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辗转在老街巷中,那些在岁月变迁中流传下的历史片段,特别是那些精巧的房屋建筑,成为了过去的代言物,向我们倾诉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美好,也让我们瞥见过去百姓生活平淡真切而美好的一面。

古宅院,倾情演绎了一种蕴藉和雅的中式之美。

镇海房屋的建造工艺也是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别具一格、具有浓厚艺术人文气息的古宅院,今天小编就带你穿越时空,感受镇海古宅院的魅力~

庄市集镇大夫第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建于明代的庄市集镇大夫第。四合一式,正屋为大九架高平屋三间,两厢称之更楼各五间,门楼四博平房三间。中间大门,更楼檐楯口拱式偏门。更楼四檐落水,其屋脊两端高翘内卷,此风格为少见。

总浦桥大郑家太史第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城区总浦桥大郑家太史第,系镇海著名望族。占地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2272平方米。分前后两进,各有围墙大门相隔。后进建于清乾隆年间,前进造于道光年代。正屋均系3间2弄9架梁高平屋,左右两厢各为5间1弄7架梁高平屋,四周封闭高围墙。围墙外左右两侧各建偏屋平方,6架梁各10间,系厨房灶间、柴间、春米间等辅助用房,与正屋厢房弄堂相连。灶间与正屋用高墙相隔,这是古建筑中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澥浦十七房郑家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澥浦十七房郑家,系郑氏望族宗派聚居之地,始于南宋,盛建于清代中晚期,为较大规模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体,实为近县所罕见,今列入镇海区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十七房古建筑群以祭祀祖宗堂为核心的独立院落共有十一处。一般正屋楼房1至2进,5间2弄,前后石铺明堂;左右厢房楼屋,多数前后两埭。周砌款墙,多数为梯级马头墙,中筑砖砌门楼。各建筑群落间铺以石板大道相通,并挖掘护宅河道连串。今留有恒德房、恒祥房、三房堂前、大祖堂、后堂楼、立房、新房等深宅大院近10幢。

贵驷新安桥贝姓大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贵驷新安桥贝姓大宅,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相传兄弟俩经营福建木材发迹后建造,故用木材更为讲究。前后两斢各成院落,构筑格局相称。每斢正屋楼房7间2弄,即居中为厅堂,平时为客堂,遇红白喜事作仪堂之用。厅堂两侧为正厢房,再侧为偏厢房,两厢间置弄堂过路。偏厢房前端为左右明轩,楼房各3间,院庭明堂铺筑大石板。外墙由内外两道,外墙将两大宅围成一圈。大门亦由内外二道,各正大门开于明堂前方,与厅堂呈轴线;侧大门在外墙东侧,由甬道式弄堂通向正门,体现深院豪宅气派。

傅乾月房大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城区米行街傅乾月房大院,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22年,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砖混结构,2层,5间2弄8厢房,楼层置环形檐楯走廊,呈走马楼式四合院。厢房上下层的檐楯外柱,采用梅园石整雕,柱头外翻草卷花,拱形梁面,是全仿哥特式建筑艺术装饰。原有后明堂中式楼房5间。总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

庄成记居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庄市街道三眼桥南堍的庄成记居宅,建于1932年。正屋3间两偏弄楼房一幢,东侧建厨房等平屋5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整体建筑具有中西合璧风格。山墙、围墙均用清水磨砖墙体,山墙屋尖为平顶,前后对称一台阶,台阶上用水泥塑雕倒置卷叶图案。正门和后门门楼构筑极为讲究,均用砖雕叠砌,门外两戗外挑,筒瓦覆盖,气派豪华。楼层前置走廊,用钢质图案护栏,顶置卷蓬式护板。各分间撑拱为木雕倒悬栌枓方篮,体现古建筑风貌。宅院后侧辟为竹园,宅前筑有花坛,环境清静幽雅,

整体建筑列为区级文化保护。

20世纪的澥浦蒉氏大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澥浦蒉氏大宅,系中西合璧布局,正屋楼房五开间,两厢楼房系平顶结构;屋架主柱均为钢混浇制,阳台等亦为混凝土地坪。在当时镇海籍同胞旅外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之豪华居宅,很有代表性。蒉宅解放后改作澥浦学校教育用房,故保存完好。

叶氏大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庄市叶家叶澄衷,系宁波商帮的鼻祖人物。建于光绪初年的叶氏大宅,占地二十余亩,图为后围墙之一角,长达百米。

包玉刚故居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位于庄市钟包村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正屋楼房五间两弄,左右两厢明轩平房各前两后一,四周围墙,自成院落,为镇海有代表性的中等偏上大宅。

今列入区级文保单位。

乾隆后期畚斗楼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清水湖村后新屋,建于清代乾隆后期。此前后两幢四檐落水畚斗楼,为正厅之西厢房,整体结构比较完整,保护良好。

元朝所建楼房

看过这些建筑,才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原来长这样……

此楼摄于贵驷镇东街石道地,相传元朝所建,为贵驷桥刘氏先祖在元泰定年间(1324-1328)从慈城骢马桥迁此时建房居住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