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票補喪失動力之後,春節檔的危機正在加劇


當票補喪失動力之後,春節檔的危機正在加劇

春節檔進行到第三天,市場分化、票房走勢、單片口碑等基本上已經非常明瞭了。

今年春節檔,所有的電影票補都集中在了大年初一,8部電影血拼的結果只是帶動大盤站上了14億(含服務費)的票房大關,種種跡象表象,看似光榮綻放的背後,實則危機重重。

當票補喪失動力之後,春節檔的危機正在加劇

因為,當下的電影市場,全國大銀幕較去年年初增加了9000多塊,大年初一的全國排映場次較去年同期更是增加了12萬場次,但,8部新片的票房產出,其實遠不如去年的12.78億,特別是大年初二,這種跡象更為明顯,去年大年初二大盤日票房10.28億,今年大年初二僅9.96億。

單片的上座率降低,總的觀影人次減少,可電影的票價反而漲幅明顯,一個被高票價刺激的市場,其實是難以為繼的。

春節檔來臨之前,各大片方為了爭取首日的排片,可謂廝殺得相當慘烈,《新喜劇之王》等甚至封殺了部分影院的排片。現在看來,所有的片方也好,抑或影院也罷,基本上都錯誤地預估了形式,他們把首日排片佔比看得過重,以至於不惜耗費重金,宣發費中的大部分基本上都用來買排片了!結果,市場的反饋並沒有帶給他們預想中的美好!

大片尚且要靠花錢爭取排片佔比,何況小片?於是,《似水流年》的導演鄭君奇說:當大家都在拼票補的時候,小成本電影拼個P?它們沒有錢買場次,難道就只能等死了嗎?

等死,似乎是不少小成本電影的一種生存現狀。不過,票補並不是萬能的!著名導演何平說:

當票補喪失動力之後,才能看出一部影片靠自身的驅動力贏得市場。

就單片而言,《新喜劇之王》跌幅最為明顯,全國排映場次減少得也最多的;逆襲幅度最大的是《流浪地球》,相對比較穩定的是《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神探蒲松齡》和《廉政風雲》基本已經被邊緣化,《小豬佩奇》真人+動畫的模式確確實實驗證了之於孩子們觀影的考驗是巨大的,《熊出沒》依舊是市場的一大低調贏家。

我一直堅定地認為:任何一部電影,並非首日排片高未來的市場佔有率就一定高,說到底,關鍵還是看口碑,電影的口碑將帶動上座率的提升,繼而直接決定該片後市的排片以及票房走勢。

只是,這一切依舊無法掩飾春節檔的危機,這個正在和暑期檔同等重要的檔期,正在被嚴重透支,和大片時代的錯誤如有雷同實屬正常地正在被重複,整個行業的急功近利無處不在,有的電影匆匆拍完緊急上檔就為了能在春節檔分一杯羹,電影工業中的工匠精神蕩然無存,資本的助推與電影人的浮躁相互融合,觀眾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什麼賣錢就拍什麼,電影的媚俗傾向無處不在,票價的大幅度上漲正在把一部分電影觀眾擋在門外,票補和買排片等市場畸形生態也正在摧毀市場商譽……

對於春節檔而言,我們不應該只重視票房數字,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市場信息必須引起業內的重視,否則,再牛的春節檔也會架不住由內及外的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