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主导二季度玉米价弱势难改

在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预计二季度玉米价格弱势难改,不过,受东北一次性收储和地方玉米拍卖底价支撑,玉米下行空间受限。中长期来看,需求仍将主导后市,中间贸易商手握粮源,需密切防范市场风险。

 一季度,大商所玉米期货在多空因素综合影响下,震荡下行。截至3月29日,大连玉米主力合约收于1819元/吨,较上月下跌3元/吨。一季度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整体下行,与去年走势完全相反。据监测,截至3月末,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交易均价为1780元/吨,较上月下跌25元/吨。

  淀粉酒精价格趋弱

  一季度,受玉米原料成本下降及下游需求不振等利空因素影响,国内玉米淀粉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截至3月末,国内玉米淀粉均价为2388元/吨,较上月下跌20元/吨,同比下跌30元/吨。分地区看,华北企业淀粉主流报价2380~2480元/吨,较上月下跌40~50元/吨;东北企业2280~2400元/吨,持平。

  一季度,玉米酒精价格整体趋弱。截至3月末,国内酒精均价为5135元/吨,较上月上涨23元/吨,同比下跌237元/吨。分地区看,华北地区酒精报价4950~5250元/吨,较上月上涨0~100元/吨;东北地区4800~4820元/吨,较上月上涨20~80元/吨。目前淀粉行业开机率77%左右,酒精行业开机率约65%。

  粮源转移至贸易商

  据统计,截至3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9540万吨,同比增加625万吨。5日收购量447万吨,收购进度继续加快。随着售粮进度加快,市场余粮水平逐渐降低,目前基层余粮一至二成。据了解,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手中掌握大量粮源,粮权从农户手里转移到了中间贸易商手中。

  政策收储利好市场

  3月初,市场传出消息,玉米一次性储备收购全面启动,东北地区计划收购总量为304万吨,其中黑龙江省168万吨、吉林省80万吨、辽宁省56万吨。截止日期为4月30日,计划收购玉米总量为30万吨。

  随着地方储备和一次性收购工作启动,市场主体看涨情绪升温,特别是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带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止跌上行。从收购政策看,虽然收购量有限,但政策导向积极乐观,市场主体看涨心态增强,短期来看仍对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进口玉米并无优势

  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2月我国共进口玉米56.5万吨,同比增加14.5%;进口大麦150.2万吨,同比增加42.1%;进口DDGS1.37万吨 ,同比增加12.3%。2月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总量为81.8万吨,环比减少57%,同比减少56%。从进口价格看,目前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成本价均高于国内价格,并无成本优势。截至3月末,美湾玉米进口理论成本2111元/吨,而同期广东港口玉米主流价格1850~1870元/吨。来源:在线粮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