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即將進入“肉荒”時代 需90億隻肉雞產能爆發?

隨著非洲豬瘟、環保的繼續,各地生豬存欄量逐步降低,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低20%,將對肉食品市場帶來很大的供應緊缺。另一方面,肉雞面臨幾年來最好的行情,國雞產能得到恢復和增長,而法國祖代雞協議的簽訂,讓白羽肉雞將迎來產能恢復的曙光。

新禽況計算發現,要補充失去的1000萬噸豬肉的空缺,至少需要90億隻肉雞。那麼,雞肉能否取代豬肉呢?

能繁母豬降幅20%,填補缺口需要90億隻肉雞

近期,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畜牧總站在多個省市進行了生豬產能及產銷形勢變化相關調研。據悉,部分監測點能繁母豬降幅超過了80%。能繁母豬的非理性淘汰的趨勢仍在生豬養殖企業中持續,養戶“不敢養”“不能養”等問題突出。

調研企業表示,當前存量仔豬可提供的上市肥豬僅能支撐到今年5、6月份,後期生豬養殖企業可能面臨可供出欄肥豬短缺,造成屠宰企業豬源緊張的局面。

據農業農村部生豬生產監測數據顯示,1月末河南省能繁母豬存欄 同比減少26%,廣東省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6%,江蘇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8.3%,吉林省定點監測村當前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3%,定點監測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38%。

豬肉菜式非常豐富

能繁母豬降幅20%,不考慮MSY大幅提升的可能,會有1.4億頭商品豬的缺額。以一隻豬淨產豬肉150斤計算,豬肉缺口達到1050萬噸!這部分未來將形成巨大的消費缺口。短期內,在非洲豬瘟疫苗上市之前,生豬市場的恢復將難以預見,豬肉價格將有可能上漲。

如果這部分缺口由肉雞來補充,以一隻雞全淨膛重2斤-2.3計算,需要的肉雞數量超過90億隻。落在了白羽肉雞和國雞的身上,將如何填補?

肉雞產能有限,突破口在哪裡?

據統計,2018年,白羽肉雞祖代進口引種量(新西蘭、波蘭)約65萬套,國內(益生)繁育約23萬套,國內祖代雞更新量升至約89萬套。由於美國難恢復引種,種源或依舊以新西蘭、波蘭、國內繁育、法國為主,引種數量或有所提高。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17年白羽肉雞祖代存欄79.4萬套,由於強制換羽的消除、垂直疾病、環保的影響,2018年父母代數量有所減少。預計2019年大部分時間父母代存欄仍將處於低位,2019年雛雞供應仍然偏少,種雞效益較好。傳導至商品代白羽肉雞及雞肉供給量收縮,雞肉供求緊平衡,雞肉價格較好,預計全年肉雞出欄低於40億羽。

但2018年祖代引種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後父母代的供應將顯著提升。依照2015年祖代存欄95億隻,2016年父母代3113萬套,商品代出欄43億隻推算。2020年,白羽肉雞商品代的出欄維持在42億隻可能性較大,比較穩定。

另一方面,自2017年8月以來,國雞行情基本維持比較好的態勢,父母代存欄數量穩步增長。據新禽況調研,2018年國雞父母代存欄或可達到3900萬套,年出欄肉雞38億羽。

2019年行情較為穩定,但因環保壓力,沿海省份產能減少明顯,產業轉內陸轉移。兩相平衡之下,目前國雞父母代數量大致穩定,商品代年出欄數量或維持在38-40億隻。但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如果算上各地的潛在產能釋放的話,國雞年出欄50億隻也不是難題,難題是如何賣出去。

雞肉替代豬肉,還需要做很多改變

由於豬肉更多的是家庭消費和快餐業,這兩方面與雞肉差別很大,並不是很容易就替代。至少,豬肉的做法就與雞肉大相徑庭,且要豐富很多。豬肉和作為主菜,也可以作為配菜,搭配極為自由。而雞肉,基本上都是主菜,搭配上要簡單得多。

家庭消費若是替代豬肉,需要對一些菜式做法、食材規格做改變。如整隻雞或半隻雞更像是主角,難以和其他食材搭配,而豬肉卻屬於百搭的食材,可以充當配角,價格上也更容易接受。而如何教會家庭主婦(男)們用雞肉做菜,也需要更多的宣傳和開發菜式。

上述的問題在快餐業同樣存在,而且還需要足夠的性價比、風味(肌間脂肪)以及對菜品的改進,這牽扯到產能,是否有足夠的合適雞肉滿足豬肉缺口的需求?或者說,僅靠白羽肉雞也難以勝任豬肉的替代。

雞肉菜式,雞肉是主角

儘管未來幾年豬肉將處於緊缺狀態,豬肉價格高漲,雞肉替代的情況下,肉雞將迎來2年的發展機遇時期。但如何讓雞肉替代豬肉,需要在產能、產品標準化、價格、烹飪方式、產品規格等上做很多改進,短期內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工程。

雞肉替代豬肉,需要肉雞行業共同出力,不僅在產能、生產端,更需要在消費的宣傳、創新菜品、新食品上發力,才能對缺口進行有效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