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對歐盟11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特朗普這是要和歐洲打貿易戰嗎?

林成龍


今年是特朗普擔任總統的第三個年頭,這三年他對全球經濟格局最大的影響就是貿易戰。而且這種貿易戰不僅僅是針對China的,而是一場全球性的。當然,對特朗普來說,和歐盟打貿易戰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達成他所認為的對美國有利的新貿易協定。


第一步,先收拾捱得近的小弟。


特朗普最先下手的就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因為他認為之前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太不利,美國的製造業工人吃虧太多。於是,在他上任100天的時候(2017年4月29日),特朗普就宣佈美國要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同時對進口自加拿大的軟木徵收平均20%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最高可達24%)。


到了2018年,特朗普升級了貿易制裁,宣佈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附加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從當年6月1日起生效。加拿大方面也進行了報復,宣佈對美國多種形式的鋼鋁產品、威士忌酒、橙汁、食品等徵收報復性附加關稅,總價值約為166億加元(合128億美元),也分25%和10%兩檔稅率。


之所以特朗普會優先選擇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刀,是因為兩國經濟嚴重依賴美國:


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該國貨物進出口額為8531.1億美元,而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就佔其出口總額的76%,達3196.5億美元,美國更是加拿大最主要的貿易順差來源地,順差額為976.5億美元。
而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墨西哥2018年對美出口額為3443億美元,佔該國出口總額的76.4%,美國市場至關重要。


美國可以暫時沒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但後兩者不能沒有美國,所以美國主導的三國新貿易協定在去年11月30日就敲定了,不過還要等待美國國會批准。據外媒報道,美國國會有可能不會通過這項協議。由於新協議尚未正式生效,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的懲罰性關稅至今仍在施行中。


第二步:對China 2500億美元徵收懲罰性關稅。


排在美國和墨西哥之後,中國可能是最讓特朗普不舒服的國家,因為中國長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大國,也是特朗普最想啃下的硬骨頭。由於美國是逆差,所以特朗普認為,這場仗有得打,畢竟不買中國產品,美國人還可以買其他國家產品;而中國失去美國市場,就難以找到新的同體量的市場了。


於是在去年3月23日凌晨(北京時間),美國先出招,宣佈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徵收加徵關稅;隨後中國也進行了反制,對同樣金額的美國商品實施同樣力度的關稅加徵。當年9月24日起,美國又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0%,並將在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


規模巨大的關稅加徵商品規模,疊加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中國需要和美國重新簽訂新協議,以結束這種不利局面;當然,特朗普方面也需要有個臺階下,以減少來自中國的供應衝擊。所以去年的G20,兩邊就開始談判,到目前為止,談判進程還比較順利。雖然特朗普政府沒有明說,但他內心可能很想宣佈自己已經贏下一場戰鬥的勝利。


第三步,歐盟


歐盟也是特朗普的眼中釘。他長期抱怨美國為歐洲提供了太多的軍事保護,卻沒有收到錢,為此甚至提議歐洲給美國分擔軍費,同時施壓歐洲增加國防支出。同時,特朗普還認為歐洲對於農業保護損害了美國農民的利益,歐洲的汽車關稅稅率太高(歐盟10%,美國2.5%)。去年6月,特朗普也曾公開宣稱要對歐盟的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稅率為25%。


在2018年上半年徵收鋼鋁懲罰性關稅之後,歐盟也對美國同等價值的商品徵收了關稅。但在美國宣稱要對歐盟汽車徵稅的時候,歐盟軟了下來,後來與美國達成了短暫的停火協議。但到現在這個時點,這份停火協議即將到期。鑑於與中國談判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可以說進入尾聲,對特朗普來說,現在的精力就是該轉向歐盟,向歐盟下手了。


這次,美國沒有選擇汽車,而是將重點落在了空客身上。美國表示,歐盟向歐洲航空航天和軍工集團空客(Airbus)提供補貼,正考慮採取全面加徵關稅的措施。除了空客,美國提出的關稅清單打擊面還有直升機,奶酪和葡萄酒等敏感農產品。


美國之所以對歐盟念念不忘,在於歐盟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夥伴,逆差金額高達1100億歐元。而最近波音因為737 max的問題遭到重大打擊,特朗普精準選擇空客,也有為波音扳回來一局的意思。


在搞定歐盟之後,特朗普的主要障礙就消除了,接下來的日本、韓國,都只能順應大勢了。


孔方財經


敲黑板,重點:這說明中美貿易談判接近尾聲,美國即將轉移重點,想要去薅一把歐盟的羊毛了。

特朗普的在任目標,就是全面重塑世界貿易格局,通過各種手段,強制性將全球主要經濟體一個個的拉到談判桌談判,重塑貿易格局的目的,就是改變美國的貿易逆差,使得美國能夠減緩財政赤字,減少美國國債。我們可以看到,特朗普退群,是為了省會費,是為了減少國債,特朗普貿易戰,道理依然是相同的,其想要對沖其減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減少。一方面提高關稅可以增加收入,這樣國內減稅的壓力就緩解了。另一方面獲得貿易優勢可以做大國內經濟基數,基數大了即使稅率下降,財政收支也會接近平衡。

所以,特朗普並不會停止這些行為,他幾乎要完成一半任務了。

為什麼特朗普要退出TPP?按照道理,無論是北美自貿協定,還是中美未來的協定,實際上自由度都不如TPP,但是特朗普不是為了建立完全公平的貿易體系。其實有目標的,改變逆差減少國債。所以為了讓國債減少前少花利息,他還要求美聯儲降低利率。

你看看,不用管任何的新聞,你只要圍繞,特朗普要減少美國國債,你就知道了他所有國際政策的主邏輯。也很容易和一個商人達成共識。但是,特朗普並非路易十四,大家不會圍著他按照他的思路完全任由他擺佈。實際上減少國債一直並不順利。

去年GDP下修,今年GDP增長趨緩,減稅的效果對沖了關稅增加的效果,國債繼續突破上限,中期選舉失利之後,在預算上特朗普還要吃很多苦頭。所以,特朗普如今除了美國國債,還不願意得罪華爾街金主。

特朗普一定會和歐洲重燃貿易戰,只是規模不會太大,因為歐盟是國際貿易的老玩家,很難挑毛病。但是,如果國會那邊預算過不去,那麼只能在外交上有所建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