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熟悉小旮的朋友都知道,對瀋陽城內的各處古蹟建築,小旮有一種情況是不寫的,那就是,已經被拆除或是消失的,小旮是從來不寫的。

其一,是因為東西都消失了,說起來完全沒有意義了,總不能讓小旮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說:這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時這個建築就在這個街當間兒,還是非常宏偉壯觀的。有沒有一種科幻片的感覺?其二是因為,這個建築遺蹟,死都死了,你還給你挖出來哀悼一通幹嘛呢?除了悲憤難平,還會有什麼呢?所以,小旮從來不幹這種“挖墳看骨”的事兒。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但是,今天小旮得說但是,今天小旮想例一個外。因為,今天說的這個,對於瀋陽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古建築。因為,她,是瀋陽建城時的“心臟”,是瀋陽的“脊樑”。她,就是瀋陽的“鐘樓”“鼓樓”!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對於去過一些古都的朋友來說,鐘鼓樓,那是一個古都的象徵啊。去過北京的人,哪有不知道鼓樓的啊,後海邊的文藝青年,每每忘見夜幕下的鼓樓,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沉靜和滄桑。“董小姐,鼓樓的夜晚時光匆匆,陌生的人請給我一支蘭州……”“我站在鼓樓上面,一切繁華與我無關;這是個擁擠的地方,而我卻很平凡……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那時候有一次去西安,西安的鐘樓也把我震撼到了。她居然就在整個西安的城市中心點上,而且晚上的時候,那種炫麗的燈光,讓人對盛唐長安迷之嚮往。

其實,作為古都,瀋陽各種配置一點兒不差,而且作為滿清入關之前的國都,各種配置都是“高配版”。你能想到的國都應該有的,瀋陽都有。包括鐘樓、鼓樓、天壇、地壇、文廟、風雨壇、六部衙門,全都一應俱全,以後有機會的時候,小旮會把瀋陽作為國都時候的配置給大家都叨咕叨咕。

鐘鼓樓,守在“四季平安”的兩端

說了這麼多,您會問了,瀋陽的鐘鼓樓到底在哪兒啊?您如果坐過環路車,你一定會在中街附近聽過兩個站名,一個叫“

中街鼓樓”,一個叫“中街鐘樓”。而這兩個地方,分別就在現在中街正陽街口和中街朝陽街口。是的,瀋陽鐘鼓樓還健在的時候,就是分別居於這兩個位置的。由於是“暮鼓晨鐘”嘛,所以鐘樓在東,鼓樓在西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即開始重新規劃、改造瀋陽城,將明朝瀋陽中衛城的兩條“十”字交叉大街擴建成“井”字街,將四座城門擴為八座,營造了規模宏大的盛京都城。按照中國古代城池風水理論的說法,每座城相對的兩門之間,應該有建築物遮擋,否則就會“漏”或“穿”,即不能留住財富和確保平安。改建後的瀋陽城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巧妙。

1637年,兩座猶如孿生姐妹的高大建築聳立起來,東為鐘樓(位於今朝陽街與中街交口),西為鼓樓(位於今正陽街與中街交口),兩樓相距580餘米,兩座樓均為正方形底座,坐北朝南,設有四個孔門,孔門擔負溝通四面街路的任務,行人車馬可從樓下穿過。鐘鼓二樓並不奢華,但與盛京城垣及宮廷建築搭配得渾然一體。從歷史照片上,幾乎看不出兩樓的區別,唯一的差別就在於鐘樓內懸掛的是鍾,鼓樓內高架的是鼓。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在沒有鐘錶的時代,中國使用的是天干地支法計時,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夜則分為五更。白天一般不用報時,但沙漏或水漏等計時器具仍在工作。只是到了晚上大約七點鐘的時候,才開始擊鼓鳴鐘。報時也需按固定的程序進行,一般都是在擊鼓鳴鐘的同時,各城門敲鐘響應。瀋陽城由於有八座城門,所以報時的時候也比較複雜,敲

鑼是按照大東、小東、大北、小北、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八門的順序依次響應,才算完成一次報更。

鐘鼓樓上的鐘與鼓恪盡職守,伴隨著最後一更的敲響,城門緩緩打開,喧鬧的一天又開始了,城外的人們蜂擁而至,井字街頭熙熙攘攘,那些推車挑擔者,進城後直奔鐘鼓樓,那是通過繁華的四平街的必經之道,鐘鼓樓下的四座連通四街的孔門把人們引入鬧市。於是,在文人筆下的瀋陽舊八景中,便有了“人從碑下走”這道風景(因為鐘鼓樓上都有建樓碑誌)。除了報時功能之外,上世紀初,鐘鼓樓還被賦予了一項特殊的功能——通報火警,人們根據“東三西四南五北六緊七慢八”的鐘鼓聲就可以判定發生火災的城門方位。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瀋陽在盛京時期,中街還不叫中街,而叫作“四平街”,這跟吉林四平可沒有任何關係。那時候起名的緣由是“祈願四季平安”,而鐘樓、鼓樓分別居於四平街兩側,是“暮鼓晨鐘守護四季平安”之意。

鍾打譙樓第幾更,八關接續聽鑼鳴,狺狺中有誰家犬,吠入深霄不斷聲。”這是清末詩人繆潤紱描寫瀋陽鐘鼓樓報更的詩句。這其實是繆詩人所作的《瀋陽百詠》一百首關於瀋陽的詩句的第四首。而瀋陽百詠的第十三首詩這樣寫道:“懸燈結彩供三官,鐘鼓頭起壯觀,絕似東洋開蜃市,雲霞出海散春寒”,描寫的是當時盛京城元宵節時候的盛況。第六十三首詩也對鐘鼓樓有描寫:茶坊鎮日話津津,晚飯歸來意更親,好在二更鐘動後,滿街燈火閒散人。“

西洋鍾普及,瀋陽鐘鼓樓“開啟流浪”

瀋陽鐘樓裡的大鐘真是有些來歷的,它的歷史遠比鐘樓本身久遠得多。公元999年,北方遼兵大舉伐宋,將關內樂壽縣覺道寺裡的寺鐘作為戰利品運回中京大定(今內蒙古寧城)賜給了當地的感聖寺。1121年,金兵伐遼,大鐘毀於戰火。大鐘的生命本已就此了結,誰知30年後,金朝皇帝卻下令重鑄大鐘,此後數百年,這口大鐘又輾轉各地,最後流落到遼南蓋州。1619年,努爾哈赤兵臨蓋州,大鐘又被人想起,當地人將大鐘作為禮物獻給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視大鐘為先朝遺物,十分珍視,先是把它帶回遼陽,遷都瀋陽後,大鐘又隨他來瀋陽安家。皇太極即位後,同樣是“鍾”愛有加,鐘樓完工之後,這口金朝鑄就的、幾經周折的大鐘最終被懸掛上去,皇太極親自給大鐘命名為“盛京定更鐘”。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與大鐘相比,鼓樓的大鼓似乎並無特別之處,只是鼓面直徑在六尺左右,整張牛皮找起來遇到了不少麻煩。據說,為了擊鼓,單是鼓槌就有一丈長、三寸多粗,沒有點力氣都拿不起來,更別說敲了。

辛亥革命後,瀋陽作為清朝陪都的日子也成為過去,瀋陽城裡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瀋陽城內的很多人家都有了西洋產的鐘表,再也不需要鐘鼓樓來報時了。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由於城內道路不斷拓寬,鐘鼓樓逐漸成為影響交通的障礙。終於到了1929年,開始有人提出要拆除鐘樓鼓樓,因為樓就坐落在十字路口上,來往的人要通過都要在樓下面的拱門通過,過汽車不方便。張學良當時是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長官,一些大事是他來批准,最終張學良同意拆除鐘鼓樓。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當時中國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梁思成正在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對於拆除鐘鼓樓極力反對。美國學者費慰梅在《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書中提到:梁思成想把它(鐘樓、鼓樓)保護下來,他向官員陳述了“毀壞容易保護難。它們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復了。為什麼你要選擇把它毀掉呢?”也許梁思成的意見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以致於瀋陽市政公所為了拆除鐘鼓樓,從1929年起連續三年、三次向遼寧省政府請示,前兩次均被駁回,直到1931年第三次請示才獲得省政府批准。1931年7月25日,盛京鐘鼓樓徹底拆除。

據說“九一八事變”前的瀋陽城流傳著市井童謠:“金殿開門,大炮轟城”、“鐘鼓樓倒,白日鬼號”。1931年9月18日之夜的意外,讓當時很多的老百姓深信,這一切是密切相關的。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盛京鐘鼓樓拆除後,瀋陽市政公所將盛京鐘樓碑、盛京鼓樓碑及其石座、被拆除下來的脊上瓦制獸首28塊、驚鳥雀鈴7個、鐘樓內大鐘1口等文物,一併轉交於當時設於瀋陽故宮內的東三省博物館。如今作為瀋陽故宮的十大鎮宮之寶之一、盛京鐘樓內的那口大鐘存於瀋陽故宮。

1995年,盤錦市政府籌建“中國遼河碑林”,遼寧省博物館保存的盛京鐘樓碑、盛京鼓樓碑被運往盤錦異地保管至今。

鼓韻鐘聲,從未離開

2011年3月至4月,在瀋陽市某商業公司開發“正陽地下空間開發”項目前,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盛京鼓樓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鼓樓下部城臺式建築的局部及基礎。2012年10月至11月,在瀋陽市方城地區地下人防二期工程施工中,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盛京鐘樓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出鐘樓的四角、門洞和底部條石基礎等。2011年發現的時候其實是有把地下鼓樓遺蹟開發成透明玻璃遺址的,但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這個計劃就不了了之了。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要知道,晚清到民國很長一段時間,瀋陽的鐘樓,都是金銀錢幣的交換場所,因為中街每天的營業需要有兌換和存取的需求,久而久之,這裡形成了銀錢市集,之後為了便於管理,還專門在長安寺做了銀錢匯兌場所,後來發展成為瀋陽的”銀錢市“,這也是後來瀋陽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礎,之後,在長安寺旁邊,專門設置了東三省官銀號,此後,這裡一直都是瀋陽乃至全東北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說,鐘樓附近,一直都是晚清到民國時期的“東北CBD”。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對於鼓樓拆除後的記載還是沒有鐘樓那麼多,但是,至少在1980年代開始,一直在中街正陽街口都存在過一個“鼓樓服裝商場”與當時的“瀋陽文化大樓”隔街相對。所以,你現在能想像當時清朝的古人規劃“中街”的意義嗎?“暮鼓晨鐘”之間,“四季平安”的繁華之所,這,就是瀋陽之中,天地之中,所以謂之“中街”。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從1637年建立到1931年拆除,盛京鐘鼓樓存續了近300年,這麼多年已經過去啦,誰會記得這兩個作為“盛求中軸”的鐘鼓二樓呢?

現在很多90年以後出生的人,可能連鐘樓、鼓樓這兩個地名都不見得知道了吧。可是不管怎麼說,這兩個偉岸的建築,她們真真切切地存在過,雖然年代久遠,她們被拆被遷,或碑或鍾,或走或留,但這是瀋陽城市精神力量的所在。

現在,每當夜幕漸漸籠罩瀋陽,天際線上的青色和紅色之間漸變出淺綠、淺藍無數的光,我,彷彿還能聽到,中街的方向,鐘鼓響起,震動天地,久久在耳畔、在心中,縈繞不去……


【城史】瀋陽沒有流浪地球,卻曾經有“流浪的鐘鼓樓”


記錄回憶,記錄一切,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