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留學,國學熱興起,國學就是儒學嗎?

龍建源


首先學以致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即便純粹是為了增廣智慧。

其次,對國學熱興起我們要有個清醒的認識,範圍上講,國人學國學主要是青少年居多,是為了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外國人學國學多是在本專業之餘,為了瞭解中國文化,以期更好的融入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便於更好的交流。

最後回到問題的實質:國學肯定不僅是儒學,即便當代的儒學大師都不敢如是說。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漢服文化、茶文化、音律文化及所有中華文化遺產都可稱為國學。

但儒學作為國學的代表肯定是沒有異議的,不僅在於儒家學說不僅僅是先秦時期的孔孟思想,在董仲舒以後還融入了道家、陰陽家及法家的思想以完善其理論上的缺陷從而才在政治領域樹立起獨一無二的地位。尤其在宋元之際的程朱理學更是將儒家學說的思想境界和理論體系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哲學思辨意義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亞於現代以前任何西方的哲學思想。

而且我們要認清近代中國的落後固然與儒學的一家獨大有關,但這種局面並非儒學本身造成的,而在於統治階級的集權需求。近代的落後與失敗與儒學沒有本質聯繫。正像現代的一些國家也無法將自己國家的失敗歸因於民主和自由。科技的發展是一個異數或偶然,但卻成為了中國落後的主因。

近代之前的西方社會對商業和科技的態度並不比中國古代更加寬容,大規模的反猶行動就是有力的證明,伽利略和布魯諾及許多科學家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基督教是鄙視財富和與上帝相悖的科學真理的。因此並不能說是儒學抑制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因此對於國學的興起和看法要有正確的認識。


社會的神性


儒學肯定是國學,國學不一定是儒學。

國學的範圍要更廣博和精深。

首先弄清什麼是國學。

國學:一國之固有學術也。

我中華上下五千年,豈止儒學一門固有學術?自春秋戰國始,文化學術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極大豐富了我中華國學的枝葉。

儒,道,法,墨,兵,陰陽,縱橫,小說,農,等等。三教九流,皆可稱之為國學。

國學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諸多領域。

而兩千年來的孔孟儒學,因佔主導思想,是後來學者主要研習的內容,也符合統治者的需求,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才會是國學主要的內容,也為世人所共知。

然國家絕不是單指儒學。


裸奔的筆尖


儒學不是國學!

儒學是國學的一部分,儒學以孔子為代表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被人提起,一次是在孔子之前,政府來辦的教育就叫國學,尤其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前,一般人家的子弟實際上是學不到的,所以叫: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普通人很難接受,所以在中國的歷史裡邊有一位聖人《孔子》孔子就發了願,他不分門第,所有願意學的都教,有個詞叫有教無類,所以孔子就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學在民間,那時候的國學是什麼學?國家之學,政府之學!當時是在夏商周三代的時候

我們知道鴉片戰爭爆發之後中華民族水深火熱,災難深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這個情況下,實際上中國人有亡國滅種之憂,我們這個國家很危險,在這個危險的時候這個民族的自尊越容易被激發出來,近代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時候,西方老是欺負我們的時候,中國的知識界就出現了一批人,那麼西方來的叫西學,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叫什麼?(國學)!這就是第二次國學的概念。我們今天談國學是個近代的概念,是伴隨著西學入侵,西方文化鋪天蓋地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重大生存壓力的時候,尤其是列強對我們凌辱和分割在這個情況下,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自尊,這個時候很多知識分子生髮出一種愛國的力量,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真的不行了嗎?他們認為不是,你們西方文化叫西學,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叫:“國學”!

那什麼是國學?有位北京大學季羨林先生,山東臨清人,季先生對國學有個慨括:中國的國學實際上應該是個大國學的概念:中華五十六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和學術思想的整體,儒、釋、道、醫、武、字畫等,包括各少數民族的歌曲、舞蹈、節日等……實際上都是國學。

我個人認為這樣叫很有智慧,有的人簡單的把中華傳統文化歸納成儒學,是會樹立很多敵人!

我們要把,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整體,在幾千年綿延生息,民族融合中間所創造的學木文化的那個整體都叫:國學。


中華德孝文化


國學不是儒學,儒學只是國學的一部分分。

國學這個詞出現在清末,有人說是章太炎,有人說是劉師培,大概他們是國學兩個字最早的使用者。國學是伴隨著西學的輸入才發生的,國學的範圍可以包含西學輸入以前中國原有的全部學術。

我們的國學,從內容上看,是哲學,文學,史學之類的。曾國藩就分為義理之學,訓詁之學,辭章之學,章太炎《國學概論》分為哲學派別,經學派別,文學派別。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分為經學時代和子學時代。

儒家是國學的一種,但是在古代影響很大。儒家的主要典籍是五經和四書,四書裡的《論語》《孟子》原先是諸子裡的。中國學術,在先秦時期最為發達,當時諸子百家各有專長,《韓非子》說,世之顯學,儒墨也。自西漢表彰六經,獨尊儒術,諸子之學就衰落了,而經學成為了唯一的學術。

除了儒學,就諸子而言,主要的還有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這些學派對國人的文化影響也很大。就不同時代而言,我們的學術劃分為,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

所以說,國學最少也是包含經史子集的,儒學是兩千年來主要的文化,影響我們最深的,但遠遠不是國學的全部。


不可語水


現在確實很多外國人到中國留學,而我周圍接觸到的外國留學生,大部份是學醫的,比如在醫科大、醫學院,中醫藥等等。也有一部份學中文、商科類專業。他們很多人回國後,都找到了非常不錯的工作,從商的,從醫的,對當地的社會發展、醫療水平建設都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其中一位來自阿富汗的朋友,在中國讀完醫學碩士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專攻癌症研究,成為了他們國家負責這塊項目的領軍人物。有時候看到他朋友圈曬一下最新的成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覺得像他這樣的外國人是真正來中國學習,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努力。就像當初去英美髮達國家留學一樣,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對於留學生學習國學,還不瞭解。


領跑海外學習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留學,是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個縮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希望聽到中國聲音。國學也就隨之興起,這是大勢所趨。

國學涵蓋很多,不僅是儒家,還有道家,法家,中國的禪宗等等,諸子百家。只是儒家對中國的影響越大,而且影響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所有規範。但我們現在談的儒學,與當初孔子創辦的儒家,有很大的出入,有刪減的,有增補的,有改變原意的,還有斷章取義的。

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最大的是王陽明,他是儒家,但自己創立了心學,心學似乎是儒釋道的整合,對日本人的影響極大,直到近代,還有人講,中國跟日本中間,只差一個王陽明。

歐洲人,尤其德國人,對道家更重視,他們認為老子是哲學家,是大智者。但對儒家是有刻板印象的,是相對負面評價的。

新加坡是推崇法家,以法為本,以刑去刑。將本國治理的也井井有條。

近些年,中國文化對外的推廣,也包括孔子學院的建立,給國外友人的印象,中國的國學就是儒學。也是瞭解中國的最佳途徑。

但國外朋友更加的瞭解中國的文化了,國人卻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嗤之以鼻,如果我們自身不對自己文化有深入瞭解的話,那中國就變成了一個旅遊地,是悲哀的。


玄明老師


國學相對於西學而言。國學這個概念起始於近代的繼承與引進的爭論。共和國建立以後,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形態,主流意識形態隨著共產黨執政,長期的教育,已經形成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下再從故紙堆中拉出這個概念,難免尷尬荒謬,熱衷於炒作國學的人,誰能回答,毛澤東思想是國學還是西學?同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國學還是西學?共產主義理想是西學還是國學?辯證唯物主義是西學還是國學?可怕沒人能夠回答,但這些卻是我們寫入憲法的立國之本。實際上,這些都是西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炒作所謂早已經脫離現實的所謂西學國學之分,難免有顛覆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嫌疑,不得不令人深思。國學這個概念,是面對西方高度發達的先進科學技術一敗塗地的封建文化的最後掙扎。它在當時的內涵確實是以程朱理學為主要內容,其中充滿了沒落腐朽和反動,因此才最終在五四運動中被打得支離破碎。中央提出繼承發展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不是不分黑白香臭,一股腦的連封建糟粕都尊為國學加以繼承,那就不是繼承優秀文化遺產,而是在反人類反人性反世界。我們的祖先五千年來,在民族融合交往中,大量吸收外來文化,以滋養我們的文化大樹,很少妄分華夷。作為民族文化重要載體的四大宗教,有三個是外來文化。連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都是五四以後學習的外來文化。我們的祖先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也為程朱歪曲孔孟儒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我們要不要學習國學廢除標點符號?我想,如果真廢除了標點符合,國學大師們基本也都變成了半文盲,不用說繼承文化了。子曰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怎麼讀?朱熹就見也斷句,變成只有小人和女人難養了。如果夫子那會有標點符號,一定不是這樣的,而是“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多簡單的一個人之常情,只有孩子和女人作難,養起來就是了。說到底,是我們需要繼承發揚什麼傳統文化,而不是學習什麼國學。我們有大量的優秀文化遺產,比如我們國畫的朦朧之美,我們戲曲的表演藝術很為戲劇理論大師布萊希特所推崇,我們含雕塑藝術的含蓄之美,我們中醫針灸的神奇,我們的古法釀酒陶瓷藝術都為世界所驚歎。我們最需要繼承發揚的是我們祖先創造世界一流產品的精神,而不是跪拜,衣著。


雨軒品茗2


國學不單指儒學,是包含了中國眾多傳統文化書籍、哲學思想、藝術等的集大成的一門學問。比如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其中的道理學問並不單指儒學,但在儒學中四書五經又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到漢的獨尊儒術,再到朱熹集大成者,儒學順應了歷史的發展,其地位也在不斷的鞏固與加強。又有孔孟這樣的聖人,其學術思想在今天也毫不過時,不得不佩服古人之智慧。慢慢的,形成了以儒學為主的國學文化。

在今天,國學越來越被重視,相信在今天的時代下,國學大師們努力下,在以傳統文化經典為根基的情況下賦予新的時代元素。


淨一居士


國學很多範圍的。我們說的做的都是。具體說不上。只能意會不能說的。學習我們文化自然的。西方以後想發展。想有新的科技文化別的突破都要學我們的。相反我們受到電視手機影響在近代盲目的引進西方的各式各樣。現在弊端已經非常明顯了。現在教育問題,家庭倫理問題上每年是越來越嚴重了﹉那些腦子被驢踢了的,也不想想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就剩下中國。就是因為我們骨髓裡的文化。名族多元性從來就沒有斷絕過。西方的很多東西可以學。但是文化也去盲目的學。那是可笑的。以後的人時間都會用在補這些後遺症上了


朱哥哥zyx


國學一詞用詞不準,應該用中華文化更為準確。5千年文化的中華大地,有很多學派,但不管怎樣,儒家和道家是代表,因為他們是整全的,中國也有法家,比如商朝的比干,不過都不長久。孔子的儒家說白了是應付考試屬於家常便飯。普通百姓讀的懂,而老子的道家的智慧很深,大部分人讀不懂老子的思想,所以關注的人自然比儒家的少。道家是人民日常生活所用,儒家是為考試而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