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說:“天貓等平臺不是我們競爭對手,我特別感謝馬雲,因為我們幾乎所有的用戶都來自淘寶,淘寶教育了用戶,但這些用戶不能忍受討價還價、服務差、假貨,所以他們來到京東了。”

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我相信足以使得京東同阿里巴巴抗衡的不僅僅是京東自營的平臺,京東物流也為京東的電商競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京東物流隸屬於京東集團,以打造客戶體驗最優的物流平臺為己任,通過開放、智能的戰略舉措促進消費方式轉變社會鏈的題設個,將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機結合,實現與商戶互信的平臺。

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京東物流的創始人李元海在2007年在劉強東的支持下進行了京東的物流自建,他在訪談中提及為何要自建物流的原因不僅僅是用戶體驗,在初期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資金的安全。最開始的京東把物流外包給物流公司,欠了公司十多萬天天都要去催賬,最後還是因為沒錢導致損失了4萬多元。這樣的狀況一旦多了就回事的資金的佔用比較多會導致資金壓力較大。在運營和週轉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資金鍊斷節的狀況。一旦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狀況就會非常的影響服務效率。同時京東主營電腦等電子產品,想要取得用戶的信任並非易事,於是當年的京東採用貨到付款,這在沒有進行物流自建的時候成為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從一開始的要取得用戶的信任到後來要提高送貨的時效,老劉拍板讓我們建團隊,要求15天之內要在北京建起來,五環那邊要能配送。於是李元海和他的團隊在北京建了六個站點,其實配送的成本並不高無非就是租賃幾個小店鋪僱傭幾個配送員,劉強東在各方面系統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持。他的要求就是不管你送多送少但是要先把這個配送系統做出來。有了成功配送系統的案例,那就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進行成功案例的複製就可以了。北京、天津,上海到北上廣。大概也就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其實這些的創立成本都是比較低的。那時候的京東從一單十塊出頭到一單六七塊。京東物流的自建讓很多消費者更傾向在京東購物,尤其當你買的是成千上萬元的電子數碼產品肯定是越快送到你的手中越好,京東就是能給這樣的踏實感。

京東的“亞洲一號”稱得上京東物流建設的大手筆,單個的投入相當高一個大約就要耗資十幾個億,京東物流建設真正燒錢的就是買地建倉庫。這一個計劃擴大了京東的競爭力,且不說有這樣巨大的投資可以使得京東的物流建設覆蓋率更大,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就說“亞洲一號”建成往那一放,你說京東這個品牌是不是就能讓消費群體無條件的信任他,花了十多億不可能說不幹就不幹,也不可能幹出自砸招牌的事情對吧。所以說這個“亞洲一號”從某種角度來看就是品牌力量的象徵。

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再來說說京東物流並不是國內的首創,新蛋網很早就入駐中國的市場同京東做的是一樣的產品但是卻沒有做成功,我相信這跟應變能力很適應能力有很大的聯繫,比如在京東一個五分鐘就可以得到解決的問題,在他們那裡就要打報告回美國,這就使得效率大打折扣了。接著說說其他的送貨效率更快的凡客誠品,有些甚至可以達到一天三送但是在京東物流面前,他的優勢可以說是暗淡無光。京東憑藉著廣泛的覆蓋率打贏了電商競爭這場仗。最後我們再來談談當初很有優勢的當當網,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做起來李元海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在噹噹基本都是通過壓縮成本到最低獲得利潤的,他更傾向於把錢握在自己的手中。”因為只想通過這樣的捷徑獲得成功最後只能停滯不前。

劉強東: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捷徑,再看京東物流

其實電商競爭這場仗沒有捷徑可以走,你要不斷投入,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打造品牌口碑。劉強東從創立京東就說不走捷徑我想這就是他真正聰明的地方,不走捷徑就是最大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