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江西糧” 糧農期盼啥

行走在贛鄱田野,目之所見:一幅幅堅持數量質量並重、產量產能並行、生產生態一起抓的春耕新圖景映入眼簾;耳之所聞:是糧農們對種好“江西糧”的呼聲。

如何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清明前夕,行走在贛鄱田野,目之所見:一幅幅堅持數量質量並重、產量產能並行、生產生態一起抓的春耕新圖景映入眼簾;耳之所聞:是糧農們對種好“江西糧”的呼聲。

“穩”種地幹勁十足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日漸回暖的天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春耕“進行曲”正在紅土地奏響。

在奉新縣幹洲鎮崗上村種糧大戶戴隆斌承包的農田裡,馬達轟鳴,兩臺耕整機正在耙田。“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要穩住糧食生產面積。”戴隆斌說,“今年,中央和省委的一號文件相繼出臺了扶持糧食生產發展的好政策,我承包的3000畝田將全部種水稻。前幾天,我添置了3臺插秧機、2臺收割機,力爭早稻畝產比上年增100公斤左右。”談起新期盼,安義縣黃洲鎮金果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黃聲菊算了筆賬:“去年,種子平均售價上漲10%,農藥價格上漲9%,化肥支出佔總成本(含人工成本)20.5%。糧農辛 辛苦苦種一季水稻,一畝就賺個兩三百元。”她希望,農資生產企業、種子生產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同時,建議限定農資最高售價。

戴隆斌說,水稻種植機械化要比人工節本增效30%左右,智能化種糧節本增效普遍在15%至30%。他呼籲,要實現機械代替人工,大力提升大田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同時,要有序推進水稻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規模效益。

“優”增產增收無憂

3月30日上午,在奉新縣春耕備耕農資、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上,奉新縣赤田春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奉新天工米業有限公司、廣東超超糧油有限公司,與全縣1000多名種糧大戶簽訂了10萬畝優質稻穀訂單合同。

“隨著糧食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優質稻的需求量大。為深入推進糧食生產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糧農種糧收益增加,我們走優質稻訂單新路。”赤田春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吉亮說。

“有了訂單,我們今年種糧有賺頭。”與吳吉亮簽了訂單的宋埠鎮鎖時村農民帥鼕鼕接過話頭說,“今年,合作社最低收購價為50公斤145元,市場低於這個價,合作社將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市場高於145元時,按市場價收。”奉新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宋秉忠說:“今年,全縣24萬畝早稻全部種植優質稻,預計將為糧農增收3000多萬元。”對發展優質稻訂單生產,奉新縣赤岸鄉赤岸村糧農張小平隱隱有憂:“隨著機械化收割面不斷擴大,稻穀雜質和水分超標嚴重的面也隨之擴大,糧農又無力興建烘乾中心。期盼合作社興建稻穀烘乾中心,解決稻穀烘乾問題。”永修縣三角鄉聯群村種糧大戶胡才應建議:“社會化服務要有載體,希望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糧農統一解決育秧、田間管理、加 工等難題,讓糧農增產增收有保障。”

“綠”實現土淨食潔

江西成新農場種糧大戶萬壽平嚐到了養好地、種綠色有機稻實現優質高產的甜頭。

“紅花草種3年,瘦田變肥田。2017年,我種植了500畝紅花草,田肥了、糧增了、糧質好了,年均每畝收稻穀600多公斤,比沒種紅花草的年份畝增200公斤,綠色水稻賣到了好價錢,畝增收300多元。去年底,我承包的1300畝農田全部種植了紅花草。綠肥多了,地養好了,篤定能實現土淨食潔增收的目標。”宜豐縣芳溪鎮楊木村糧農王小主很感慨,種植水稻大量施化肥、打農藥,產量雖高,但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種的穀子農藥殘留量超標,賣價也低。他說:“種植紅花草等綠肥,補貼太低,沒有統一供應的優質品種。我們急切盼望提高補貼,統一供應優質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綠肥生產才能擴大規模。”萬壽平希望,基層農技推廣站要大力引導糧農推廣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推行精準施藥、病蟲害統防統治,有效減少化學農藥應用。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种好“江西粮” 粮农期盼啥

中國糧食行業惟一公開發行的報紙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合作電話: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