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英雄暮年,風光不再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個強大的幫派,它的勢力一直從東海之濱延伸到了波斯邊境,作為一個能打的同學,他打服了北方的大漢,打垮了東邊來的留學生,甚至還衝到隔壁中亞國際班,胖揍了別人一圈,也因為如此,幫派的幫主被稱為八校盟主,哦不是天可汗。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退化,後來小弟們都騎在幫主頭上,甚至一言不合就召開武林大會強制幫主退休,玩累了的小弟們覺得每次換幫主也沒啥意思,索性就在東邊重新成立了組織。

然而喬峰只有一個,當他開始參演爸爸去哪了以後,手下的長老們,誰也不服誰,一邊覺得自己袋子多是九袋長老,一邊覺得自己袋子新,是新晉打手,嘴上爭執不下就只能交給拳頭了,就這樣硬是打了五代。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直到趙長老練成幫派神功——太祖長拳才重新一統江湖。

節度使是主角

沒錯這裡的幫派就是足以和泱泱大漢匹敵的盛唐風度,李二玄武門甩狙甩死了兩個兄弟以後,就帶著唐刀戰馬踏上了擴張之路,他的兒子兒媳雖然一個多病一個多心,但是所謂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對於擴張領土的決心卻也不遑多讓。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這仗打著打著他們發現,全民皆兵、兵農合一的府兵制不再適合全面戰爭時代,為啥,因為府兵兵農合一的特性要求打仗自備乾糧,然而隨著大一統王朝的發展,土地兼併使得士兵缺乏足夠的土地來儲備糧食。

為了解決這種困境,唐朝開始用募兵制代替府兵制,為了應付對外擴張的要求,唐朝開始在邊疆各地招募職業士兵,原來州縣上一級的行政單位“道”也變成了大軍區的“道”,而原來的行軍總管也就持節節度諸軍。邊疆軍區的節度使行則建節,府樹六纛,權勢大的身兼數鎮,比如說唐朝最有名的乾兒子安祿山就身兼河東、平盧、范陽三鎮節度使。

邊疆軍區乾綱獨斷的割據現實,募兵制帶來了大量以主帥為效忠對象的私兵使得野心家蠢蠢欲動,天寶年間,全國軍隊不足六十萬,十五個邊疆藩鎮就佔了近五十萬,這種強外虛內的防務佈局,加速了安祿山起兵叛亂的進程。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雖然沒有打斷李唐的統治,卻把邊疆的藩鎮帶到了內地,唐朝疆域圖硬是被改成了元和方鎮圖,如果說魏晉南北朝是五胡亂華,那麼中唐至五代的藩鎮割據就是手握重兵的武人內亂。強大藩鎮推翻前朝統治,然後再等著被另一個藩鎮推翻,這樣的故事重複上演,光是唐朝就有三個皇帝被藩鎮所廢,這些軍區司令翻雲覆雨的的能力正是來自手下的武裝力量。當藩鎮奪取政權之後,他的私人部曲顯然不再是地方軍團而是正規的中央軍。幾輪下來,到了五代末期,作為中央軍的禁軍,其實力已經超越了藩鎮部隊,而前文所說的趙幫主正是作為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搶了後周孤兒寡母的天下,幽默的是,終結這場武人政治時代的也正是末代武家領袖趙幫主的一場酒局。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元和方鎮圖

杯酒釋兵權

太祖召守信等曲宴,諭之曰:“朕與公等昔常比肩,義同骨肉,豈有他哉?而言事者進說不已。今莫自擇善地,各守外藩,勿議除替,賦租之入,足以自奉,優遊歲卒,不亦樂乎。今朕後宮有諸女,當約婚以示無間,庶幾異日無累公等。”這是最早關於杯酒釋兵權的記錄,趙匡胤也沒多廢話,首先說明哥幾個感情好,再告知有人打你們小報告,一時半會不信吧,但也人言可畏。儘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還是會誕生這麼多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這就是謠言的可怕之處。不過兄弟幾個也不要怕,老哥我已經給你們謀劃好出路了,你們自己挑塊封地,當個節度使,在地方遊玩收租,做個富家翁。什麼,你們還是害怕?我宮裡好多美女再送些給你們,讓天下人看看我們之間的友(基)情。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杯酒釋兵權

而這些一手把黃袍套在趙匡胤身上的義社兄弟竟然幾兩黃湯下肚,好似犯了糊塗,也是說啥就是啥,二話不說紛紛表示不愛大兵愛美人,爭先恐後的交出了兵權。

自古以來,奪人權柄就好比虎口拔牙,更何況是從龍功臣,不脫層皮也就別想出來了,呂后殺韓信、劉邦滅英布,朱元璋屢立大案背後是君臣之間血淚,然而趙匡胤的幾杯酒就完成了這種與虎謀皮的艱難工作,任別的朝代狡兔死走狗烹,這邊卻其樂融融,風景獨好。實現這種不流血奪權的基礎又是什麼呢?

禁軍待不得,將軍在地方

其實所謂的杯酒釋兵權其實有兩部分組成。

第一階段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酒局——調崗。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了,由於數次的角色置換,到了五代後期禁軍成了精銳,藩鎮反倒成了弱趙匡胤和他的重要將領都是中央禁軍的統帥。所以趙普稱禁軍為“心腹之患”,而藩鎮為“肢體之患”。而杯酒釋兵權遵循的邏輯也是將心腹之患轉嫁到肢體之患上去,趙匡胤用大量節度使的地方權力置換了全國的精銳領袖手中的兵符。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這種置換順利進行其實更多是因為勳臣出任地方節度使是晚唐以來的常規選項,後唐名將郭崇韜就向那個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李存瑁就提過要求:戰勝歸來後,能獲得一個藩鎮。正是這種兵權變現成地方實權的相似性使得石守信們也能坦然接受調離禁軍系統的命令,畢竟節度使雖然不如以往,但仍然是地方上行政帶兵的首長,這些去了地方的宿將也不完全與軍事行動絕緣,他們在後期也確實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戰役比如王審琦出征北漢;符彥卿統一荊南等。

那這種置換是否就喪失了本來的意義呢,如果真是毫無意義,那我們的趙匡胤也不會被和李二並稱為唐宗宋祖了。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趙匡胤

為了加大這種調任的實現前提,必須得降低了軍高級將領的影響力,對此趙匡胤選擇了低階官領導禁軍降低統帥威望的做法。我們知道趙匡胤在還給人打工時的職位是殿前都點檢,即禁軍的最高統帥,但是後來既然當了集團董事長,就不好再跑業務線了,殿前都點檢的職位也就留給了慕容延釗,但是慕容延釗雖然名為統帥卻長期駐兵河北,對於禁軍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及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而自慕容延釗之後,殿前都點檢這一職位就再沒有授予他人。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黃袍加身

奪權、審計、拉壯丁一個不能少

而隨後就是杯酒釋兵權的第二階段——削藩

藩鎮之強在於行政、財務、軍事權力的獨立自主,對此極力主張杯酒釋兵權的趙普有過建議:“稍奪其權、收其錢穀、制其精兵。”這三句話看似簡單,其實每一項都需要制度上的創新來落地。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趙普畫像

趙匡胤以宋代周時,整個南方和北方的太原仍是他國的領土,之後趙大延續柴榮的武功,將軍事優勢一一兌現為開疆拓土的實績。每佔領一個新的地方,就沿用舊的地方體制,但是這些節度使也不能沒人管,通判作為監察官常駐各地,新進投誠的節度使們既然能保全大部分權勢地位自然對於身邊出現一位新朝的代言人也能接受,不知不覺間曾經不可一世的節度使身邊就多了一個來自中央的掣肘者。

到了後來藩鎮之中,節度使駐地所在州被稱為首州,轄地內其他州被稱為支郡,伴隨著宋朝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天下大局已定,宋太宗下令,全國其他地方的支郡都不再從屬於節度使管轄。節度使所管理的,僅僅是一州之地。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伴隨著通判而來的另一職位就是知州,所謂知州就是知某州事,由朝內京官帶著在京的職位上任,京官的背景使得知州在地方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如果說通判的監察限制了節度使的權力,那麼知州的出現則顛覆了節度使在地方上的行政權,他們作為朝廷的使者出現在各州,配合各地的轉運使,除了必須的錢糧以外,將其他賦稅所得一併上交國庫。

而對於節度使權力的源泉——兵權,趙匡胤的舉措就要相對複雜點了。我們知道五代以來禁軍逐漸強勢,但是這種強勢是不斷有藩鎮軍隊在奪權後加入禁軍這一特性決定的。但是相應的地方藩鎮軍隊並沒有因此受到顯著削弱,禁軍的優勢在於數量,為了保持這種優勢,裁汰老弱這種事大家都不敢輕易去做。

但是趙匡胤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能裁軍,那我就設立級別,強壯優秀的進入戰鬥部隊,薪水提高,老弱病殘的歸為非戰鬥人員,薪水降低,老油條們雖然拿的少了,卻也不用拼命了,也就樂於接受了。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在完成自我改造之後,趙匡胤下令地方軍按照禁軍的標準進行改編,五代以來節度使截留軍餉是其財政的一大來源,而現在中央明文報銷,自然按照禁軍送來的模範標兵標準將所有符合標準的士兵都整理成冊上報。節度使們快樂的領了兩年外快以後,趙匡胤卻突然變臉,拿出兩年前收上來的小本本說禁軍缺人,既然地方上這麼多人符合標準,就先送到禁軍來吧,聽到趙匡胤這個後手,節度使們悔不當初,但是自己挖了坑,就算在不情願,也得去填了。

這些強幹弱枝的政策自五代末期開始實行,在趙匡胤時得到強化,並一直延續到了宋亡。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由武入文的歷史拐點

杯酒釋兵權其實並不是一個突發性的事件,它是宋朝審視晚唐以來武人亂政的弊端以後所做政治改良的一部分,魏晉的開創者是軍事統帥曹操、司馬懿,混亂的南北朝是各族武力強者的天堂,隋唐的楊堅、李淵出自北周的軍事貴族八柱國,五代時李克用、李存瑁父子和朱溫的後梁打了一輩子架。縱觀700年以來武人的強勢一脈相承,而改變了這一歷史趨勢的就是宋朝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兵權的處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積極向趙匡胤進言推動杯酒釋兵權的趙普則在此後以文臣的身份出任樞密使,獨相十年,奠定了兩宋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自宋以後地方領袖,軍事首腦顛覆政權的例子幾乎難見於歷史,無疑是北宋一系列政治改良的結果,但是中原王朝卻再也沒有獲得過漢唐一般的軍事影響力,甚至長期處於被動防守的局面,由武入文的變化究竟產生了多少正面影響也是各有論斷。

杯酒釋兵權不只是一場酒宴,趙匡胤飯局外的努力才是不流血的關鍵

公元1111年北宋局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