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不率先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會不會死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手?

梁溪居士陸建榮


蒼茫大地認為: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可能性不存在。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有蓋世軍功,李淵已賞無可賞。

秦王首義之功,在李家平定天下六場大仗中,世民打了四仗,掃平隴西薛舉之子薛仁杲,剷除了大唐來自西方的威脅;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北方;

虎牢之戰,一石兩鳥,掃平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為大唐拿下了華北。

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徐圓朗。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虎牢之戰後,武德四年十月,聲譽日隆的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執掌天下兵權)、領司徒、尚書令(名譽宰相)、中書令(宰相)、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之上,食邑三萬戶。李淵改革幣值,順帶賞賜給李世民三個鑄錢爐,意味著李世民在擁有天下兵權後又擁有了大唐部分財權。詔令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世民又開設文學館,招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李世民秦王府儼然一個小朝廷。

二、唐初朝廷已形成李淵的詔敕、太子下的令、秦王、齊王下達的教並行的地步。政出多門,有關執行部門不知該聽哪個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後為準。



僅舉一例:李世民滅了河南王世充。李世民因為死黨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撥給他幾十頃田地。張婕妤的父親通過女兒向女婿高祖討田,高祖寫敕令賜田給他,李神通因為世民教令在先,竟不讓田。

朝廷中,已形成李淵、李建成掌政權,李世民掌軍權的分裂局勢。

三、《資治通鑑》中的幾個秦王避禍橋段,需去偽存真,細細品讀。

世民與建成、元吉因權利爭鬥,矛盾日益尖銳。李世民提早佈局洛陽,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親信張保等千餘人前往洛陽,拿出巨資,暗中結交崤山以東豪傑。元吉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張亮死不開口,朝廷放虎歸洛陽。這段告訴我們:世民已在提早大做叛亂的文章嘍!張亮也並非鋼筋鐵骨,抗擊打能力這麼牛,只是李淵、建成對世民也心存顧忌,一是顧忌父子兄弟情,二是顧忌世民太能打,見世民羽翼豐滿,有得隴望蜀歧途,敲山震虎一下,讓世民適可而止而已!

建成夜間召世民飲酒,暗中下毒,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扶他回西宮。李淵聞訊探視,對世民說:你有首義之功,又有平定海內大功,我本打算立你為太子,你卻堅辭。現在建成年紀最大,上太子位已久,我不忍奪他之位。這段史書純粹扯蛋。一是建成既然下毒,已不顧兄弟之情,怎會讓世民吐血數升而逃回?唯一的可能,兄弟酒喝高了,喝出胃出血之類!李淵勸兒子們少喝酒有可能,可怎會再去提太子位鉤出世民胃中的老饞蟲?

還有一段:李淵見三個兒子分成兩派,水火不容,怕一起住在京城發生武裝械鬥,決定派世民返回陝東行臺,留居洛陽,決定陝州之東歸世民主宰,讓世民置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世民哭泣著,以不願遠離父皇膝下為由推辭。建成、元吉又心懷鬼胎,怕放老二歸洛陽,擁有土地軍隊,將來不好駕馭。以為滯留世民在長安,捉他如捉匹夫。於是指使大臣密奏李淵,最終留李二於長安。



世民吃虧了嗎?賺了。世民並不想離開京城,只想讓死黨提早控制陝東,自己想在京城政變。原因如下:

玄武門守將常何已被世民收買,太子東宮率更丞王晊又是世民安排的餘則成,世民想幹什麼還不昭然若揭嗎?加之秦王府有八百勁卒,長孫無忌、尉遲恭、張公瑾、侯君集都在府中啊!想幹什麼?要問嗎?

光一個尉遲恭、一個李世民就夠建成、元吉喝一壺啊!當年,尉遲恭曾多次從猛將齊王李元吉手中空手奪槊!世民曾對黑炭頭豪言:憑我掌中弓,將軍手上槊,可縱橫天下!

李世民如赴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憑他的性格絕不會臣服大哥,到大哥登基時兄弟倆必是一場苦戰,當然世民勝算更大些!但建成也很能打,手下武將李元吉、薛萬徹、馮立……文臣魏徵、王珪……都是拿得出手的,建成曾獨自滅了重新造反的竇建德手下悍將劉黑闥。

世民示弱於兄,起到麻痺建成效果,想在諸如玄武門這些地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招制兄。從而以最小的代價,取得皇位爭奪戰的決定性勝利。

四、從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來看,世民心狠手辣,殘忍至極!

玄武門之變,一箭射死兄長;與他相比,擅射的老四李元吉臨危,現場技術嚴重變形,最近被尉遲恭射殺。李世民面對東宮及齊王府大隊人馬的猖狂反撲,沉著地讓尉遲恭割下兄長建成的頭顱,震攝太子及齊王勁卒心魄,又從容地令尉遲恭進宮嚇老子、逼宮,隨後毫不猶豫地殺死十幾個侄兒,連兩三個月的嬰兒也不放過。事後還心安理得地睡嫂子、睡弟媳,這等心理素質、厚皮功夫,簡直天下無敵啦!

綜合上述,李世民絕不會任憑建成、元吉宰割,擼著屁股等著捱打,甚至連做一字並肩王也不會樂意,他天天只想一點:那就是幹掉太子建成,我就是太子;搞掉皇帝老子,我就成了大唐的主子!誰敢擋我登基,我就叫他黃泉路上苦兮兮!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他和死黨們深思熟悉後的必然選擇,萬一失敗,他們必拉起反旗!絕不會束手待斃!他們始終認為造反不是請客吃飯,不需要溫良恭儉讓!


蒼茫大地顧煒斌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的一場流血的宮廷政變,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政變之後,李世民成為太子,此後不久登基為帝,改元貞觀。

那麼假如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的結局會怎麼樣呢?實際上以李世民的能力和實力,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必然會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迫害,結局必然悲慘。玄武門之變骨肉相殘是必然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正常的。

‖李世民軍功卓著,實力很強,有功高蓋主的跡象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世民為秦王,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他是軍隊的實力派,也是能力不凡的軍事將領。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軍功卓著,實力強大的李世民功勞太大,以至於沒法封賞,有功高蓋主的跡象。


‖太子李建成也有一定的勢力,雙方矛盾不斷加劇是必然的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太子李建成雖說也有能力,但是不如李世民,即便如此他仍有一定的勢力。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矛盾加劇是必然的,雙方到了後來已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李世民發動政變,先下手為強,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搞定了李建成,李元吉,先下手為強,成為皇太子,不久登基為帝,改元貞觀,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資治通鑑》:“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

總而言之:李世民之所以會發動玄武門之變,一方面是因為李淵對他的倚重動搖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擔心自己被廢所以總是想方設法的制衡李世民。另一方面李世民逼宮奪權,也是因為他自己功高蓋主,對皇權有了野心。


源稚生


如果唐太宗李世民不率先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會不會死於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之手?幾乎是沒有疑問的,會!實際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先下手為強,彼時東宮與天策府已然勢成水火、一觸即發,李世民僅僅是先下手為強制造既成事實而已。如果他不先下手,即便李建成、李元吉短期內不下手,李世民早晚也還是會死於李建成、李元吉之手。畢竟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面對的是皇位?所謂“張亮謀反案”實際上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對於李世民下手的前奏。



李世民與胞兄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多多少少有唐高祖李淵的刻意為之。面對兩個兒子在行政和軍事方面逐漸佔據各自的優勢、擁有了各自的勢力,作為父親的李淵內心多少也是有些不放心的。既不想讓老大李建成做大,也不像讓老二李世民做大。因此,老李採取了兩邊加碼的方式,給予老大李建成太子之位、並分管行政事務;又給予老二李世民開牙建府的權力、成了天策府,分管軍事事務;讓兩個兒子始終處於一個勢均力敵的狀態。如此一來,老李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不用擔心哪個兒子做大,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同時,由於戰事仍在繼續,儲君又不便身臨戰場,短期內李淵也實在找不出其他人取代李世民。既然需要老二拼命,甜頭自然是要給的。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李世民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足以與正牌皇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禮。



實際上,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並沒有佔據壓倒性優勢。朝堂之上的群臣,除了“秦黨”,大部分還是認可李建成法定繼承人地位的,這也是李世民讓張亮出面聯絡山東豪強的原因之一,為的就是想離京避禍、同時可以割據一方,以防萬一。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李世民實際上心裡也是沒底的。而且,李淵也並不像經過李世民“指導”的史籍所記載的那般不堪,總體上還是掌控著實際權力的。或許李淵也看到了李世民的迅速崛起對於李建成、甚至自身的威脅。因此,玄武門之變前夕,李淵實際上已經開始著手壓制李世民勢力的發展了。“張亮謀反案”說到底就是先兆,說明李淵內心已經準備倒向老大李建成,拿老二李世民開刀了。得虧張亮扛住了,否則會出現怎樣的結局還很難說。即便李淵不殺了李世民,借勢削弱其勢力基本上是必然的。一旦處於絕對弱勢,李世民也就成了刀俎之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李淵活著或許李世民性命不會受到威脅,但是李建成即位之後,李世民必死無疑。更何況,李建成願不願意、敢不敢留著這個威脅自身地位的弟弟到自己即位,還很難說。



面對這樣的形勢,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動手,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或許有人說,李淵既然掌握著實權,為什麼會對玄武門之變置之不理?反而接受了既成事實呢?很簡單,玄武門之變是突發事件,李淵毫無準備。事發後,李世民讓尉遲恭上門逼宮,李淵猝不及防,臨時調兵根本來不及。和尉遲恭這樣的猛將面對面,李淵如果不就坡下驢,自己能不能善終都很難說。更何況,李建成、李元吉已死,李淵成年的兒子和嫡子只剩李世民一個,他別無選擇,與其魚死網破,不如接受既成事實,換取自己的善終。至於群臣,李建成、李元吉已死,剩下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就是李世民,而且老闆李淵都默認了,他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如果李世民不率先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那麼秦王李世民最後的下場不會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好到哪裡去!


原因很簡單,雙方的矛盾已經是不可化解的。這一點當時的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得出來。無論是秦王李世民,還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都清楚的意識到雙方對於權力的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這一點就連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三個人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的心中也是十分清楚的!

首先在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的一段時間裡。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已經形成了對秦王李世民的戰略優勢。秦王李世民的勢力受到了種種的限制和打壓,並且其手下的文臣和武將被分批次調出秦王府,甚至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將領都要被齊王李元吉徵用到邊境去打仗。大唐王朝最為年長的三位皇子之間出現這樣的權力失衡,實際上得到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唐高祖李淵的默認和支持。



也就是說此時的唐高祖李淵在戰功卓著的秦王李世民和同樣優秀的太子李建成之間遲遲不能抉擇,李淵不願廢長立幼,尤其是在長子李建成並任何無過錯,甚至對於建立大唐同樣有著功勳卓著的功勞的前提下,李淵既不願看到幾個兒子為皇位繼承人而明爭暗鬥,更不願看到兒子之間手足相殘。因此唐高祖李淵在洞悉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之後,既沒有廢除太子李建成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也沒有罷黜秦王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和職務,專心扶持太子李建成為接班人,正是由於優柔寡斷的唐高祖李淵的猶豫才釀成了玄武門之變。



實際上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唐高祖李淵表現出了對太子李建成的支持,並且開始削弱秦王府的勢力。這樣的行為錯誤動了秦王李世民的神經,因此秦王李世民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逼其父親唐高祖李淵就犯。立自己為太子,隨後數月之後李淵禪讓皇帝之位於李世民。安心待在後宮之中做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因此成為了這場宮廷政變的勝利者。


實際上倘若李世民也像其父親一樣優柔寡斷,不能當機立斷的發中宮廷政變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那麼等待李世民的勢必就是在秦王府的勢力和權力不斷被分解和蠶食之後,遭到太子李建成的迫害。即使這場迫害不會在其父親唐高祖李淵在事實發生,但是當李淵去世之後,登上皇位的太子李建成勢必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將秦王李世民殺害。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最是無情帝王家!說的其實十分有道理!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仁愛孝悌,不掌天下!太子李建成也並非沒有殺死秦王李世民的心。只是太子李建成認為殺害秦王李世民的時機還不夠成熟,被秦王李世民搶先一步罷了。

其實要殺一個人,可以有一萬種理由,同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珞珈山的貓


誠如樓下所言,一山不能容二虎啊。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史書中記載,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曾經約李世民一起飲酒,但是李世民酒後卻吐血數升,差點死在路上(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李淵專門出面調解,讓李建成不要再請弟弟喝酒了。

另外,史書中稱“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就是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利用突厥進犯之機,先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再將他除掉(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李世民為了保命才決定先發制人。

以上兩件事都是史書中的記載,其可信度先不說,但是可以側面證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間的矛盾是有目共睹的。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李建成順利即位的話,擁有一個龐大勢力網的李世民不會願意當千年老二,即便是他沒有造反的意圖,也難保那些常年追隨他出生入死的將領來一個“黃袍加身”。而李建成就是再仁德,不忍心對弟弟下手,唐朝的官員也會想辦法“削藩”,到時候李世民不是被逼造反,就是被殺。反正他們兄弟倆不會有個好結果。

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比較常見的,比如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北宋初年趙匡胤之子(或者趙匡胤本人)之死、明朝的靖難之役等等。


國史通論


應該不會,最大的可能是死於李淵之手。

玄武門事變的前夜,李淵給李世民看國家天文臺臺長(太史令)傅奕的報告,說太白星有異動,預兆秦王(李世民)要坐天下。任何帝王對打著天命旗號要取代他的人,歷來是殺無赦的。給李世民看這個報告,意思很清楚:你自殺算了。

從李世民的回答看,他也很清楚這點。他說我對兄弟毫無虧欠,他們現在要殺我,好像在為王世充、竇建德他們報仇。首先他知道自己要沒命,其次他不敢說這是李淵的意思,只好說是兄弟們要害我。

這份報告不管真假,代表李淵已下定決心要除掉李世民。看到報告的第二天清晨,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


一分鐘神思漫遊


如果我們大體認同史書的記載,那麼顯然昆明池計劃一旦啟動,李世民凶多吉少。李世民的部屬已經提出了,如果當初舜被家人殺了,還怎麼做聖君?李世民要占卜,張公謹當場踢飛了烏龜殼,說:必做無疑的事為什麼要占卜,不吉利難道還不做了嗎?

就算因故昆明池計劃沒實施,李世民當時免於被害,後面的趨勢也是羽翼被削,等李建成順利登基,李世民就算活下來也大概率生不如死,甚至不排除出現李元吉希旨殺了李世民、李建成再殺李元吉“為李世民報仇”的戲碼。李世民可以不為自己著想,但如果因此讓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又對得起誰呢?

如果有人不相信史書記載強行說歷史被改了不可信,那我放棄討論,您認為的都是真相。


代牧益州閻文平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叫先下手為強,如果李世民不提前發動政變的話,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場就是李世民的結局,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李世民起了關鍵作用,並在建國前後的多場征伐平亂的戰爭中立有赫赫戰功,李淵都對他非常讚賞,並對他有過許諾,本來應該是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的,但想起對李世民的許諾,使他左右為難,舉棋不定,這才導致了長次子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說他們兩個的矛盾就是李淵一手造成的。

李建成為了對付李世民,就聯合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兩人一拍即合,結成聯盟,企圖謀害李世民。他們就曾經拉攏過尉遲敬德,給他送去了一車的金銀珠寶,並附信一封,表示願意和尉遲敬德交朋友,讓他陷害李世民,但是被尉遲敬德果斷拒絕了,隨後立即告訴了李世民,從此李世民對他們也加強了防範。如果當時尉遲敬德一時糊塗答應了,李世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一命嗚呼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多次邀請李世民參加酒宴,想要趁機陷害,但是李世民已經對他們有了戒備之心,所以他們也始終沒有機會實施行動。

一直到武德九年的夏天,機會來了,當時的突厥人經常侵擾邊鎮,李建成就向唐高祖推薦李元吉出兵平亂,為了給李元吉餞行,就邀請李世民來昆明池赴宴,然後在宴會上把李世民給做了,誰知道這個消息被尉遲敬德知道了,立即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就決定先發制人,趁他們兩個進宮辭行的機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這才殺兄弒弟,登上了皇帝寶座。

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李世民不先發制人,最後一定是死在李建成,李元吉的手中,俗語說得好“財帛動人心”,人們為了財寶都可以動手殺人,更何況天下第一的皇帝寶座,只有除掉李世民,李建成才能真正促使李淵下定決心,才能順利繼承大唐的江山,如果李世民不發動這場政變的話,大唐的歷史有可能會被改寫。


老蘇拉歷史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寫的。對於後世關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記載我們其實都能看出來大部分都是一些負面的。因為畢竟李世民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嘛,當上了皇帝,史官記載肯定也是有出入的。

不過不管怎麼樣,李世民在當上皇帝之後的作為,那也算是千古一帝啊!貞觀之治,把大唐推向了盛世,開疆拓土,如果李建成來做皇帝的話,即使李建成是一個聰明的人也不一定會做的更好,歷史也沒有如果,但是自己還是粉一下李世民的。

帝王之家是沒有親情的,古代帝王之家的內鬥還不多嗎?父殺子,子弒父,弟殺兄,兄殺弟,臣弒君的多不勝數。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基本上殺光,漢武帝把自己的兒子都殺了,還滅了他們一家人。楊廣把自己的父親都殺了,兄弟都逃不過。所以說如果是李建成當了皇帝,那麼李世民也不一定能夠逃得過。畢竟皇帝的權利才是至高無上的,即使你是他的兒子,兄弟,父親等等在皇帝之位的面前任何人都是擋路石。而且這個時候的李世民的功勞已經是超過李建成了,一旦李建成登上皇帝之位,很難不保證李世民永遠不會造反。所以李建成想殺李世民這個也是理所當然的。

歷史上在玄武門之變之前記載,李世民在李建成邀請的宴席上中過毒,李世民是稱李建成下毒的,但是李世民並沒有任何事,這個也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直接原因。但是基本上很少有人相信這樣的,因為如果是李建成要殺李世民的話,機會還是很多的,畢竟他是東宮之主,當今的太子,未來的皇帝。

李世民的野心其實在李淵還沒有起兵之前就已經是顯露出來了,而且這個時候來說,李世民的權利並不比李建成這個太子的權利小,李世民掌握著大唐的軍權,封為秦王。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不得不說在兄弟之中是最高的,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很多功勞,可以說大唐的建立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面對這樣的功績,李世民甘心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送給別人嗎?李淵對李世民也是封無可封的了,基本上能給的都給了,就差一個太子之位了,所以這個時候李世民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了。

李世民為什麼不學楊廣讓李淵廢了李建成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沒有理由。李建成的功勞雖然比不上李世民,但是在政務上,還有自己的生活上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所以也就沒有理由廢了他了,那麼就只有發動政變徹底殺了李建成。李淵知道結果之後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但是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當這個皇帝更加的適合!


中國歷史研究所


按照歷史皇帝一貫作風,李世明以及他的手下,都將被各種藉口所消滅,

還是太子的李建成一直對李世明有點嫉妒,好多勝仗都是李世明打下來的,從剛開始李淵是想傳位給李世明的,當時的律法是傳給大兒子,所以李建成都有嫉妒李世明的理由,

皇帝一直都是高風險的職業,登基之後各種顧慮,權利在手不可能留一個比自己功勞大的人在身邊或者存在,按照題目上可能還說輕了一點,不只是死亡這麼簡單,有可能遺臭萬年

李世明當皇帝之後呈現出來的能力,讓所有人都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正確的,他做了太多的事情對國家有用,唐代絕對是中國最強大的時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