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史记】由财神陶朱公及其三个儿子想到的

财神陶朱公名叫范蠡。范蠡,春秋时楚国宛地人,在楚国没有出头的机会,与县长文种一起到了楚国的盟国--越国。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兵败于吴王夫差,凭借范蠡等人的运作,越国没有被灭掉,范蠡陪同勾践一同入吴为奴,凭借君臣出色表演,成功保全性命,之后得以回越国。范蠡精心辅佐,越国强盛起来。

【乱点史记】由财神陶朱公及其三个儿子想到的

范蠡与西施

自越王入吴为奴算,20年后,越灭吴。在越国期间,范蠡师从云游天下的道家始祖之一文子--老子的弟子--学习道家的智慧。得益于此,范蠡激流勇退,成大功之后,远泛于江湖之上。正是此举,让范蠡享誉千年,成为逃脱‘敌国灭,谋臣亡’这一魔咒的少数代表。其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而后,范蠡三次成为巨富,又都把钱财施于众人。其行不可谓不仁。

历史上还记载范蠡救子的故事。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禁。范蠡要一贯派花钱大手大脚的小儿子带金银珠宝前去营救,大儿子为了面子以死相逼夺下了差事。大儿子到了楚国按照范蠡的嘱托把财宝送给了中间人,楚国大赦犯人,大儿子不知道这是中间人暗中运作的结果,以为弟弟将要得救,钱不能白花,于是又将钱要回来了。中间人认为受到了侮辱,实施报复。大儿子运回财宝和弟弟的尸体。一家人悲痛欲绝,范蠡却很平静,因为他早就预料到了结果。

范蠡,取富贵,钱财,名声都如探囊取物,他的才能不是坐而论道的儒生可比,其智慧和仁心数千年以来,能与之相比的也不多,然而,三个儿子有一个犯罪,一个有辱使命,他教育儿子却远远称不上成功。

反观范蠡的父亲,不曾闻其名,他能给范蠡的难道比范蠡能给自己儿子的多吗?在教育儿子方面,范蠡的父亲比范蠡高明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范蠡的儿子,大儿子是范蠡辞官之后尚在穷困时所生,所以惜财;小儿子是富裕之后所生,所以挥金如土,都没有脱离环境的负面作用。而且,大儿子执拗,二儿子竟然杀人犯罪。教育孩子是不是比取得高高在上的权位和万贯家财要难呢?我认为是范蠡对教育孩子上用心不够

范蠡可以放弃官位,可以散尽家财,都是智慧的象征。唯独放任孩子不实施管教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有个好的榜样孩子就能自己学好的

真心爱护,不以利害而改变;悉心导引,维护其独立思考。而且教育绝对是不能退出的,需要一如既往的用心用力。

那些养儿防老,那些把自己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些只顾自己事业撒手不管的,都要小心了。

教育孩子,难有一个万灵的药方,需要根据自己家的情况用心用情用智去探索一个自己的方法。想走捷径的,本省就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