵跑下河堤,渡河到达对岸开阔地带。

借助河堤隐蔽,向对面进镇的敌人开火,当敌人转过身来,我方队伍全从山下冲出,与潘豹率领的小队一道,对敌人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两面受击的敌人以为中了红军的埋伏,仓惶逃窜,潘豹和耀邦率队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枪枝弹药,为扩大红军做了一次生动的现场动员。

经此一战,潘豹这位智勇双全的老乡连长给耀邦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英雄必不自居——追记胡耀邦挂念的“滑杆游击队长”潘豹

(“滑杆队长”潘豹晚年照)

后来,潘豹同志和他的师长哥哥潘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的磨练,成为红军井岗山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兄弟骁将。

1962年深秋,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带职下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有机会回到阔别30年之久的家乡浏阳。碰巧,在井岗山时期的老战友、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邓洪(原名郑子卿,邓洪是其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化名,解放后一直使用化名)也回到浏阳,两人都住在县委招待所。

老战友相逢,格外亲切,他们在工作之余促膝长谈,一起回忆红军时期的峥嵘岁月,一起回想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战友们……

“子卿啊,我在《星火燎原》上读了你的回忆录,你把潘虎烈士的形象写活了,不知他弟弟潘豹后来怎么样了?”耀邦深情的话语中,既有对邓洪的赞赏,也有对潘虎的怀念,更有对潘豹的关切!

邓洪有些心情沉重地说 : “听说他后来受了伤,留在地方打游击,解放后一直在家当农民。”

“要不我们去看看他。”在耀邦的提议下,两人结伴同行,驱车来到潘豹所在的官桥公社。顾不上路途劳顿,他们稍事休息就在公社领导的陪同下步行前往潘家大屋。

进得门来,三位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三十年后故地重逢,三双饱经风霜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能松开。

落座之后,潘豹手里拿着长杆子旱烟筒,他抹了抹烟嘴,从烟袋里挖了些烟丝填进烟斗,想递给耀邦又有点犹豫,耀邦一把接过烟筒,和邓洪、潘豹三人轮抽起来。

“子卿同志正在搞革命回忆录,潘豹你们兄弟都是战斗英雄,子卿写的你哥潘虎的文章收进了《星火燎原》专辑,书名还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哩。你把你的故事给子卿扯一扯,让他给你也来一篇。”耀邦先打开了话匣子。

潘豹说 : “我扯什么呢?你们老首长还记得我们这些留在老区继续坚持斗争的同志,生活上经常关照,今天还专门来看望。我当年参加革命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是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步成长的,我到底为革命作了多少贡献呢?”

“嗯,问得好?每个人都这么躬身自问,我们的事业会好办得多。”耀邦深表赞许,邓洪也频频点头。

“我这条命都是战友用鲜血换来的哩,要写就写写那些牺牲的战友吧!”

真英雄必不自居——追记胡耀邦挂念的“滑杆游击队长”潘豹

(潘豹的三女婿付海球向作者讲述岳父的传奇故事)

接下来,在旱烟缭绕的土砖房里,潘豹向两位老战友讲述了自己受伤以后的经历一一

1934年红军第二次渡湘江,他被敌人打伤左腿,组织上派两名年轻战士抬着他到革命的“根子户”家里养伤。两名战士要留下来照顾,他认为不必为他浪费革命力量,用枪逼着他们回去找队伍。结果,他们归队途中遇到了敌人的搜索队,两名战士打光了子弹,惨遭杀害,尸体摆在镇上当街示众。

伤情好转后,他遵照湘赣边苏维埃省政府主席谭余保的指示成立了游击支队,共有84人。队员都是慕潘豹之名聚集而来的贫苦农民,大多没有作战经验。况且,红军主力走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气焰十分嚣张,支队不能轻意深入白区开展武装斗争。

“唉,可惜我这条腿还不能走路,要不然,我带支短火领着你们下山还是可以的。”

“潘队长,山上有的是茅竹,我们做一副滑杆,抬着你下山,你指挥我们打土豪,打团防局,搞枪枝,搞军粮!”

队员们早就想试试身手,只是苦于没有富有作战经验的人现场指挥。此后,他们抬着潘豹四处奔袭。神出鬼没的“滑杆队长”让当地土豪闻风丧胆。

游击支队逐步发展壮大,名震湘赣边区,直到后来潘豹能拄着拐杖行军打仗。一些团防局被袭后,他们的上司还问,是不是那个“滑杆队长”干的。

在苏区革命处于低潮,国民党还乡团横行霸道的岁月里,“滑杆队长”和游击支队,犹如黑云笼罩下的电闪雷鸣,令革命群众欢欣鼓舞,也吓得反动势力胆颤心惊。

“老首长,老话说一俊遮三丑,我出名后,你们只听到我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的一面,没听到我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跟着我的同志,先后牺牲了好几个呀,这里面也有过我指挥失误的过错!你们说我对革命有功,我也有愧,我对不起那些牺牲的同志!”

耀邦和邓洪一边抽烟一边听着潘豹的讲述,同时也觉察到潘家的生活并不宽裕。耀邦提出,给潘豹在县里安排一个工作,拿份稳当的工资。潘豹坚决不同意,说,自己50多岁了,身体残疾,又没有文化,你们安排我出去工作,只会给单位和同志们增加负担。

天色渐晚,耀邦和邓洪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潘豹拄着拐杖送别战友。临别时耀邦同志深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还是出来工作吧,哪怕是到学校给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讲讲你们潘家兄弟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讲讲我们工农红军的光荣传统也好啊!”

潘豹始终没有答应。此后,潘豹同志一直在农村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直到1986年在女儿女婿的悉心照料下安祥地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曾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在几十年未见的老战友面前讲述战斗经历,没有争功,没有诿过;而当老战友真心实意要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他想到的是不能给老战友添麻烦,不能给单位和同志们增加负担!这样的故事,乍听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不居功自傲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愿给对方添麻烦的战友才是真心相待的战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