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強緣何初期支持天平天國,後來不被信任?

太平天國運動前期贏得的外國人好評,其實是因為與清政府地方大員及軍隊的糟糕表現形成了太鮮明對比。太平軍起事後,兩廣總督葉名琛在廣州多次集中處決被指控與太平天國有關的在押者,累計人數多達數萬人,行刑殘忍,現場場景堪稱血流成河。此舉導致廣州大批商紳逃入香港,促成了港島迎來了第一輪繁榮,人們也因此對太平天國萌發了同情。這種同情,在曾經擔任傳教士助理的洪仁?\獲封太平天國幹王后,很快轉變為一定程度上的信賴。

西方列強緣何初期支持天平天國,後來不被信任?

而就在太平天國席捲南中國的同時,清政府卻在葬送著英法列強的耐心。咸豐皇帝強烈反感列強提出在北京派駐使節的要求,在英法艦隊入侵天津後,清政府還是同意了列強要求。但隨後的1859年,當英法艦隊載著換約的外交官再度來到白河口時,獲悉清廷變卦的消息,入侵者遭到守軍重創。戰爭不可避免的擴大。英法聯軍攻下大沽與北塘要塞,清廷再度提出議和,卻一語不合就扣押了英法使團,導致的結果就是聯軍變得瘋狂,很快攻佔了北京,洗劫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行為在歐洲也引發了強烈不滿,被質疑為文明國家的醜惡犯罪。《天國之秋》書中就寫道,下令放火燒掉圓明園的額爾金伯爵,其父額爾金勳爵之前從希臘劫走大理石雕。聯軍從圓明園倉庫中發現幾十年前,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贈送給清廷的科技設備、天文和武器等禮品等細節也被廣泛傳播,成為清廷腐朽落伍、抗拒變化的明證。

西方列強緣何初期支持天平天國,後來不被信任?

正當人們以為,英法美列強至少要保持對同樣宗教信仰的太平天國的中立姿態,形勢卻急轉直下。傳教士對太平天國運動特別是洪仁軒、李秀成等人的讚譽,對時局的影響甚微。但英國駐華的使節和武官卻出現了一個重大誤判,太平天國席捲南中國,佔領華東,逼近上海,使得大批鄉紳商戶遷入上海,促成上海地價和貿易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這卻被理解為清軍和租界武裝力量防備的結果,堅定了列強保衛上海並協助清軍防衛的信心。這項誤判使得列強以強硬姿態主動出擊,擊退了前來攻打上海的太平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太平天國運動被平息後,英國官員才發現上海的貿易一落千丈。

更劇烈的轉折出現在西線戰場,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合圍湘軍,藉以解除曾國荃部對天京的包圍的戰略構想未能成功。太平軍與湘軍戰略對峙期間的各自得失,指出洪仁軒受命率軍離開天京前往西線戰場的打援行動,不僅未能起到軍事上的積極作用,而且使得太平天國失去了可以與列強駐華官員、傳教士正常溝通的可靠人選。太平軍連克杭州和寧波後,表現出善待歐洲僑民和商人的姿態,但這仍然不為列強所信任。列強官員反對華爾、戈登等人組織的“常勝軍”但未採取實質性的約束;而湘軍最終與租界裡的上海鄉紳達成合作,後者向前者輸送經費支持,前者則提供武力保護。

“太平天國的法律以鴉片為違禁品,吸者處死,一切違法者均斬首不貸。由於鴉片是每次對華戰爭的主要原因,人人知道太平天國獲得成功就要徹底廢除這種貿易,

西方列強緣何初期支持天平天國,後來不被信任?

然而,太平天國是有機會爭取到西方的中立的,也就是使之至少不幫助清王朝----事實上他們也一度做到了。這一可能性存在的原因是,第一,太平天國本身的蒸蒸日上,使西方列強不敢輕視其力量,不得不慎重考慮與之為敵的後果,第二,太平天國的政治,經濟政策比清王朝開放得多,他們對所有沒有政治惡意的外國人都抱歡迎態度,對和西方進行商業貿易表現得非常積極,

“如果現在幫助了清政府,而最後卻是太平天國成功了,我們在中國的地位就極其狼狽”(英國駐上海外交官密迪樂)

“如果舉事者成功,至少傳教士的活動可望獲得完全的容忍。這些人看到外國人一般地都和他們遵奉同樣的教義,因而當他們得勢時,可能對外國人懷抱友善態度。他們無疑會允許通商的;不過從他們的出版品以及他們的行為上看,我們可以推斷他們將嚴禁鴉片——不像現在這樣的有名無實,而是真正的禁止。……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捲入這一斗爭中,力避與雙方發生正式的聯繫,但外國人必須準備好足夠的武力,來擊敗舉事者們可能施與他們的任何攻擊。”

因此,如果太平天國成功的,西方將可以不必依靠鴉片貿易,而能和中國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外貿關係,這是符合其長遠利益的。

如果太平天國能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麼西方出於對其勢力的忌憚和對長遠商業利益的需要,是可能採取中立,坐觀其成的。但是由於太平天國本身的內訌和種種決策失誤造成其非但沒有越來越走近勝利,形勢反而越來越不利。如此一來,西方開始不再擔心他們不是太平軍的對手,而他們也沒有耐心去等待那個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的長遠利益了。另一方面,太平天國的對手清王朝卻做出了“皆師助剿”的決定,全面而徹底地接受西方以協助其鎮壓太平天國為條件提出的交換要求,如此一來,西方的政策全面倒向清王朝就是必然的了。

西方列強緣何初期支持天平天國,後來不被信任?

西方對太平天國的政策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 太平天國攻克南京以前。

西方的方針是幫助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在確保《南京條約》的條約利益及鴉片貿易的利益的前提下,以此作為要挾清政府出讓更大主權的交換條件。

2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到《天津條約》簽定。

由於太平天國迅猛的發展勢頭,西方擔心即使有他們的幫助,清王朝也未必是太平天國的對手,那樣一但太平天國勝利了,他們中國的處境就會極端尷尬,所以決定保持中立,這一期間他們的態度仍然偏向清王朝(太平天國的外交人員就曾指責其言行不一),但就政策而眼基本沒有介入戰爭。

3 《天津條約》簽定到“辛酉政變”。〈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決定了列強為維護其條約利益必將越來越倒向清王朝,但這一時期,以咸豐和肅順為代表的清王朝統治者對藉助西方的力量鎮壓太平天國還表現得相當警惕,對於出讓國家主權換取西方支持也有相當的保留,因此列強這一時期的政策是打著中立的幌子支持清政府。這一時期內太平天國“圍魏救趙”,打武昌救安慶和進攻上海這兩次重大軍事行動都受到列強的直接阻撓而失敗。

4 “辛酉政變”之後,以恭親王和兩宮太后為代表的清政府拋棄了咸豐肅順時代的謹慎政策,改為一味順應西方的要求,同時,太平天國自天王洪秀全到普通將官則一再明確拒絕了列強的無理要求,兩者的鮮明對比導致了列強最後撕下其中立面具,悍然介入中國內戰

5、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之間有兩個根本矛盾,第一,太平天國堅持中國的獨立主權,這和西方列強的殖民利益存在根本衝突,第二,太平天國堅決禁止鴉片貿易,而當時西方從鴉片貿易獲得的暴利,遠遠超過政黨商業貿易的獲利。這兩大矛盾決定了太平天國在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上都不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這決定了西方不可能支持太平天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