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女神"老师:42岁才教书,9点下班是常态,还培养出个越南籍博士

发樱桃、发苹果、发猕猴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之前因为向同学们免费发放学校研发的水果屡登热搜。而除了这些水果,西农还有一种特殊的“凉粉”数量众多,但此“凉粉”非彼凉粉,而是类似于明星粉丝的称呼,但“凉粉”们追的人不是娱乐明星,而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梁东丽。

陕西

“搞教学,我不是科班出身”

2005年,在学校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了21年之后,42岁的梁东丽第一次走上讲台当教师。在几次国际国内会议上,她担任翻译,口齿伶俐、思路清晰,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一位瑞典专家评价她很适合当教师。“我的博士生导师李生秀教授也极力推荐我去当教师。”就这样,梁东丽成了一名教学科研型教师。

没有教学经验,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梁东丽说:“搞教学,我不是科班出身。但这些学生和我的孩子一般大,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尽职尽责就一定会有好效果。”她给本科生上的课程主要是“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每一门课她都用心备课,她说每年的学生都不一样,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这两门课程先后成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5年,梁东丽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环境化学”由中文授课变成英汉双语授课和全英文授课后,她专门编写了一本双语讲义,讲义以国内现有教材为框架,融入了《水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关键概念》等10多部国外教材中的相关信息,厚达269页,而全英课的讲义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辅助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获得教材之外更多的知识,梁东丽说自己愿意自找“麻烦”。

梁东丽反对一次考试定终身,她把能体现学习过程的上课笔记、回答问题等都记入成绩。一门课程下来测验就有6次,而这些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70%。有同事说,做梁东丽的学生很累,但学生一般不缺她的课。她的学生评教从来不差,站讲台第一年,她的评教结果就是全院第一名

陕西

“做有情感、有温度的人”

“每天晚上9点前,学院大楼5层亮灯的准是梁老师的办公室”,同事说,这是梁东丽日常工作的常态,严格要求的背后是超常的付出。每年,梁东丽都建有课程QQ群,将学生们聚拢在互联网上,解答学生问题,推荐好资料,共享课件。为了方便学生用手机阅读,她还将课程网站上的Flash课件转换成PDF版。

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她更注意言传身教育人“要让孩子们做有情感、有温度的人,这是我对孩子们的责任”在本科生的实验课中,她发现个别学生为了结果好看故意更改或编造数据,于是就从这个事情入手教育学生,试验可以改进,要学会忠实于自己的数据,保持诚信,“如果从学生开始就作假,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梁东丽对学生要求严格在资环学院是出了名的,“这一点深受我的大学老师李酉开教授的影响。”李酉开教授是著名农化分析专家,70岁了还给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带农化分析实验课,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不准说话,不能坐凳子,桌子上不能洒水,操作稍有不当他就喊“谁谁谁,你的操作有问题”。

带上实验课后,梁东丽也注重学生做实验的方式和态度,有时候也会“骂人”,对于学生的不当操作,除了现场严格纠错外,还用手机拍下来集中播放讲解。然而,她的严格并没有引来学生的“讨厌”。她的学生评教从来不差,任课第一年,她的评教就是全学院第一名。逢年过节,梁东丽收到的贺卡、鲜花也是学院最多的。

“越南凉粉”和“梁妈妈”

陕西

丁光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的越南籍博士研究生,梁东丽正是他的导师。最初进入实验室,丁光全希望尽快开展实验工作,但梁东丽让他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文献、打牢基础。半年时间,丁光全看了50多篇文献,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很快就发表了第一篇SCI综述论文。

2017年年末,丁光全在实验室突然腹痛难忍,实验室同学立刻将他送到医院,医生确诊为阑尾炎,需尽快手术。梁东丽教授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和医生沟通病情,了解治疗方案,并安排学生日夜轮班守护。丁光全住院期间,梁东丽教授基本上每天下午下班后都会从办公室步行40多分钟来医院看他,陪他聊到晚上9点多。“我记得很清楚,那几天杨凌下了很大的雪,路不好走,很滑。”丁光全回忆当时的情景,充满了感激。

今年7月丁光全就要毕业回国了,他很舍不得在中国的梁妈妈,但是也深知助力越南母校发展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他说,“无论天南海北,无论身在何方,梁妈妈永远都会牵挂在我的心上。”

每一年,都有新的“凉粉”加入这个群体,梁东丽和“凉粉”的故事未完待续……

欢迎广大学子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

文章素材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科学网、陕西省教育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