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埃塞航空墜機事件相信大家都非常震驚,正因此事大家又開始關心飛機的安全性能問題,那麼為什麼在萬米高空中飛行的客機上卻沒有配備降落設備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答疑解惑。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首先是飛行高度的問題,民航班機的一般飛行高度在八千米以上,中遠程航線的飛行高度要在一萬米以上。在此高度上,艙外氣壓極低,幾乎不可能打開艙門。另外,乘客全靠飛機的座艙環境控制系統提供的空氣生存,一旦與艙外氣體接觸,瞬間就會被吸飛。而且將面臨極其惡劣的低溫、缺氧環境,難以生存。此外,現代客機大部分事故都是發生在起降階段,此時的高度和速度根本不能跳傘。一是時間太短,來不及打開降落傘。二是降落傘打開後這麼短的時間內無法迅速產生一個與人的衝量相當的升力,所以超低空跳傘即便開傘成功,落地後也很容易受傷。加之客艙內有那麼多的旅客,超低空跳傘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其次就是飛行速度的問題,目前的高亞音速客機都在M0.75—0.92的範圍中飛行,經濟巡航速度在M0.75—0.78之間。也就是說,巡航階段失事的飛機速度一般在每秒260m左右。在這麼快的速度下,發動機前面的出口是不能跳傘的,跳出來就會被吸入發動機裡。設想從發動機後面的出口跳出飛機,人向下降落的速度肯定無法保證在飛機尾翼劃過之前落到其下方,那麼人就很可能被尾翼從中切斷。平時我們看到用於跳傘的飛機,它的飛行速度遠遠比不上現代民航客機,而且它的尾翼都是高於跳出口位置的高尾翼飛機。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再有就是跳傘的技術要求問題,每個跳傘人員在跳傘前都會受到嚴格的訓練,並非一日就能學會。跳傘人員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脫離飛機的動作,並熟練地打開和靈活操縱傘繩,準確標準地落地後迅速脫離降落傘的過程。作為我們普通旅客在平時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降落傘,又何從談起接受專業訓練,這是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旅客根本不可能在瞬間完成的技術動作。就算飛機上為旅客準備了降落傘,一旦發生的這樣的事故,飛機墜毀的時間可能只是幾十秒鐘,讓幾百名驚惶失措的旅客排著隊從機艙中跳出也是不可能的。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最後就是傘包的放置問題,每個傘包重十五公斤,如果在每個座椅下配備一個傘包,飛機的重量就會增加很多。經濟成本也要增加。飛機在設計上都力求輕量,不笨重。試想一下400座的飛機需要配備400包以上的降落傘包,要給飛機增加多少負荷?還有降落傘包不用時的存放也是個問題,客座下和行李架上都本來空間就小,就更容不下傘包了。另外,現階段的飛機在設計上,一般只有前後兩個艙門。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會因為乘客爭先恐後地想搶先跳傘而造成極度混亂,從而影響飛行員的操作,有可能釀成更大的事故。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總的來說:優秀的機長駕駛一架受損的飛機迫降成功的概率比乘客跳傘逃生獲救的概率大的多,所以客機不配降落傘,不主張乘客遇事時跳傘。

飛機上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