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做不得,小心被認定為“串標”,杭州進行招投標制度改革

招投標中的黑幕,時有耳聞,尤其是數額巨大的建築行業,一次招投標簡直就是一部“商戰”大戲。

今天,杭州正式啟動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招投標“黑幕”的發生,做大做強做精做優建築業。3月底,杭州陸續發佈了幾個政策,以全市域“一盤棋”推進杭州建築市場統一開放,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釋放市場活力。

看點一:全市域招標投標管理“一盤棋”,建設、交通、水利、園林綠化等行業統一管理政策

這些事情做不得,小心被認定為“串標”,杭州進行招投標制度改革

招投標管理是工程項目建設各方主體參與市場活動的第一關,也是後續生產經營、質量安全、合同履約、工程價款結算等方面的“總調控”。

當前杭州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存在多頭監管體制機制,市區監管部門政策規則不統一等問題,對企業參與市場活動帶來諸多不便。

“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營造全市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招標投標市場環境,構建工程建設領域全市招投標管理‘一盤棋’格局,讓建築業企業在杭州全市域範圍內承接項目都有一套明確的、統一的政策規定。”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說。

具體而言,建設、交通、水利、園林綠化等行業主管部門將在統一管理辦法、統一交易平臺和統一評標專家庫建設的基礎上推進招標投標監管標準化建設。同時制定符合自身行業特點的監管標準,包括行業統一的招標文件示範文本、評標細則和監管信息系統,實現市區兩級招投標管理政策一體化、招投標監管標準化。

看點二:重拳打擊圍標串標行為,細化招投標過程中11類視同串標的情形

為了進一步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杭州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列出了視同投標人之間串通投標的六種情形和視同招標人和投標人之間串通投標的五種情形。

這些事情做不得,小心被認定為“串標”,杭州進行招投標制度改革

串通投標是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活動的一大頑疾,嚴重干擾了公平競爭的招標投標市場秩序,給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帶來隱患。長期以來,圍標、串標行為的認定一直存在著調查難、取證難的狀況,杭州市立足招投標管理實踐,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細化認定辦法,對加大打擊串通投標,淨化市場環境有積極的作用。

●投標人在招標投標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

1.不同投標人編制的投標文件存在兩處以上錯誤一致;

2.不同投標人使用同一臺電腦或者同一加密工具編制投標文件;

3.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從同一投標人處領取或者由同一投標人分發;

4.參加投標活動的人員為同一標段其他投標人的在職人員;

5.不同投標人的投標保證金從同一單位或者個人的賬戶轉出;

6.投標人之間為謀取中標或者排斥特定投標人而採取的其他串通情形。

●招標人在招標投標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

1.發現不同投標人的法定代表人、委託代理人、項目負責人屬於同一單位,仍同意其繼續參加投標;

2.投標截止後,更換、篡改特定投標人的文件內容;

3.投標截止後,向特定投標人洩露其他投標人的投標文件內容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評審情況;

4.以脅迫、勸退、利誘等方式,使特定投標人以外的其他投標人放棄投標或者使中標人放棄中標;

5.依法應當公開招標的建設工程,未確定中標人前,投標人已開展該工程招標範圍內工作。

看點三:實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推行遠程異地評標

以前每到重大項目開標日,數十家甚至上百家單位投標企業攜帶紙質投標文件進入開標室,開標室人滿為患,且開標時間耗時2到3小時,特別是遇到早高峰堵車、或極端天氣,就會有部分單位開標遲到,以後紙質投標文件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投標企業不必親臨開標現場,投標過程將變得更加便捷,綠色、環保。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在聯合著手電子化招投標系統研發,將通過穩步推進網上開標、電子評標、異地評標等工作提高招投標效率和評標過程的客觀公正性。

也就是說,開標當天參加招標、投標的各方主體都非常方便,企業商務負責人可以足不出戶在辦公室直接登錄系統觀看開標過程,被抽中的評標專家可以就近到區級招投標分中心的參加評標,而招投標監管部門則通過在線監管平臺直接掌握投標、評標情況,提高招投標監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網上開標、遠程異地評標,通過隔離各個投標單位,分散評標專家等措施,斬斷了投標單位、評標專家在交易場地內可能發生的不正常接觸、評標前的定向聯繫等,有效防範了“暗箱操作”,使得串標圍標、非法干預招投標等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不僅開評標的流程有變化,評標專家庫建設也將有新要求。評標委員會的工作質量決定了招投標過程的公平、公正,也決定了招標項目的工作質量。

“當前除了市級層面有評標專家庫外,蕭山、餘杭、富陽、臨安、建德、桐廬、淳安等都有建立的本地評標專家庫,評標專家素質良莠不齊,同類項目評標質量也存在差異。”由於全市專家庫不統一,帶來的是專家評標失責失公、抽取不規範、權責不對等、專家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市域統籌後,不僅建立全市域通用的、各專業齊全的、專家資質均衡的綜合評標專家庫,同時建立專家評標後評估制度,強化專家違法違規行為查處等,進一步規範評標專家行為管理和動態管理,依託異地遠程評標,實現評標專家資源跨區域共享,交易中心評標設施、場所,監管環節等資源的共享,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評標環境。

看點四:建設“信用杭州”平臺,信用評價比分提高

中標企業是否按照投標承諾嚴格履行合同,施工過程中生產組織是否讓業主滿意?這些問題都要從市場現場聯動體制得以體現。

簡單說,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通過招投標市場與施工現場的“兩場”聯動、市區兩級招投標監管部門聯動和各行業招投標監管部門聯動,讓投標企業牢固樹立“做不好現場得不到市場”的意識,對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和建設進度從根源上進行保障。

“杭州開展建築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和“兩場聯動”機制已有20多年時間,實踐證明,凡是履約能力強、信用好的企業市場口碑更好,更受歡迎。然而這種評價機制目前只在市級層面推行,更多區縣級仍依賴當地企業,這對於市場競爭和企業走出去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公司實力雄厚、履約能力強、信用好,在主城區參加投標時,由於信價量化評標辦法在評標過程中佔一定分值,信用評價對我們參與投標有一定幫助。但是到有些區縣承接項目,由於信用評分在當地評標細則中所佔權重並不高或沒有,我們往往比不上當地企業。”有關建築企業負責人說。

這個問題在本次改革中也有了新的解決辦法,就是以“信用杭州”為統一平臺,積極探索工程建設領域各行業信用聯合懲戒的工作機制,重點是針對招投標市場上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轉包掛靠、偽造業績、履約失信等行為,建立各行業間聯合懲戒的機制,同時強化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在招標投標活動中的應用,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碰壁,引導企業“以誠信立業、靠質量取勝”,進一步濃厚招投標市場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建築市場與交易網不承擔不當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而產生糾紛的法律責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平臺對文章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