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黄晶的“青春斗”

采写|酋千尺

青春,究竟如何定义?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尽相同的青春往事。

恰逢《青春斗》播出过半,热议度持续飙升,该剧的编剧黄晶和烹小鲜聊了聊这部剧的创作历程,也聊了聊他的“青春”。

为驻组创作,延后新婚旅行

“不管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是有共性的。”在黄晶看来,青春有激情、懵懂,也有热血和希望,不失为难得的创作源头。

隔着电话,黄晶提及自己的青春往事,跟笔者分享了他刚入行时跟组创作的一个细节。“接了导演的电话,被叫去现场,一个箱子、一张A4纸,即刻就顶着大太阳蹲在地上,拿笔写一场要临时调整的戏。”

作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黄晶在编剧行业摸爬滚打数年。从2003年开始参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编剧、编辑工作至今,已十年有余。如今,他与赵宝刚导演合作的第二部剧《青春斗》正在热播,而当初因机缘巧合入行的“学徒”黄晶,也早已成长为一名拥有独立工作室的成熟编剧。

编剧黄晶的“青春斗”

编剧黄晶

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当初要蹲在大太阳下用纸笔写剧本的创作环境早已不再,但黄晶对创作的热情一直不减。他笑谈《和平的全盛时代》拍摄的时候,他作为编剧跟组实时改剧本。公司的人觉得他足够“皮实”,随即又让他进了《青年医生》做跟组编剧。从三月到八月,他在剧组待了近半年。

拍摄《和平的全盛时代》的那一年,正值黄晶新婚,但由于他长时间的跟组创作,一直没能兑现新婚旅行的计划。“都十二月份快跨年了,眼看就结婚第二年了,我自己都觉得跟媳妇不好交代了,于是把去马尔代夫的机票定了。”

“我跟制片主任和当时另外的一个制片人说这个事,制片主任、制片人带着统筹三个人跑到我那里,扑通就给我跪下了,声泪俱下。真事!给我媳妇也跪下了,制片人自己掏了一笔钱,把我旅游的费用给抵了,因为我那个钱是不能退的。”

黄晶讲述,他因此而在剧组多驻足了一周的时间,之后才完成了自己的旅行计划。在短暂的五天旅行之后,回国便又进了剧组。

黄晶自述,他在属于自己的青春里,也曾尝试过几种各不相同的职业,有过令人难忘的漂泊经历。回首曾经,黄晶也会为边哭边吃红烩牛肉饭的自己感叹——刚到北京的那几年,真惨!但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的黄晶在剧集创作上,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绩。这无疑要归功于,他在二十五岁时坚定成为一名编剧的职业规划。

由此可见,黄晶作为一个在北京打拼多年的资深北漂,对外地人在北京的故事,拥有绝对充实的生活积累。

《青春斗》的情节没有“随便编”

“有争议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编剧黄晶对剧集《青春斗》所引发的热议,表示理解。也坦言,编剧们在寻找故事和积累素材的时候,的确有很多都是反着人物性格来进行创作的。

黄晶称,赵宝刚导演最初提出的创作概念,即为“不要编故事”。在黄晶理解,就是要写一个不能做梦的、真实且残酷的故事。黄晶略得意的引用了王家卫的电影台词,表达自己撰写现实题材作品的技巧:“电影里面有一句话,‘你想要的没有,你不想要的全给你’。”

编剧黄晶的“青春斗”

《青春斗》导演赵宝刚和编剧们在一起

“我希望观众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回过头再去回想前面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种沧桑感,有一种我走了八年、十年以后,觉得好不容易,但又会有一种释怀——当年,坚持的那些东西好像也没有太大必要。”

黄晶介绍称,这个故事最初的名字叫做《向前进》。谐音取自三个主人公向真、钱贝贝、晋小妮,名字中的一个字。再早一点,还有另一个蓝本——反映当年青年工人现实生活的《不锈钢》。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现在的工作和以前不一样了,工人和白领不好区分,而青春题材的剧更符合市场,于是转向写一部年轻人的戏,写年轻女孩从学校毕业到走向社会八年多的事情。”

据黄晶介绍,他从2014年就开始了《青春斗》相关的剧本创作,光是大纲和分集就经历了多次修改,历时近两年。后来又有三名编剧加盟,经过了近两年的创作才完成剧本。对于这段经历的感受,黄晶只说了两个字——折磨。

他说,就像破茧成碟一样,不经历破茧过程中的折磨,就不会有最后炫目的翅膀迎风飞舞。

编剧黄晶的“青春斗”

谈到赵宝刚导演的时候,黄晶盛赞赵宝刚导演“很牛”,甚至很多台词,都是他在开会的时候直接点明的。

在《青春斗》中,多个人物的设定都比较极致。五位主人翁都是来北京闯荡的外地人,各自所代表的阶层和群体不尽相同。小商贩家庭出身的向真,父亲是行长的钱贝贝,来自小城镇的丁兰,出生在大城市的晋小妮,农村姑娘于慧。

黄晶表示,剧集中虽然没有属于他个人经历的故事呈现,但也多取材自周边的真人真事。

在人物设定极致化之后、戏剧冲突凸显之后,观众的讨论声也出现了。例如,观众热议的话题人物“向真”。但编剧黄晶表示,郑爽所塑造的向真符合他的设想。或许是由于影视剧在呈现的过程中,快节奏的镜头语言,打造出了更鲜明的戏剧冲突,从而放大了向真性格上的极致面。

“我个人其实是个科幻迷”

黄晶回忆起了导演赵宝刚在《青春斗》发布会上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想拿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教育别人,我们只是呈现。”

黄晶表示,《青春斗》就是呈现出从走出校园到三十而立的青春时光。也许,大家的生活并不是充满了戏剧化的存在,但人生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而这部剧,集中呈现的即为人们最为坎坷的一段命运线。

随着当下政策的倾斜、观众的喜好,现实题材剧集的热度回升。而已经播出的黄晶参与编剧过的剧集,也大多是青春的、现实的、当代的作品。但他本人对科幻题材的热衷,从未消退。

“你要去碰壁,你要去吃苦,遇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30岁之后,你开始回忆自己之前的青春,你知道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和《青春斗》中的几位主人公 一样,黄晶的青春也有难忘的很多事。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他越来越明晰自己得未来要怎么走。

黄晶把自己一直坚持写科幻小说的行为,称之为个人爱好,并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科幻迷。黄晶跟笔者分享,他曾在多年前跟制片人朋友有过交流,但当时的制片人们“一听科幻就摇头”。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国内剧集市场上,科幻题材剧集的创作的确还有重重困难。

此外,黄晶也提到了目前影视行业剧集创作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可写的东西只有那些,你只能在这个圈里头去编故事,但所有人都已经把这个事编完了,没有任何新意。”

编剧黄晶的“青春斗”

编剧黄晶

除原创剧本外,影视行业近几年热衷于IP改编。无论是小说、网文、动漫,甚至是游戏。都有影视化改编的代表作。面对这一行业现象,黄晶坦言自己相较于“IP改编”和“原创剧本”,更青睐改编的创作。

黄晶补充说,“我不像有些编剧喜欢把别人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我接项目还是比较挑的。如果我喜欢我才会接,我不喜欢我就不会接。如果我喜欢,制片人也认可的东西,那就说明它是好的,你没有必要把它推翻重来,它能用多少我们可以尽量用。小说改编对于编剧来说其实是很省事的,而且效果还会比较好。”

在作品的类型选择上,除他个人十分喜爱的科幻题材和战争题材,动漫IP改编也是他喜欢的创作话题。在黄晶看来,编剧对以上几种类型作品中,故事架构的设置尤为重要。

不同类型的剧集创作,有不同类型剧集的创作理念。黄晶喜爱科幻作品创作过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也善于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青春斗》中,平衡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走过难能宝贵的青春时光,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印证了,“青春”的创造力与无限可能。

《青春斗》持续热播,编剧黄晶也表示自己正在构思下一部青春剧,再度描摹永不落幕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