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金马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通化金马(000766)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8年度,公司继续实施双轮驱动政策,一方面加大兼并重组步伐,有计划的吸收在管理、市场开拓、药品品种等方面的优势企业,积极探索开发医疗产业,努力拓展大健康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公司董事会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潜心分析行业宏观信息,以"把握市场,抢抓机遇,提升实力,稳步发展"为指导思想,继续贯彻外抓市场,内抓管理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销售市场覆盖面和精细度建设,加大产品营销推广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和资金管控,努力实现公司业绩的持续、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总体良好,实现营业收入2,094,549,374.9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858,116.2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0%。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产业整合及投融资:为探索开发医疗产业,拓展大健康产业领域,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报了《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等相关资料,公司拟收购五家综合医院的控股权,但该事项未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此次收购旨在,通过并购医院来开辟医疗产业领域,借助并购的医疗服务机构向产业下游延伸,寻求和完善公司长远发展产业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对外收购盈利性医疗机构能够完善公司产业布局、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借助并购医疗服务机构向产业下游延伸,一方面利用所并购医疗机构降低一部分产品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完善自身在医疗产业的布局,扩充产品及服务模块,贯通上下游,完善医疗产业链,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拓宽公司的业务领域。公司本次拟收购的五家综合医院,将与公司的主营业务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和互补作用,将为上市公司开拓新的利润空间,成为上市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鉴于上述情况,2019年1月14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2019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推进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董事会决定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宜。 目前,公司正积极推动本次交易涉及的各方面工作,会同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修改,协同相关中介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尽快递交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提交中国证监会审核。 报告期,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源首生物全部股权。源首生物主营产品为治疗用生物制品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是国内益生菌市场的独家产品,以上产品具有不需冷链储运、和抗生素合用、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特点。 通过本次收购,可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扩大公司生物制品规模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可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家药品管理政策,强化公司在华东、两广、两湖地区的销售布局,报告期,公司以自有资金收购江西丰马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这将进一步从业务上巩固和提升公司在上述地区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增厚公司业绩,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2、科研开发:报告期,公司通过收购及增资,参股化药CRO企业北京民康百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有利于增强公司研发实力,补足公司化药研发短板,结合此前投资参股的上海诗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化药、生物药领域研发力量已经较为完备。同时,公司继续推进化药1.1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III期临床试验,完成生殖毒性试验之琥珀八氢氨吖啶兔灌胃胚胎—胚仔发育毒性试验(II段)伴随毒代动力学试验,琥珀八氢氨吖啶体外相互作用研究,入组病例150余例。公司进行了乳酸亚铁原料药开发、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及制剂生产工艺开发研究、ND一类新药开发、KB三类口服制剂新药开发、龙丹通络胶囊质量标准提高研究项目、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分析及内控标准提高研究、注射用骨瓜提取物临床应用安全反馈系统研究开发等研发项目,与科研单位北大世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温胆颗粒"经典名方后,又进行了"吴茱萸汤"、"易黄汤"两个经典名方的研究与开发,目前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3、市场营销:报告期,公司继续优化市场布局,加大市场投入,不断整合营销资源,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一方面,公司加大营销队伍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销售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的转变,从传统营销转为专业学术营销、精细化招商、精准营销,加强学术推广投入力度,继续做好产品专业知识培训,依托各级医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认知度,树立公司学术品牌形象。 4、生产、质量:公司始终践行"质量第一"的药品生产理念,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将药品质量落实到从物料采购、生产、检验、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强化风险过程控制,保持GMP常态化管理;公司持续进行GMP培训,全面推行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生产过程中间监控、设备设施优化等手段,不断强化GMP管理;根据公司市场营销需求,合理安排各车间生产作业,在药品原辅材料,尤其是中药材市场价格上升的不利因素下,公司采购部门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GMP要求的同时,以选择质优为标准,通过招标比价等多种方式,利用上市公司规模效应,提高议价能力,竭力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公司安全、环保、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5、内控治理:公司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恪守依法制药、依法治企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公司运作,加强成本管控,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内控管理水平。进一步理清公司职能部门与各子公司的关系,明确职责,既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管理功能,也要发挥子公司特有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子公司积极性,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加强公司及子公司质量、安全督导巡查,同时加强对各子公司的内审工作。 6、人才培育:公司十分重视核心管理团队的培育工作,以"年轻化、专业化"为原则,在重要岗位上选拔更多的年轻人才。同时,公司大力推进人才晋升与人才培训体系,优化年度评优推举制度,鼓励公司年轻人时刻保持创业者心态并敢于担当重任,为公司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储备造就所需的各类中高级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公司药品剂型比较齐全,涵盖抗肿瘤、微生物、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妇科领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圣泰生物系较早进入骨折、关节炎化学药领域的公司之一,其优势产品骨瓜提取物制剂具备注册早、剂型全等特点,市场竞争力较强。经过多年经营,圣泰生物形成了以骨骼肌肉类、心脑血管类及呼吸系统类等多品种药物为核心的品种优势,并以优秀团结的管理团队、高效安全的生产能力、多层次宽覆盖的营销体系为依托,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永康制药核心产品小金丸采用超微粉碎技术,溶散时间短,发挥药效快,具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源首生物主营产品为治疗用生物制品,是国内益生菌市场的独家产品,该产品具有不需冷链储运、和抗生素合用、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特点。 2、技术优势。公司非常重视专利技术的开发和获得,通过专利保护构建核心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公司产品的市场优势。公司及子公司共有41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被受理发明专利3项,已被受理实用新型专利3项。 3、产业并购优势。公司近年来遵循"产业整合+投资并购"模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梯队优势品种结构。经过多次并购整合,公司目前形成了本部、圣泰生物、永康制药和源首生物等组成的业务单元集群。同时,收购了拥有处于临床Ⅲ期的阿尔兹海默治疗新药研发公司长春华洋,参股了以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要治疗领域的单抗研发公司上海诗健和化药CRO企业民康百草。在巩固提升了原有中成药制造优势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化学药、生物药和创新药的研发生产体系。 4、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多学科背景、高凝聚力的专家型管理团队。管理层不仅具有长期丰富的行业积累及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度、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实践经验、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公司在多年生产经营中,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保证了较高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在采购、生产、销售、质控、研发、财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且不断优化完善,实现各部门之间高效配合、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2018年是中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变革中的关键一年。在大环境政策变化驱动下,医药行业也处于深刻变革进程中。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医保控费、招标降价、二次议价、带量采购等政策带来的经营压力仍在,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增长点转化在创新产品驱动、消费升级之上;另一方面,新版《医保目录》、一致性评价、创新药加快审评审批等重要改革成果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政策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医保体系健全等因素的驱动,总体有利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变革将继续为2019年医药行业酝酿出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使医药行业在存量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行业增量发展中前行。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构建大健康产业链和生态圈,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为国家大健康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做出积极贡献,并最大限度的使全体股东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为宗旨,致力于实现"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策略,发展特色资源和品牌产品相结合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公司将不断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丰富产品结构,完善营销网络,运用现代化制药设备和先进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努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公司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先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化大健康医药集团。 (三)经营计划 2019年公司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强化制度保障,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在已有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让制度为企业运营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防控,规范运作,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 2、将公司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坚持常抓不懈。2019年公司各生产车间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产品供应满足销售需要,保质保量保安全,将GMP理念渗透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继续加强大宗原材料采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用量较大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集中采购,不断降低成本。通过强化现场管理、过程管理,做到既要保证生产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和降低消耗。在此基础上,各生产车间继续加强工艺、质量、技术方面的交流工作,深入研究业内动态,精益求精,开展药品质量标准提升项目,在已有产品中寻找公司新的增长点。 3、大力巩固药品销售市场,进一步做好销售管理与市场推广工作,聚焦收益,进而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2019年,公司将持续加强和完善营销队伍和营销渠道建设,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坚持追求创新。针对医药市场和渠道表现出的多元化趋势,公司将在现有营销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对营销渠道深度、广度开发,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模式、立体开发且覆盖全国的多元化销售网络平台,扩大产品的客户覆盖和层次渗透,拓展产品的销售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4、坚持环保红线意识,确保各项指标达标。持续完善环保规章制度,提高重点环境风险源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提高环保运行及管理水平,确保环保各项工作全面合规,努力打造绿色竞争力。 5、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一方面,要根据中成药大品种计划,加大对相关重点品种的深度和系列化研究,通过开展技术提升、加强产业链联动、加强外部合作,以及加强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研究,进一步增强产品学术影响力,为提升和扩展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提供技术更为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加快做好现有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加快琥珀八氢氨吖啶片III期临床试验进度,2019年计划累计启动30家临床医院,争取年底完成全部病例入组。 6、加快重大资产重组二次报会进度,会同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修改,协同相关中介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尽快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申请中国证监会审核。 7、加强集团化的内部管理。公司将加大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管理,形成良好的集团化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公司将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将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准确性,降低管理成本。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大部制改革完成,医改提速;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正式实施,药品价格下降明显;"两票制"全面推开,传统医药商业增长乏力;辅助用药监管趋严,药品检查力度加大;医保控费趋紧,《医保目录》向性价比高的创新药倾斜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及推进,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公司将关注行业政策变动情况,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制定新的销售政策,可能会导致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 2、药品降价风险。受外部医药大环境及基药招标影响,医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同时,生产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成本以及环保治理投入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运营风险逐步加大。公司将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改进产品生产工艺,有效控制各项成本;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扩大核心产品终端覆盖面,合理控制费用,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出台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对药品研发、审批、上市等诸多环节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质量控制将成为一个风险点。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采购、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技术、配置精密检验设备,培养优秀质量管理人员等措施,持续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的安全风险。 4、药品研发风险。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测因素;药品的市场推广也会因为行业、市场环境以及竞争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受到影响使得药品研发投入与收益存在不匹配风险。公司将继续周密论证研发项目,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和投入,同时通过合作开发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研发工作的风险。 5、商誉减值风险。近年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收购,在历次收购过程中公司确认了额度较大的商誉,若各个标的公司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保持稳定增长,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较大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商誉减值风险,加强管理,合理安排,促进各子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 6、重大资产重组审批风险。公司继续推进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审议、申报及行政审核事项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