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宋大文豪苏轼,竟然是位专业的理财高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摘自苏轼《洗儿诗》

老辛初看此诗,百感交集。世人皆望子成龙,东坡先生却“唯愿孩儿愚且鲁”,何出此言?这还要从东坡先生的个人履历中寻找原因。

揭秘北宋大文豪苏轼,竟然是位专业的理财高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期间,侍妾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文章至此分析东坡先生当时所处环境,从之前的北宋第一男神到现在被贬职,经历大起大落,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有感而发,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四平八稳、无灾无难,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被贬期间,让后人也了解到了苏大文豪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原来男神还是一位理财高手!

“理财”二字的出现源于《易经•系词》中的“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含义就是:禁止生活中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有正当的方法。

揭秘北宋大文豪苏轼,竟然是位专业的理财高手

北宋第一男神苏轼理财就秉承了这一原则:据《答秦太虚书》著中记载:“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他在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减,于是他的俸禄每次到手后,会取出4500文,分成30份并分别用绳子串起来,每天取一串使用,杜绝任何的铺张与浪费。“节流”还不够,同时,苏轼还从当地衙门那里申请到数十亩废弃的土地,脱下长衫,穿上短衣,向当地人请教务农方法,不但种植有食用的小麦,也有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 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真正做到了“开源节流”。虽然甘苦,但自得其乐,其余纷扰都隔绝于外了。

原来这位大文豪还是典型“风险厌恶型”的“经济适用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代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处在最底层,而知识分子不好追逐名利,所以理财只好追求风险厌恶型。

储蓄,这是中国古代最主流的一种理财观念,故有“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的说法,追求的是一种低风险、量入为出的资金安排。以上亦可看出东坡先生也是此中翘楚。

通过东坡先生的理财小故事,能看出先生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是善于“开源节流”的高净值人才,偏爱用“储蓄”的方式理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