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之传播论

传播用于文化人类学领域,它将人类文化或社会中的变化,首先归因于物质文化和习得行为,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主要有德奥传播学派、英国传播主义。

一、德奥历史传播学派

1、拉策尔人类地理学理论。他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

2、弗洛贝纽斯与格雷布内尔的文化圈理论。弗罗贝纽斯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有生命周期,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搬运工。

格雷布奈尔说,文化是一次产生历史,没有任何重复性,因而也没有任何规律性,不同文化圈相交,形成文化层,从中可推算出个文化层出现的时间顺序和文化现象的转移道路。

3、威廉施米特的文化圈进化理论,他发展了文化圈,文化层观念,确定各种文化因素属于这个或那个文化圈,确定各个文化圈在一定地区出现的时间顺序。

二、英国传播学派

1、里弗斯的理论。=

他认为,不应该把社会结构,语言,各宗教信仰等与物质文化的实物同等对待,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而已,进化论方法较为适宜,认为自己是旧进化论和格雷布奈尔传播主义的折衷,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

2、极端传播主义(泛埃及主义)

该派认为人类文化只有一个中心,古埃及。并由这个中心传播到全世界。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人类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八到九世纪开始从埃及向一切国家传播,自称太阳文明或太阳石文化,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征而得名。

佩里认为,古埃及人为寻找贵金属和其他珍宝而把这种文化带到了各地。

传播主义世界是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将一切文化现象都牵强附会的用传播主义去解释,更不能臆造,文化传播是普遍现象,人们研究传播都在注重事实和注重各种传播条件的前提下做深入研究,比如寻找传播的进程和规律,探索传播的条件和传播的阶段,以及各族文化史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从全球观点出发,考察各族文化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