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

讀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往往忠臣良將難以善終,而貪財好色之人卻逍遙法外,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1.過於完美的人無法掌控

這裡舉幾個例子。

王翦

水至清則無魚

提及王翦,讀過歷史的人應該都有所耳聞,秦始皇嬴政兼併六國的大功臣,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和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後,接著率領平楚大軍南下平定百越。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不久,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秦軍告急之下,秦王親自馳往頻陽,複用王翦,始皇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向秦始皇索要土地、金錢、房子。秦始皇很開心,滿足了王翦的要求。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分,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多疑,如今把秦國全部軍士交給我,如果我不多要一些錢財,顯示出自己的愛財,秦王必然懷疑我",話外之意便是"讓秦王看到,我除了金錢意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重"。

蕭何

水至清則無魚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徵陳豨時,蕭何協助漢高祖劉邦滅了韓信,被封為相國,與此同時,劉邦拍了五百名士兵以保護蕭何之名來監視蕭何的一舉一動;第二年劉邦征討英布,又不斷探問蕭何的動向。此時,蕭何為了避免高祖的猜疑,聽從門客的建議拒絕劉邦的封賞,同時佔據百姓的徒弟,以此來毀壞自己的聲譽,用這種方式來自汙,來向向劉邦表明"我也是一個貪圖名利、行為不端的人",以此來避開劉邦的狠手。

岳飛

看完王翦和蕭何的例子,回過頭來再看看名將岳飛。

提及岳飛,想起的便是那句“莫須有”,關於這三個字,有很多種解釋,關於岳飛的死,也有很多種解釋。

  1. 主張立太子,觸碰到趙構不能生育的痛處;
  2. 堅持迎回二聖,危害到趙構的權位;
  3. 太過完美,讓趙構掌控不住;

我覺得前兩種因素佔據主導地位,第三種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來看一下岳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生活簡樸
  • 律己寬人
  • 勇冠三軍
  • 盡忠報國
  • 賞罰分明
  • 不近女色

《忠愍諡議》稱“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宋史岳飛傳》中寫道““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

可見岳飛是多麼完美的一個人。

就是因為這麼完美,讓趙構認為掌控不了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甚至“迎回二聖”危及自己地位,岳飛不像其他中興名將:

  • 韓世忠好田產
  • 吳玠好色
張俊和劉光世就不說了,徒有虛名。

所以,貪婪、有缺陷,使得他能否有短處、把柄落在統治者手中,這樣作為統治者才更加安心。

2.有過人之處

提到奸臣,我想到的就是宋徽宗和蔡京這對昏君、奸相。

一個是六賊之首的蔡京。

一個是將字寫成畫的奇才皇帝。

兩個人卻走到了一起,而且還得到了無比的重視,這不得不說,蔡京有他的過人之處。

水至清則無魚

北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中的蔡便是這位奸臣蔡京。

有少數人認為“蔡”原指蔡京,後世以其“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

蔡京工書法,初與弟弟蔡卞學蔡襄書法,中進士官授錢塘縣尉時因神宗喜愛徐浩書法,當時士大夫紛紛學之,蔡京也與被貶在錢塘的蘇軾一同學習徐浩書法,後學沈傳師、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採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作為有才情、藝術造詣頗高的皇帝,宋徽宗自然不會看不見,趙佶還是端王時便聽說蔡京寫了一首好字,這裡面也有一個小故事。

蔡京每日回家看到看門的兩個門房兢兢業業,很是感動,便為二人分別寫了一幅字,過幾天蔡京再回來的時候發現兩個人穿著華麗,變了一個人一樣,便問:

“你們哪來的錢?”

問過才知道,原來被端王花重金買去了。

宋徽宗對蔡京的喜愛之情,可見一斑。宋徽宗和其他皇帝不同,他分不清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愛好,他把二者混為一談。後面的高俅、童貫之流也是藉助“興趣”上位。

當然,除了一些依靠個人興趣方面特長的,還有依靠真材實料的,這個便是和珅。

水至清則無魚

當我們提及和珅時,想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貪汙、結黨營私。其實,這樣認為就忽略了他超強的個人才能。

他生於官宦之家,10歲時進人皇宮西華門內的鹹安宮官學讀書,“少小聞詩達禮”,顯示出過人的天資。讀書期間,他接受了系統的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由於天資聰穎、勤奮努力’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他後來更是精通多種語言。

他為了抓住機遇,他把乾隆的每一首詩都背的滾瓜爛熟,瞭如指掌,試想一下,這個自以為是的皇帝那麼多詩,這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22歲時,和坤當上了官階正五品的三等侍衛,隨即充任“粘杆處侍衛”。所謂“粘杆處侍衛”,就是負責皇帝巡狩時扶車撐傘的差使,和珅也因此有了與皇帝親密接觸的機會。

此後,待在皇帝身邊的和珅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皇帝說出一居詩詞或者背誦某句典籍,別人應答不上,和珅能夠接的上。慢慢的,他受到了皇帝對重視,慢慢的,他展現出自己更多的才華。例如,邊疆少數民族上書,周圍沒有人懂蒙語、藏語,和珅懂。別人做不了的事情他能做,因此他一路開掛一樣。最後做上領班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四庫全書》總裁官、步軍統領、九門提督,擔任戶、兵、吏部三部尚書等顯赫之職。

3.尾大不掉,自身難保

這類比較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了。

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從這幾點中可以看出,奸臣一旦成為權臣,那麼必然會尾大不掉,而此時的帝王,只不過是玩弄於鼓掌之中蒼白無力的一個人而已。

諸如此類的在西漢、東漢末年,五代十國期間並非少數。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公眾號“平凡而詩意”,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