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施乐职工大学:企业和职工“双赢”的结合点

开栏语

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持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工之家建设活动,真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把工会干部锤炼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南方工报特别推出“建设职工之家 做贴心娘家人”专栏,真实记录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生动实践。

富士施乐职工大学:企业和职工“双赢”的结合点

职工在企业教室上课 王艳/摄

“张老师,昨天导入生产线的智能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不能正常供料,怎么办?”

“别急,我来看看。”

检测完触摸屏和相关传感器后,张成强打开笔记本电脑,连上了plc控制器。5分钟后,供料正常了。学员赖友军高兴地对张成强说:“老师,你真行!”

张成强是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施乐’)制造部改善室组长,赖友军是该公司设备技术部技术员,他们分属于不同部门,相聚于富士施乐职工大学。在职工大学,他们是师生关系,张成强负责“双元制项目”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教学,赖友军是该项目的大二学生;在产线上,他们是师徒关系,张成强传授赖友军技能。

富士施乐是以生产打印机、复印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现有员工约5500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职工的技能提升需求非常强烈。2016年,富士施乐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公司的支持下,建立了企业职工大学,让职工不用走出公司,就能享受到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

职工不出公司就能上大学

富士施乐职工大学位于该公司大和厂区职工之家,由深圳市总工会授权、挂牌、颁发任命书,课程以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的高起专(高中同等学历起点学历报考专科学历)、专升本学历提升教育为主,开设了工商管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专业。记者在职工大学看到,120平方米的教室干净整洁,课桌、电脑摆放井然有序,墙上张贴了课室管理制度和学员日常行为规范。

今年28岁的石华丹是职工大学第一届学员。石华丹来自四川农村,心中一直有一个大学梦,“身边受过高等教育的同事经常讲起大学生活,令我向往。我也曾报读过学历提升培训班,不仅学费贵,还很远。每个周末要早上6点起床,很晚才能回到宿舍,所以没有坚持下去。” 石华丹说,2016年,她听说了工会的“圆梦计划”。当时,工会给了46个名额,报名人数竟达四五百人。她“突破重围”通过入学考核时,由衷地觉得自己很幸运。

2017年,富士施乐工会充分利用资源,又建立了职工大学“双元制”班。“这个班合作的学校有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课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特别设置了企业所需的机械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产线两地上课,学成后就是能参与企业管理的人才。”公司工会主席朱敏表示。

继续教育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

在富士施乐职工大学,学员们都非常珍惜不出公司就能上大学的学习机会,上课的出勤率是100%。“不少职工以职工大学为平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升了素质,走上了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企业也通过职工教育,培养了所需的人才。”朱敏给记者列举了数据,2018年,公司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增加了401人,大专比例从9%升至17%。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培训也改变了石华丹的人生。2018年,她顺利拿到北京邮电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证书后,通过竞岗走上了管理岗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用所学的会计学,熟练应对部门的经费预算、使用、报表汇总,业务总结和报告也做得很漂亮,一点儿也不比大学生差。”石华丹说,除了学知识外,她还开阔了视野,可以用更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赖友军是“双元制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大专班在读生。他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理论课程,然后在企业参加技术技能实操培训,课程以师带徒等形式,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我们的实操课程由公司和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商定。公司依据人才培养需求,将内部培养体系的教育培训内容组合成专业课程,与学院共同商定培养方式、教育内容、考核方式。最后,由学院负责与合作高校确定可转换的课程学分。”赖友军说。

张成强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大专班的讲师,有20多年的“自动化改善”工作经历,他带领的团队每个月都有数十项技改技革创新。在他的引导下,赖友军有了多项创新。今年,赖友军改善了产线的“AGV充电控制系统”。他结合所学的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技术知识,将部门制作的AGV充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当系统检测到电瓶充满电后,自动将充电系统断开,停止充电,达到防止充电时间过长导致电池发热的问题,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王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