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为贯彻落实好全委会精神,打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汉源县后域乡则着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出“户分类、组定点、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走出了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居环境整治的好路子。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现在村里环境真是太美了,大路小道都干干净净,我们住着特别舒服。”提到村子的变化,正在门前进行垃圾分类的后域乡白云村村民李绍华高兴地说,“以前,村里生活垃圾随处乱倒,遇到大风天垃圾刮得到处都是,经过治理,现在好了,每天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心情好精神也好。”

汉源县后域乡白云村 李绍华

通过垃圾分类治理,我们的环境变好了,我们住起心里也舒服。

汉源县后域乡白云村 张宗莲

垃圾分类是对的,让我们的环境变干净了。

在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后域乡采用了“2+2”分类法,引导群众首先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两大类。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剩汤、果皮菜叶、枯枝烂叶、残次水果和动物粪便等,引导群众通过密闭垃圾桶堆肥发酵后还田作为果树有机肥。

对不可堆肥垃圾引导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处理,可回收的由村民自行变卖处理,而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好后在每月农历“一、四、七”早上十点前按照村民小组指定的垃圾投放点进行投放。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汉源县后域乡白云村 李绍华

可堆肥的垃圾,我们拿来倒在树根下,当作肥料用,对环境也很好。

汉源县后域乡乡长 刘勇

通过户分类,我们实现了垃圾源头减量,全乡垃圾减量60%,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后,群众的卫生习惯明显改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通过组定点的形式,后域乡在全乡39个村民小组共设置了52个投放点,村民将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最后由专人对全乡52个点位的垃圾进行清运,使得垃圾在外露天堆放的时间由至少3天缩短到3小时,让垃圾在外受雨淋、被风刮及各种臭气的现象彻底得到解决。

汉源县后域乡乡长 刘勇

下一步,后域乡党委政府还将从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下功夫,力争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打造,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后域乡因地制宜,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强化垃圾分类,狠抓工作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观。

记者:王浩

审核:王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