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上”不能對“下”嗎?

對啊,雖然它們是方位上的反義詞,但是同為仄聲,自然違反了對聯中平仄相對的基本規法。

那麼小嶽嶽錯了嗎?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有如此疑問的人,如果不是真傻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已經不是為槓而槓的純種棒槌,而是另闢蹊徑地吹毛求疵。

目的不過是為了標榜自己,多麼學識淵博多麼憤世嫉俗,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偉岸身姿,遺世獨立;以汙言穢語惡俗之表象,反襯起烈火金剛之正氣,奔走呼號。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相聲,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無論是撂地求個衣食保暖,還是商演小園子,它都是一種表演。

儘管沒有實物類道具,但是它也是通過捧哏的角色扮演,通過逗哏的語言表述,和捧哏恰到好處的點染融合,把觀眾帶入一個故事情景,將故事裡設定的人物形象展示在觀眾眼前。

小嶽嶽春晚表演的相聲,脫胎於傳統相聲《對春聯》,這段相聲就是塑造了一個不懂裝懂附庸風雅的人物形象,喜歡裝腔作勢,喜歡吹牛裝x,結果和捧哏一聯一聯對下來,原形畢露,笑話百出,屬於諷刺型作品。

觀眾在笑過之餘,看懂了的自然會引以為戒,做學問就得踏實認真,刻苦鑽研,不能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看不懂的,不過是用自己再真實演繹幾回,把自己活成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這段相聲裡,小嶽嶽塑造的人物很成功,包括他雲山霧罩地說新華字典有幾萬字;包括他孔乙己般故弄玄虛地說了個瓩;包括他不假思索地“下地醋歹炮”;包括他自作聰明地用什麼“沐浴液洗澡”,都是入木三分地刻畫一個不懂裝懂半瓶子咣噹的人物。

如果,小嶽嶽是以漢語言文學博士自居,以詩詞歌賦集大成者自詡,跑去給學生們講授對聯格律課程,講的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他才是誤人子弟,才是在胡說八道。如果這個時候,教授發聲,那才是嫉惡如仇路見不平。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可是那位教授卻將小嶽嶽演繹的人物拉扯出來,當做小嶽嶽本人來橫加指責,教授之所以能成為教授,智商絕對不用質疑,他會不明白相聲也是種表演嗎?他會不懂得相聲裡邊也有人物設定嗎?

如果教授懂這些,卻偏要把節目中的人物形象撕扯出來,強行貼成一個誤人子弟的標籤,粘到小嶽嶽的身上,目的何在?他為什麼不去討論西門慶和潘金蓮之間是不是抵死纏綿的愛情?還不是因為他覺得有些觀眾對相聲也是種表演的認知度不夠?

相聲很好演是吧?能說話會背詞就行?所以很多人穿著西裝大褂也敢上臺說相聲了。相聲演員很好被打壓是吧?說學逗唱,學唱個戲曲,會被人嘲笑冒高涼調,韻不行腔不對。如果是隔行如隔山的評論,也就算了,偏偏還有業界內的,如此發聲,是一心承繼百年業,肩擔日月兩崑崙嗎?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那麼以後相聲說到《黃鶴樓》,說到《汾河灣》,是不是得有京劇大家和梆子名家跳出來大罵糟蹋藝術?如果相聲以後說到《報菜名》,是不是一級廚師得跳出來罵菜系不分明,糟蹋飲食文化?是不是以後電影電視劇裡誰要演個地痞流氓,殺青後還得進去幾年,如果不是真流氓,怎麼可能那麼像?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如果教授是像科普對聯,科普格律,可以啊,我們期待專業人士的解讀解惑,可是教授做的是什麼?對提出異議的粉絲路人,肆意侮辱,無端謾罵,是因為他是聖人子孫,問姓都不用免貴,就天生高貴高人一等嗎?是因為他學識淵博學位高端,就可以視凡夫俗子為愚氓未化,為禽獸畜牲嗎?

被教授diss的小嶽嶽,是真的錯說了相聲,還是“欲加之罪”?

他斥責小嶽嶽胡說八道,那麼他說五十年前他在說相聲,百度一下,五十年前的教授不過五歲,五歲的教授說過什麼相聲,在哪裡說的,是單口是對口還得群口?我孤陋寡聞不知道,度娘孤陋寡聞也不知道,希望學識淵博的大神們普及一下!

他說小嶽嶽說的是無傷大雅的低級趣味,那麼他罵人家父親是條蟲,就是高端的生理常識型科普罵街了?大家都是從一顆受精卵發育起來的,沒有誰例外,您又不是腰間盤,突出了不是優秀,那是有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