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行為心理剖析

近來,見之報端的幾起家庭和學校悲劇,令人痛心。從犯罪對象看,主要是未成年人。所以,全社會必須共同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除了堅持做好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綜合教育外,還必須從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特點的角度來尋找犯罪的原因,從而強化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導工作。通過案例分析,我認為未成年人的四好心理,導致其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好酷心理

由於未成年人的年令特徵,造成對酷的片面理解和追求,產生了強烈的不健康物慾,以滿足自身需求。好酷心理,使他們互相攀比,一味追求享樂,非酷裝酷,今日有酒今日醉,今日沒錢也想醉。這樣,他們就採取簡單直接辦法一偷、搶、逼,不擇手段,:鋌而走險。特別是在家庭中,逼父母、爺爺奶奶不斷給錢,供他們花天酒地。我們必須教育未成年人,要想活得瀟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去享受美好的人生。不勞而獲可恥。

二好勝心理

好勝心理本應通過積極參與竟爭,去拼搏,去奮鬥,爭強爭勝,為未來事業夯實基礎。但偏頗的好勝好強心理,使未成年人心靈扭曲。他們贏得起,輸不起。今天吃了虧,明天也要贏回來。他們或為朋友兩肋插刀,或擺闊好鬥當老大,稱王稱霸。校園暴力最為典型。他們把上述犯罪行為視作英雄、講義氣、夠朋友。未成年人的人格缺陷中存在著易衝動、不思後果、自控能力差的弱點。我們要正確引導未成年人對其人格缺陷矯正。首先,對其進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其次,要對其進行和為貴,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人三分不吃苦等的人際和諧關係教育,幫助他們克服好鬥的衝動情緒,提高他們自控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三好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富有好奇心本不是壞事,要探索、創新或創造,必須有一種鍥而不捨的好奇心,去解開秘密,拓展未知世界,獲得新感受,培養生活、學習情趣。但由於來自社會上一些不良誘惑影響,未成年人對人生世故產生朦朧的慾望,加上識別善惡美丒能力弱,平時學校家庭又缺乏正常的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同時受到生活中不健康思想刺激,對性產生好奇心,從而走上了性犯罪道路。為此,要加強對未成年人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談性不色變,皮未成年人樹立正確健康的情愛觀,珍重他人,珍愛友情。

通過對未成年人三好心理剖析,可以看出,青少年主要犯罪行為都是由自身的品行障得或者說偏差行為引起的。從心理衛生科學角度看,未成年人的品行障礙是發生在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違反社會期望和社會規範的一種不良行為模式。其形成的原困有客觀原因。或缺少協調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或缺少嚴懂實效的學校常規管理,或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不良社會環境。當然也存在主觀原因。未成年人品行不端,行為習慣差,法制觀念淡薄,自控能力弱,以致在人生道路上摔跟頭。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和社會家庭的共同責任。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導工作,優化育人環境,提供豐富多采的適合未成年人心理特您的教育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努力使他們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合格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