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打造生態宜居 留住美好鄉愁

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農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項重要任務。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如果農村的生態環境搞不好,建設美麗中國便無從談起。“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炊煙在新建的住房 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千百年來,人們寄情田園、讚美田野祝福家鄉。然而,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迅速推進,長期以來農村粗放的發展方式日漸打破了生態平衡,汙染加劇,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因此,農村發展的這些“痛點”,是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的難點,也是解決問題的著力點。

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守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農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是一個天然的有機體,我們必須尊重規律、保護環境。然而,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直是“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的線性模式,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小。據統計,我國40%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未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是農村重要汙染源,治理難度大。如果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汙染,實現無害化、低排放、可持續發展。比如農作物秸稈,在循環利用方面就大有可為: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增加土壤肥力;培育秸稈飼料加工企業,促進畜牧業生產;畜禽糞便回收,用於農作物種植,減少使用化肥。讓循環理念融人農業農村的方方面面,實現綠色生產與生態環保的良性互動,可謂一舉兩得。

提升基礎設施,補上歷史欠賬。近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農村發展滯後,最直觀的體現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城鄉差距大,中西部農村的發展甚至與時代脫節。一些已建成的農村公路,常年缺乏管護,已嚴重破損;缺乏供水、蓄水設施,農田灌溉、防洪排澇無保障;排水管網系統不健全;廁所髒亂差等現象在一些農 村地區還比較普遍。只有從最基礎的方面人手,切實解決“出行難”“洗澡難”“如廁難”等民生難題,才能讓農村更清潔、更宜居、更便利。

規劃因地制宜,留住鄉愁村韻。宜居不宜居,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我國農村地域廣闊,村情千差萬別,地理位置、經濟基礎、資源稟賦、民風民俗各不相同。因此,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從實際出發,因縣、因鄉、因村施策,科學規劃,充分尊重村情民意,切忌“一刀切”“窩蜂”。就拿村莊環境整治來說,一些基層政府為了打造面子工程,拆並村莊,讓農民上樓、搞集中居住,甚至“造景”“樹牌”,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丟掉了鄉村特色,違背了群眾意願,花了不少冤枉錢,老百姓還不買賬。我們不僅要刷新農村“顏值”,不僅要“面子”,更要注重“裡子”建設,既美又好,農村才有旺盛的活力。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著力改善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任接著一任幹,才能紮實穩步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