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信任的太監,手握幾十份聖旨

喜歡看電視劇的小夥伴都知道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太監這麼一個角色,跟在皇帝身邊服務皇帝。在這裡小夥伴們都有一個誤區,太監是一種官職,正確的說應該是叫宦官。只有宦官中權力特別大的才被稱之為太監,而太監的頂峰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其權重之大絕不僅有,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便是魏忠賢。如果皇帝英明,那隻能說是在皇帝身邊掌握硃筆,如果皇帝昏庸那就是個禍害。秉筆太監掌握硃筆,每天大臣上的奏摺都要用硃筆寫出皇帝的決定,這被叫做批紅,皇帝昏庸便是太監替皇帝批紅,在朝廷裡呼風喚雨禍害百姓。但有這麼一個太監,他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皇帝最信任的太監,他留下的印記甚至影響到今天,他就是鄭和。


他是皇帝信任的太監,手握幾十份聖旨


鄭和本姓馬,家住雲南,當時洪武皇帝朱元璋為了統一國家便派遣軍隊討伐元朝餘孽,其中鄭和一家就在裡面。明軍勝利後鄭和當了俘虜後來被帶到了南京進宮服役,期間有人賞識鄭和就把他帶進了燕王府也就是朱棣府上作為侍從。朱害怕像宋朝一樣文官壓制武官到極致,又怕唐末軍閥割據,就決定分封自己幾個兒子到各地駐守邊疆。當時太子早逝,愛惜孫子的朱元璋就把皇位傳給了孫子建文,朱棣心中不滿,長子沒了怎麼能把位置給孫子呢?朱元璋駕崩後朱棣打出反旗,此戰史稱靖難之役。在這場戰鬥中鄭和立下了赫赫功勞。


他是皇帝信任的太監,手握幾十份聖旨


當朱棣坐上寶座之後發現他的侄子建文皇帝失蹤了,在皇宮裡甚至是整個南京都找不到。他是靠篡位得來的皇帝,得位不正,如果建文皇帝逃出南京振臂一揮就會出現無數的軍隊,朱棣對此坐立不安,他派了水陸兩批人馬秘密尋找侄子,而水路這批的領導者就是鄭和。鄭和七次出發尋找建文皇帝,最後結果未知,但這其中的影響是深遠的。當時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他的船上帶著中國最精銳的軍隊,掌握著船上佔當時國家1/4的GDP的財寶,更重要的是他還手握幾十份空白的聖旨。朱棣把聖旨交給他,只要他自己填上內容可以了。皇帝如此信任他,他也沒有讓皇帝失望。因為下西洋,當時東南亞一代的小國都派遣使者向大明朝朝貢,更有甚者國王親自帶隊,吩咐屬下死後也要埋葬在中國。


他是皇帝信任的太監,手握幾十份聖旨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了今天沙特阿拉伯一代,這其間又遇到了多少的苦難,多少的坎坷,但這些都沒有攔住他,他不像歐洲的殖民者給當地人民的只有屠殺,他帶來了貿易帶來了和平甚至在現在的索馬里都還有他當年留下來的水利工程,鄭和是偉大的,我們是不會忘記這個偉大人物。


他是皇帝信任的太監,手握幾十份聖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