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如果知識是充足的,那麼思維就是不必要了,如果常規思維充足,那麼創造性思維也就不必要了。——當代思維大師愛德華•德博諾

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Photo by Madara Parma on Unsplash

這幾天老王一直在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到底在哪裡?為此,老王專門通過電話或微信的方式採訪了20位不同創業階段的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再就是根據老王在近13年中面試超過4000+職業經理人的經驗和思考,寫了此篇文章。

首先,我們要知道普通人與牛人之間在遇到問題後的思維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根據老王的調查和經驗得知,老王認為:

1、普通人遇到問題先是抱怨,再把問題的責任推給別人,有的甚至罵聲連連,影響大家心情,士氣低落;而牛人遇到問題先是冷靜分析問題、快速找到問題的本質,立刻解決問題

老王遇到兩位這樣的獵頭,一位獵頭是:每當職業經理人不配合她時,她馬上就抱怨、甚至罵候選人傻逼。這樣的獵頭顧問,業績怎麼會好?口碑自然也差!而另外一位獵頭:遇到候選人不配合或拒絕她時,她都會先耐心地與候選人溝通問題,發現問題,並分析問題,再有依據有思路地給職業經理人相應的建議。這位獵頭在職業經理人群體中口碑非常好,很多客戶或人選都會由合作過的職業經理人推薦介紹。這也許就是優秀獵頭和普通獵頭之間的區別吧!

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2、公司政策調整,普通人立馬跳出來抱怨或反對,別忘記了,你的反對基本上都是無效的;而牛人們先考慮“我”該如何調整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才能符合公司政策,才能做的更好。很多人都會遇見這樣的人,每當公司政策調整或新績效實施時,不管對他是否有利或有沒有關係,他的第一反應是抱怨,而不是考慮解決問題。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銷售小李就是這樣的人。由於公司運營政策的調整(而銷售政策沒有調整),他馬上抱怨,說公司這不好那不好。像這樣的人,老王想說,公司的前景和發展與你有毛的關係,你既不能添磚加瓦,又不能指出戰略方向,你跳出指手畫腳幹什麼?如果一定說和你有關係,那就是將你清除出公司。

3、當遇到問題後,普通人內心總想著逃避或離開這裡,夢想找一個可以不用思考解決問題的地方;而牛人遇到問題後,首先考慮的是找到能解決問題的人來解決問題。除非問題真的不能解決,才考慮放棄。職場上,當一部分職場人在公司受到委屈,被人誤解、或背黑鍋被領導批評時,首先考慮的是離開這個鬼地方。

前天和一位朋友交流,也提到這個問題。聊到他們公司的一位運營,由於他的差錯導致公司虧損近10萬元,領導批評他幾句,他馬上向領導說,不幹了。這句話也直接把他們領導惹毛了,立馬讓他簽字、離職。

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Photo by Chris Liverani on Unsplash

老王想,這樣的人在任何公司都存在。老王建議,遇到這樣的人,請馬上勸其離職,一天都不要留下。老王認為,真正優秀的人,不會因為領導批評就提出離職,而是馬上找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公司及時止損。

職場上,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差別呢?老王認為:

1、家庭、成長、教育和工作環境不同,導致思維方式不同,也導致認知的差別。去年,老王和一位CEO聊天,他說,思維方式很難改變,因為人家用這種思維方式生活了幾十年,或者說父母傳授同樣的思維給孩子,直到孩子成年甚至工作,受這樣的思維方式薰陶N年,你覺得根深蒂固的思想容易改變嗎?顯然不可能。老王不得不承認:家庭和成長環境導致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很難改變。如果想改變,只有通過不斷地刻意練習和反省,或許能改變一些。

另外,普通人總喜歡拍腦袋決策,而牛人總喜歡找到相應的理論或方法論,去徹底解決問題。這裡就需要深度思考了,牛人都喜歡深度思考,而普通人的想法總是懸浮在表面,無法接地氣。

2、普通人不知道自己做什麼,一切跟著感覺走,走到哪裡是哪裡,即使有目標,也是空中樓閣;而牛人不但目標清晰,遇事總喜歡找人來解決,達成自己的目標。根據特勞特的“99%理論”來說,每個行業或每個職位成功者的概率只有1%,而99%達不到這1%的目標。這一點和老王的實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在老王接觸眾多職業經理人中,真正做得非常優秀的人,並不多。

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Photo by Rima Kruciene on Unsplash

難道因為“99%理論”這條理論,我們就不能成功了嗎?不,不能這樣理解,每個人對待成功的定義不同,那麼結果的自然也不同。設立的目標不一樣,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自然也不同。唯一要確定的是不管怎樣,你都要有清晰的目標,絕對不能跟著感覺走的。

3、普通人總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來改變命運,這就進入了一個不成功就學習的惡性循環;而牛人總喜歡利用別人的能力或調動別人的資源,來達成自己的夢想

。比如,很多人總喜歡說自己學習能力強,只要一遇到不會的東西,馬上去學習,目的是改變自己的現狀。但別忘記了,按照這個邏輯,需要學習的東西就太多了,換種思維老思考——為何不去調動別人的智慧或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就像特勞特說的那樣,努力型人成功的概率只有1%,而會利用或調動身邊資源的人,成功概率遠遠超過努力型的人。但這並不是說你就可以不努力,而是你必須有一套可以讓自己過得非常好的系統化和體系化的知識,且能轉化為生產力。不然,你成功概率幾乎為零,除非你爸是李剛。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解決或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呢?老王建議:

1、你必須有系統化和體系化的知識,這是你深度思考的前提,也是有效提升系統思維、結構化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力。別忘記了,很多所謂的邏輯混亂,本質是知識儲備得不足導致的。現在的社會,你沒有系統化和體系化的知識,你沒有不同於他人的獨特能力,也沒有別人的一技之長,你的職業發展就不可能持久,或隨時有被清退的風險。

2、目標要清晰,行動要迅速,多和比你有經驗或智慧的人交流

。你更要學會調動別人的資源或利用別人的智慧來達成自己的目標。這就是特勞特說的那樣,你要學會利用別人的智慧,這樣,你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我訪談了20位CEO,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都在思維方式上

Photo by Elijah O'Donnell on Unsplash

3、站在一定的高度,保持專注,更要終身學習。“終身學習”的潛臺詞就是“終身提問”和學會識別他人,並找對合適的人問合適的問題,找到相對正確的解決方案。但前提是你要不斷去判斷這個人的是不是你可以信任和諮詢的人,因為現在水貨太多了。昨天一位朋友說,他找一個所謂的“專家”做諮詢,經過測試,“專家”說他適合做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並建議他做招聘。老王聽完都想笑,這位“專家”怎麼能建議一個不懂招聘,卻擅長社群運營和喜歡教育行業的人去做招聘呢?這不是水貨,又是什麼呢?

寫在最後

人與人的差別在於,那些“厲害的人”能夠對過往問題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形成一套新的方法論與問題解決模式,並將其應用到新問題的解決當中。而普通人,過去的事僅僅是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