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和外卖骑手成返乡就业“香饽饽” 云南逾八成送餐员来自本地

【讯】近年来,“新经济”催生“新就业”岗位,以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等为代表的灵活用工市场逐步发展,大量的劳动人员加入灵活就业群体,从事时间自由可安排的灵活就业服务。但随着灵活就业群体的逐渐增多,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网约车和外卖骑手以其独有的灵活、公平、多元等特征,成为不少中国人返乡就业创业的新选择。

网约车和外卖骑手成返乡就业“香饽饽” 云南逾八成送餐员来自本地

一辆网约车载着乘客行驶在福州街头。(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网约车司机月入近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北京《工人日报》报道,家住重庆大渡口区电力村的苏诗东从事网约车工作已经达3年之久,对于这个月入近万元的新兴职业,他认为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养家糊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算一种不错的选择。

现年46岁的苏诗东,在老家重庆合川创业失败后,外出沿海打工,近几年才回到家乡,终于选定跑网约车。

2015年底,眼看父母年纪大了,经常生病无人照料,加之女儿也面临着考高中,苏诗东和妻子反复权衡后,决定还是回到重庆。

“在外打工,收入虽然不算低,但花销太大,我一直琢磨着回老家自己干点事。”苏师傅说,对于返乡创业,小业务不想做,大业务又做不了。到底选择干什么也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带动的新兴职业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在这其中,苏师傅发现网约车是非常好的选择。一方面投入不大,工作相对自由,收入比开一家小公司更高,刚好也有朋友推荐。与老婆商量后,他就将在外打工挣的钱,在主城买了一套房和一台车,将一大家子人接来,自己开始开网约车。

“我刚刚开网约车的那会儿,平台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拉乘客有奖励,安逸得很!”苏师傅抹了抹方向盘笑呵呵地说。

苏师傅花了14万元(人民币,下同)买了一辆车,就开始跑网约车,那时网约车刚兴起,收入很可观,高的时候月入2万元、3万元。后来行业逐步规范,他就挂靠了重庆聚源汽车驾驶员俱乐部,每个月交300元,车的保险也在那边买。

苏师傅说,一周工作6天,留一天休息,都可以自己安排。每天下午1点出车开始工作,晚上12点回家,差不多每天都跑12个小时。苏师傅说,“现在平台奖励很少了,只有早晚高峰有点奖励,一个月流水好的时候有1.5万元,差一点就1.3万元,除去开支,大概纯赚8000元左右。”

云南送餐员85%来自本地,其中93%表示最看重离家近

云南每天有上万名外卖小哥拿着数十万人的口粮骑着电动车在路上驰骋。随着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送外卖,形成一股外卖骑手返乡就业潮。

昆明饿了么海归骑手苏军波说,他以前是工厂的电焊工,月入4000元,也曾经到泰国、日本打工,在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大圈还是决定回乡当外卖骑手,他现在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很稳定,离家近还可以照顾父母家人。

和苏军波一样,清明假期里,宏涛一直没闲着。作为一名送餐员,每接一单活儿,他就有4.5元的收入,平均每天他能接60多单,一个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出生于1989年的宏涛今年30岁,老家在禄劝。2016年,他还和媳妇孩子跟父母一起挤在5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2017年宏涛付了购房首付款,去年底全家搬进了安宁市区110平方米的商品房,宏涛说是返乡就业让他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据饿了么昆明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平台上的云南省外卖骑手85%来自本地;针对骑手返乡就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3%的骑手表示最看重的因素是:离家更近。

伴随着口碑、饿了么线上线下全面赋能,昆明、大理、玉溪等地一些商家已经初尝甜头,一些当地品牌正获新生,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享受着“3公里幸福生活圈”。 消费者就餐的选择更多了,外卖骑手的收入也普遍增加了三四成,这样就带动了更多以往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当外卖骑手。

中国超两成半灵活用工出现在广州

广州南方网报道,《2018广州灵活就业人群指数报告》指出,中国灵活就业大环境中,从事“灵活就业”人群集中分布在兼职(37%)、自由职业者(51%)和劳务派遣合同工(12%)三大群体,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80%。中国城市中全国一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北上广,广州占比在26.5%,在全国位列第三。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员思想教育水平,使得广州的劳动群体对于灵活就业这一新型的就业模式接受程度高,而另外前两位城市分别是北京及上海。同时,我国灵活就业整体大环境呈现逐步上升发展的趋势,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劳动者加入灵活就业群体。

对于广州地区的灵活就业群体,之所以选择灵活就业的优点中,有59%的比重是“工作时间灵活可安排”,不需要硬性坐班,或者接受按部就班的上班时间安排,工作时间可由自己安排;44%群体比重则认为“自雇形式更自由”,自雇使得他们为自己工作,成为自己的“领导”,工作氛围相比全职就业更开放与公平;可以“接触多样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对象”和“多份薪水收入”也成为目前灵活就业人员选择这一新就业模式的原因。

目前中国灵活就业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调研发现,灵活就业群体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多重的阻碍,部分岗位的“收入不稳定”、“工作空窗期”、“岗位信息真实度”,是他们担忧的问题,同时社保福利问题等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成为59%的灵活就业者的一大困扰。

报告建议,灵活就业的群体,要懂得增强自身维权意识,学习相关劳动法规,避免劳务纠纷,同时要增强自身职业技能,塑造自身的工作价值以及独特性;另外对于服务平台而言,加强信息审核力度和岗位信息真实性是首要措施;对于政府层面而言,完善立法及保障、开拓新的灵活就业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平台也是关键举措。在这三者之中,尤以政府及平台方的举措为重点,在这两者重点发力的情况下,灵活就业市场可以更健康长足地发展,使更多的就业者受惠于灵活就业这一新时代的新就业模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