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讓個人和企業都有自己的“主頁”

上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让个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主页”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情況通報會。張春海 攝

2018年3月,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一網通辦”。2019年,上海又進一步提出,讓老百姓和企業在網上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這項措施是否已經落地?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情況通報會。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指出,上海率先推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通俗地講,“一網通辦”就是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所有政務服務都“進一網、能通辦”。這個“一網”,是指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政務服務網絡,逐步使企業和市民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上海於2018年成立了大數據中心,中心的命名如何得來?

應勇解釋稱,在研究的時候,最初設想是建立“上海市政務大數據管理中心”,後來覺得大數據不應該限於政務數據,很多公共數據、公用數據應該也屬於大數據的範疇,所以把“政務”兩個字拿掉了。後來想,數據重在應用,不能重在管理,數據一定要從以部門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服務為中心轉變,不能應用的數據就是數字,只有應用、開放才能實現其價值,所以把“管理”兩個字也拿掉了,最終定名為“大數據中心”。

應勇進一步指出,2018年,上海實現了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和電子證照四大基礎數據庫數據的歸集,並初步建立了公共數據匯聚、互聯、共享和開放的機制。

截至目前,“一網通辦”平臺註冊企業和公民用戶數已超過950萬,目前已接入1339項政務服務事項,90%的網上辦事事項可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167項民生服務事項實現了全市通辦。

隨後,上海又推出了隨申辦App,移動辦理,一鍵辦理,像“網購”一樣方便。2019年,再提出“雙減半、雙一百”,就是接入在線服務平臺的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再減一半、提交材料再減一半,對100項政務服務事項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再增加100項民生服務事項全市通辦。

如何實現“雙減半”?應勇說,以後能不能每個個人、企業都有自己的主頁,信息都在裡面,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證明材料。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工作方案》,將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一網通辦”,“我們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得越來越好。”應勇說。

【應勇市長回答記者提問實錄】

人民日報:北上廣深是大家討論比較最多的城市。作為上海市市長,您怎麼看待上海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有沒有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應勇: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上海高質量發展。我認為,上海高質量發展有這樣一些特點。

一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這是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的,要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服務業為主體,體現在上海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穩定在7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是指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增速高於全市工業增速。先進製造業為支撐,上海不能不要製造業,而是要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端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的比重不能低於25%。總書記要求上海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切實做到“兩個防止”,即防止資金、資源、資產脫實轉虛,防止產業結構形態虛高。所以我們會夯實產業基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注重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國家給上海的定位是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我們必須牢牢認清和把握城市核心功能,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三是發揮好上海的優勢和資源。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城市的核心功能,就要發揮上海的優勢和資源。上海最大的優勢是開放,最大的資源是人才,發展的動力是改革、是創新。我們要更加註重城市的發展環境,不僅是硬環境,更重要的是軟環境,包括營商環境、法治環境、安全環境、人文環境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的發展,是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發展,是結構更優、效益更好、發展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請您介紹一下“擴大開放100條”推出以來的落地效果,以及今年上海擴大開放的總體考慮和工作重點。

應勇: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上海因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得益於開放,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要發揮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朝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進。通過開放,我們吸引了外資企業,外資企業以約佔全市2%的企業數量,貢獻了全市20%的就業、27%的GDP、33%的稅收、60%的工業總產值和65%的進出口。進出口貿易也是開放的表現,2018年上海口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2萬億美元,佔全國的27.9%、全球的3.4%,居世界城市首位。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的要求,加快制定實施了“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提出5個方面、20項任務、100條擴大開放舉措,並狠抓落實。目前已有93條落地實施,還有7條正在推進當中。在這100條中,近1/3屬於金融領域,去年上海新增持牌金融機構68家,一半以上是外資金融機構。又比如,特斯拉新能源車項目以獨資形式成功簽約落戶臨港地區,今年1月已正式開工建設,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感嘆:“這是中國速度、上海速度!”

不僅如此,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和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具體體現。上海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包括現代服務業、金融業、製造業等各領域的開放。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去年3月,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一網通辦”,今年上海又進一步提出,讓老百姓和企業在網上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請問這項措施是不是已經落地了?

應勇:上海率先推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通俗地講,“一網通辦”就是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所有政務服務都“進一網、能通辦”。這個“一網”,是指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政務服務網絡,逐步使企業和市民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如果說農業社會的生產資料是土地,工業社會的生產資料是機器,那麼信息時代的生產資料就是數據。去年,我們成立了大數據中心。在研究的時候,最初設想是建立“上海市政務大數據管理中心”,後來覺得大數據不應該限於政務數據,很多公共數據、公用數據應該也屬於大數據的範疇,所以把“政務”兩個字拿掉了。後來想,數據重在應用,不能重在管理,數據一定要從以部門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服務為中心轉變,不能應用的數據就是數字,只有應用、開放才能實現其價值,所以把“管理”兩個字也拿掉了,最終定名為“大數據中心”。

我們曾經講過一句狠話,所有依靠財政支持的政府部門,它的信息系統如果不能與大數據中心互聯共享,財政就不撥款。去年我們實現了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和電子證照四大基礎數據庫數據的歸集,並初步建立了公共數據匯聚、互聯、共享和開放的機制。“一網通辦”平臺註冊企業和公民用戶數已超過950萬,目前已接入1339項政務服務事項,90%的網上辦事事項可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167項民生服務事項實現了全市通辦。我們推出了隨申辦APP,移動辦理,一鍵辦理,像“網購”一樣方便。我們要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系統重構政府部門內部業務流程,重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辦事流程,有些甚至是革命性再造。今年我們提出“雙減半、雙一百”,就是接入在線服務平臺的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再減一半、提交材料再減一半,對100項政務服務事項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再增加100項民生服務事項全市通辦。如何實現“雙減半”?以後能不能每個個人、企業都有自己的主頁,信息都在裡面,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證明材料。

總之,優化營商環境是一件大事。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委書記李強同志和我一起參加了上海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不久前,李強同志和我又一起參加了“一網通辦”工作推進會議。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工作方案》,將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一網通辦”,我們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得越來越好。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