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1》

前几天,太姥山上无风无雨,天朗气清。

这是采摘春白茶最好的时间。

毕竟春白茶,也讲究十不采,其中就有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

如今这有些阴凉的天气,倒恰好合了茶农的心意。

采摘春茶,村姑陈是帮不上忙的。

每次看见茶农站在茶树旁,一双巧手一掐一扔,一朵漂亮的茶青就被扔进了茶篓之中,不由心下一动,也想上前帮忙。

只是这采摘的速度和那些专业的茶农相比,着实有些上不了台面。还没采上多久,就被茶农如同哄小孩儿一般,哄到一旁看着去了。

不能采茶,那就去看看制茶。

之前采下的茶青,已经被送到S师傅这来了。一进门就见S师傅将茶青在水筛摊匀了,准备拿出去萎凋。

S师傅前两天和师娘吵架了,几天没吃到师娘做的饭,一张脸皱成了苦瓜,见到村姑陈进来才勉强挤出一抹笑。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随意招呼了几声,S师傅就继续工作了。眼看他这里摆着不少的茶青,就说帮忙搬一搬水筛。

水筛十分巨大,上面还摆着茶青,看着分量不轻。

之前也不是没搬过,也知道水筛的重量,只是每次见到,总觉得自己可以。

然而,只要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这一副小身板,刚搬了几个水筛,就觉得腰酸背疼腿抽筋,背上全是汗。

S师傅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干干脆脆接过水筛,轻轻松松搬了出去,

果然,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在太姥山上转过了一圈,找了个地方开始泡茶。

茶是从S师傅的小仓库中拿出来的,难得的好白茶。一口入喉,高扬的茶香,清润的口感,整个人都如泡在温泉之中,一阵惬意。

突然想起之前茶友私信咨询的问题:选择白茶,到底是要看茶青原料,还是要看工艺。

这么多天在太姥山之上的观察,恰巧就能够回答这一个问题:无论是茶青原料,还是工艺,都是决定一泡白茶品质好坏的关键,因此挑选白茶,这两者都要注意!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2》

白茶的产区,是白茶好品质的前提!

无关其他,高山产区的白茶,天生就比平地产区的白茶高了一等。

而这高处的一等,恰恰就是产区的海拔所决定的。

因此,除去工艺不说,一泡优质的白茶,它的茶青,必定来自高山之上。

白茶的品质,来源于茶青;茶青的品质,来源于茶树;茶树的品质,来源于高山之上。

福鼎白茶之中高山茶,生长的产区,海拔在600米到800,900米。

这个高度,在千百年前,是被人称为“仙山”的。

“仙山”之上长出来的茶青,自然也带了一股仙气。

高海拔地区,温度更低。人在寒冷的情况之下,往往会降低生长的速度,以免过快生长,消耗体内的热量,同时食量也会增加,要不怎么大家总在冬天变胖呢?

白茶也是如此。

在高山之上的白茶,生长速度往往更加缓慢,而吸收营养的速度变快。因此,高山白茶的叶片往往十分娇嫩,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十分丰富。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当然,低温带给白茶的,不仅仅是更为肥厚娇嫩的叶片,还有为了御寒,而生长出来的,那一层丰厚的白毫。

这一层白毫可不得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氨基酸物质。白毫越多,茶香越清鲜,滋味越鲜爽。

再加上海拔越高,叶片之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越低,因此,高山白茶相比于平地白茶,滋味更加清鲜,也更不容易出现苦涩的口感。

高山之上优越的地理环境,除去温度,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水汽。

高海拔的水汽是很重的,之所以会出现云缭雾绕的景象,正是水汽的温度的双重作用。

这些水汽一方面抑制了白茶叶片之中纤维素的生长,使叶片更嫩,另一方面凝结成云雾,帮助漫射光线,留下了红黄色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以及物质积累。

再加上疏松的土壤,洁净的山泉,以及优越的小气候的配合,高山产区生长出来的茶青,天生带上了一种属于高山的山韵,以及一种傲然与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这是平地白茶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

平地白茶的产区,地势和缓平坦,能够方便茶农的种植和采摘。因此,平地白茶的种植面积极大,产量也极大。

由于平地产区的环境,本身已经比不上高山产区,而这本就不是特别肥沃的土地之上,又被种植了大面积的茶树,那么每一棵茶树,所能够吸收到的养分,也是一个极小的数字。

即便有茶农每日灌溉,但是平地白茶叶片之中的养分,依然难以比拟高山白茶。

平地白茶,叶片瘦小,浓绿,白毫稀疏,看着就有一种老气沧桑之感。再加上叶片本身不够肥厚,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因此在冲泡时更容易出现苦涩滋味,也更不耐泡。

所以,挑选白茶,产区是一定要考虑到的一点。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3》

白茶的工艺,是白茶好品质的保证!

王安石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叫做《伤仲永》。里面的小孩儿方仲永,五岁时候就能够做诗,是个标标准准的天才。

可惜他的父亲只知道带着他到处表演,不让他学习,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矣。

白茶也是如此。

即便本身的茶青品质足够优异,但若是没有遇见一个好的制茶师,最后呈现出来的成茶,只能如同这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白白浪费了这一身的好品质。

白茶的工艺,十分简单,只有萎凋和烘干两个步骤。

说到底,这两个步骤,都是为了激发白茶的茶香,压低其中的含水量而存在的。

但即便这两个步骤十分的简单,也不是随便一位制茶师都能够做好的。

就如之前说的搬水筛,为什么会这么累?是因为S师傅的要求高。

S师傅,在萎凋时,要求水筛之上的茶青,一定要薄,一定要均匀,水筛一定要离地70公分,萎凋时,还不能一天都放在太阳下晾晒,到了中午阳光热烈,一定要将水筛收回去。

这样一来,这些水筛,每天至少要搬运四次,若非体力过人,毅力坚韧的制茶师,哪里能够做到这样苛刻的要求?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但是,这样严谨的工艺,带来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

严格的萎凋过程,能够初步降低白茶之中的含水量,为后期的烘干打好基础。

薄摊的叶片不会形成渥堆,导致叶片之中的营养物质提前消耗;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时白茶在户外萎凋过后,内部依然洁净,茶香澄澈,不会沾染上杂物和异味。

而避开太过强烈的日照,则能够避免白茶因为过高的温度而杀青,保留下叶片之中的天然活性酶,确保日后储藏时能够更好地转化。

除去萎凋的过程,烘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烘干,是为了压低白茶叶片之中的含水量,使白茶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但是白茶娇嫩,为了保证白茶之中天然活性酶的存在,避免叶片中营养物质的流逝,在白茶烘干时,需要低温慢烘,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要求制茶师必须细心,耐心。

烘干时,一定要时刻注意烘干的火力,避免温度过高,也要避免温度过低。

烘干时温度一旦过高,那么叶片之中的营养物质就会提前开始分解转化,导致白茶品质的下跌。同时,高温也会导致叶片被烘焦,茶香之中就会产生一种烟火气,影响白茶的品鉴。

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白茶很难被烘干,叶片之中残留较多的水分。

若是叶片之中的含水量过高,在后期储藏的过程中,白茶就十分容易受潮变质,品质降低,影响茶香和滋味。

因此,挑选白茶时,工艺,也需要仔细注意,挑选工艺更好的白茶,是对白茶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春茶季,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哪一个标准都不能少!

《4》

其实想要选择一泡好白茶,标准有许多,譬如茶香,譬如滋味,譬如叶底等等。

但是综合来看,最后依旧是归结为两点。

那就是:产区,以及工艺。

两者都好,制成的白茶成茶,品质绝对不一般;两者之中一好一坏,那么白茶的品质必然平庸;若是两者都不好,那么这一泡白茶,注定难登大雅之堂,失去了品鉴的必要,就算是煮茶叶蛋,都是排在最后的选择。

因此,在挑选白茶时,产区和工艺,这两个标准,哪一个标准都不能放!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