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文 | 廈九九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交給不同的人去做,所花的時間和最後的結果會完全不同。因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

工作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如果沒有系統、全面、高效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做起事來會非常費勁,事倍功半更是家常便飯。

如果你留意觀察那些能力強、什麼事都能高效搞定的人,你會發現,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你不一樣。

人們發生改變的開始,往往是思維發生了轉變。很多事情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

《麥肯錫方法》一書介紹了麥肯錫人多年來,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上的思維方法,科學、嚴謹、高效,值得每一個職場人借鑑和學習。

以事實為基礎,界定問題。

解決問題是從事實開始的。收集充分的信息,起草出問題的初始假設後,收集必要的事實(經過相應的分析),來對這一假設進行證實或證偽。

收集和分析事實是你首要的工作。只有收集到足夠的事實,並加以分析,才能界定出相對準確的問題。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用MECE原則將問題分解成議題,去除不重要議題

解決商業問題時,要形成自己的觀點,解題思路必須保持完整性,同時避免混淆和重疊。這就不得不提到MECE分析法(發音為“me-see”),全稱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它是麥肯錫解決問題流程的一個必要原則。

麥肯錫人的每份文件、演示文稿、電子郵件和語音留言都被認為應當是MECE的。

用MECE原則形成的觀點是最清晰、最完整的。它主要運用於開始解決問題的第一層——分解問題,即把大的複雜的問題,拆分成小的容易解決的子問題,列出問題的構成清單。

MECE分析法主要有兩個步驟:

1.確認問題是什麼。

2.尋找MECE的切入點。

當我們利用MECE法則分解問題的時候,實則在尋找兩個或者以上“互斥”的兩樣東西。

例如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提高某地產項目的成交量?用MECE原則如何分解呢?成交量=上門量*轉化率。上門量和轉化率是相互獨立的吧?除了這兩個因素,還有別的因素影響售樓處銷量嗎?沒有了吧?那麼這個切入點就是OK的。

然後接著往下分解,如何提高上門量?如何提高轉化率?在每一層,我們羅列的都符合MECE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 這樣就得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清單。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不要一上來就談解決方案,而弱化推理過程,根據以上每個環節進行診斷,得出針對性措施,再將各項措施歸納為推廣、活動、展示等方面。

當你自認為已經把問題解決掉的時候,請仔細研究一下這個清單:是不是每個問題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如果是,那麼你的問題就是相互獨立的。再問,是不是解決了所有的子問題就解決了母問題?

一旦你有了一張MECE清單,這裡所有的條目都是獨立並且不同的(即相互獨立的),你還需要檢查它是否囊括了一切與問題相關的條目(即完全窮盡的)。這就是系統化分解問題的思路,既能保證分析的全面,又有效率。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根據求證過程制定工作計劃

假設一種可能性,為證實這種可能性進行問題推演。假設證真或證偽,返回上層問題,開始新的假設。

假如你公司的寫字樓玻璃窗極易變髒,影響觀展和使用。老闆讓你負責提供玻璃窗汙染解決方案。你要怎麼做呢?

首先你得找出玻璃窗汙染的原因吧,怎麼找呢?回到前面說的,先界定問題:尋找汙染源是什麼。再運用MECE原則將該問題分解成議題。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汙染源的一級MECE可分為內部、外部汙染,當然你還可以以汙染週期性來分,如恆定存在,週期性(週期性又可分為長週期:季節;短週期:白天和黑夜)和偶發性(突發性時間)。但顯然第一種分法更利於判斷驗證。如圖我們選用的也是第一種。

接下來就是找出重要議題,去除不重要議題。汙染源是室內還是室外,這是可以通過觀察和經驗直接判斷的。所以室外這部分議題可以去除,剩下就是針對室內這4個議題進行假設驗證。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假設也是有學問的,每一個議題,都沿著“汙染源——汙染過程——汙染物”這樣一個邏輯嚴密的假設鏈條進行假設,才能全面不遺漏(需要驗證的問題如下),針對各項假設,按採證的難度來計劃和調整工作順序。

假設一:工廠是造成汙染的原因。那麼沿著假設鏈條,你需要去驗證以下問題:

1、 工廠是否排汙?

2、 工廠生產是否具有季節性?

3、 寫字樓是否在工廠下風向?

4、 周邊寫字樓外部是否同樣髒?

5、 窗外汙染物成分是否與工廠排汙一樣?

假設二:飛蟲是造成汙染的原因。同樣沿著上述假設鏈條,你需要去驗證以下問題:

1、 飛蟲的活動規律

2、 吸引飛蟲的是否是晚上燈光(加班情況)

3、 辦公室晚上是否開窗?

4、 白天是否緊閉門窗?

5、 飛蟲屍體是否附著在玻璃上?

6、 飛蟲屍體是否腐化難以清洗?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分析重要議題

根據以上兩種假設,對所列出的問題逐一取證和蒐集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分析。比如假設一的問題,經過調查,你知道工廠排汙有季節性,寫作樓不在工廠下風向,周邊寫字樓外部並不髒,那就基本可以斷定汙染源不是來自於工廠。

那麼剩下的重要議題就是假設二了。同樣,按照假設二的問題針對性取證分析。你瞭解到平時公司晚上經常加班,有燈光,且窗戶沒有窗簾,加上晚上沒有空調,加班的同事會開窗。白天開空調又緊閉門窗,這就導致飛蟲屍體附著再玻璃上,難以清洗。所有的假設都得到了驗證。最後得出飛蟲就是造成汙染的原因。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彙總研究成果或解決方案

找到了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案就只是順帶的事了。在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為了保證不遺不漏,也應該按照消除汙染源-消除汙染過程-消除汙染物的邏輯鏈條進行。

每個模塊都可以提出很多種解決方案,但評估採用哪種方案,需要有幾個維度,根據目標,可以設定為可操作性、對工作的影響、以及低成本。用這三個標準篩選之後,就得出了每個模塊能採用的解決方案,最後呈現出來就是你給領導彙報的解決方案。

“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沒有那個思維”:麥肯錫方法教你解決問題

工作無小事。如果工作中每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你都能用這樣的思路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能大幅提升,令領導和同事刮目相看。職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最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