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陽春三月,百花齊放,萬物復甦,胡椒也陸續進入成熟期,一串串果子已經掛滿藤條。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在綠春縣騎馬壩鄉秀水河社區胡椒連片種植區,一群傣族婦女正在採收成熟果子。“現在胡椒還沒全部成熟,得花些功夫才能採到成熟的果子。由於去年雨水來得晚,花期推遲,今年胡椒採摘時間也相應比往年晚了近一個月,一棵胡椒樹上的胡椒也有早熟和晚熟之分,目前採取的是成熟一撥、採摘一撥的方式進行選擇性採摘,前兩天才開始了第一撥採摘,採摘期將持續到5月底。”騎馬壩鄉的胡椒種植大戶範志鋼說。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近幾年來,綠春縣緊緊圍繞“綠色產業富縣”“高原特色產業發展”的目標,加大對胡椒產業的投入力度,按照“一個核心區、兩個示範區、三個試驗區”的產業總體發展規範,全面推動胡椒產業在綠春的落地生根。目前,全縣胡椒總面積5.86萬畝,總產量2420噸,總產值4356萬元。受益農戶44203人,戶均增收4465元,其中受益貧困戶26820人。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範志鋼自2002年開始種植胡椒,十多年來對胡椒事業堅持不懈,也多次參加該縣組織的到海南島等胡椒種植基地的參觀考察,是當地種植胡椒大戶也是種植胡椒專家,說起胡椒的管護和發展前景頭頭是道。“一棵胡椒樹平均產5市斤幹胡椒,一市斤最低8元,一棵產值就有40元,一畝產值6000元,相對種植水稻收入翻了3倍。”自從種植胡椒後,範志鋼就一頭紮在胡椒上,以前種植水稻的梯田現在改成魚塘,胡椒種植與水產養殖“長短結合”,收入又有了新的渠道。


同時,身處三猛鄉爬別村委會龍沙村小組的楊克魯一家,除了種植12畝的胡椒外,還種植了56畝杉木,形成別具一格的“長短結合”產業發展模式。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為支持農戶種植胡椒,綠春縣堅持市場為主導,在全面提升胡椒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僅2019年,實施產業扶持3705.355畝,涉及7個鄉鎮31個貧困村156個村民小組,貧困戶1423戶6613人,兌補資金148.2142萬元。


綠春縣:種好“綠果子”,富了“錢袋子”


“目前,我們把騎馬壩鄉作為病蟲害綜合防治示範區,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式,為全縣胡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提供可借鑑推廣的示範樣板。”綠春縣農科局副局長楊志強介紹到,該縣將投入70萬餘元開展胡椒病蟲害防治工作,切實守護農戶的“錢袋子”,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