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卡扎菲倒臺8年後,持續動盪的利比亞再次成為焦點。這次,核心人物換成了76歲的哈利法·哈夫塔爾。

“我們來了,的黎波里!”四天前,這位利比亞國民軍司令在臉書上發表錄音講話,下令對首都發起進攻。安理會和七國集團立即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但哈夫塔爾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過去幾個月,哈夫塔爾的軍隊在首都以南地區連戰連捷,進軍的黎波里,成了他“解放西部”必走的一步。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誰是哈夫塔爾?BBC網站在當天報道中提出的這個問題,也出現在其他很多媒體上。

有些媒體更進一步,開始討論哈夫塔爾將如何影響利比亞的命運,猜測這個被稱為卡扎菲之後利比亞頭號軍事強人的軍官,能否收拾殘局,統一這個支離破碎的北非國家。

誰是哈夫塔爾

浮浮沉沉50多年後,“76歲的哈夫塔爾終又泰然自若地站在了的黎波里的城門前。”

英國衛報特意用“半個多世紀”這個更顯漫長的表述,描述哈夫塔爾變化無常並且常常是暴力動盪的軍政生涯。

1969年9月,26歲的哈夫塔爾和“自由軍官組織”其他成員一起,協助比他年長一歲的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國王伊德里斯。作為卡扎菲早期的戰友,哈夫塔爾進入政變後成立的革命指導委員會,這被認為是對卡扎菲絕對忠誠和順從的象徵。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1970年代,哈夫塔爾先後赴開羅和莫斯科接受軍事訓練,期間還參加了1973年的中東戰爭。隨著軍中地位不斷提升,他在1986年晉升上校,這是利比亞軍隊的最高軍銜,與卡扎菲同級。

卡扎菲一直覬覦南部鄰國乍得礦產豐富的奧祖地區,1973年以存在領土爭端為由出兵佔領奧祖,兩國隨即爆發戰爭,持續了十多年。

1986年,哈夫塔爾作為利比亞軍隊總參謀長,率軍進入乍得北部作戰,不料第二年戰敗被俘。

這成了他與卡扎菲關係的轉折點。卡扎菲拒絕承認曾派軍隊入侵乍得,說根本不認識哈夫塔爾這個人。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有種說法,說卡扎菲這樣做,是擔心哈夫塔爾回國後功高蓋主,於是想借乍得人的手將他除掉。

無論如何,哈夫塔爾被卡扎菲的絕情激怒,率領300多名被俘士兵倒戈。隨後兩年,他帶著這支隊伍,在乍得首都郊外訓練,夢想著有一天打回利比亞,推翻卡扎菲。

不過,1990年乍得發生軍事政變,新上臺的總統代比轉而尋求改善與利比亞的關係,哈夫塔爾和他的隊伍遭到驅逐。美國中情局幫他在其他非洲國家尋找容身之地,但都沒成功。1991年,哈夫塔爾和他的一些追隨者以難民身份前往美國。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在弗吉尼亞州北部,哈夫塔爾一待就是20年,他的家就在離美國中情局所在地蘭利不遠的地方。在此期間,哈夫塔爾入籍美國,他的一些家人至今還在美國生活。

2011年,當利比亞國內爆發“倒卡”內戰,一直靜待時機的哈夫塔爾立即回到故鄉。他試圖成為“倒卡”的主導人物,不料只在反對派武裝中謀到排名第三的尷尬位置。

在革命後成立的新政府中,他也沒能找到合適角色,甚至不得不短暫返回美國。

又一強人崛起

2011年卡扎菲被推翻後,圍繞該把利比亞建成伊斯蘭國家還是世俗化國家,利比亞國內陷入分裂。在內戰中揭竿而起的民兵武裝大都沒有解散,它們的政治和宗教立場各異,而且都以革命者自居,相互廝殺。

革命後成立的臨時政府無力控制局面,讓不少利比亞人陷入絕望。這時,哈夫塔爾適時站了出來。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2014年5月,已在老家班加西立足的哈夫塔爾舉起“反恐”大旗,矛頭直指國民議會中持宗教激進傾向的議員,還有各地伊斯蘭民兵武裝,以及趁亂滋生的“伊斯蘭國”勢力。

主張世俗化的哈夫塔爾發誓,要在利比亞境內肅清恐怖分子。他對掌控利比亞的意圖直言不諱,說要作為一個新的強人,恢復利比亞的秩序。

不少媒體當時驚呼:

又一個卡扎菲回來了!

2014年後的三年時間,哈夫塔爾剿滅班加西等地的伊斯蘭民兵武裝,著力打造他領導下的利比亞國民軍。

雖然曾與卡扎菲反目,但哈夫塔爾在利比亞軍中畢竟根基深厚。他在班加西振臂一呼,不少舊部都聚攏在他的旗下。國民軍現在的主力,主要就是當年卡扎菲的部隊。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在哈夫塔爾力量逐漸壯大的過程中,利比亞也進一步形成東西兩大勢力對峙的局面:

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主要由親伊斯蘭力量主導,控制西部地區;民選的國民代表大會在東部城市圖卜魯格另建政權,得到哈夫塔爾支持,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

在成為利比亞政局中絕對的實力派後,哈夫塔爾逐漸加強了在外部大國間的周旋。

在“反恐”中,他一度獲得另一個“祖國”美國的傾力支持。他的打擊目標中,包括被華盛頓列為恐怖組織的“安薩爾旅”。但在他與民族團結政府形成對峙,尤其美國不再需要哈夫塔爾衝在反卡扎菲第一線後,華盛頓放棄了對他的扶植。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這時,哈夫塔爾一轉身,又利用意大利和法國對利比亞局勢影響力的爭奪,獲得羅馬和巴黎的政治甚至軍事支持。

在國民軍不斷向西推進過程中,尤其在這次突然宣佈進軍首都、要把西部“從恐怖分子手中解放出來”之前,哈夫塔爾還獲得埃及、阿聯酋和俄羅斯等國支持。

有報道說,最近兩年,他至少三次到訪莫斯科,邀請俄羅斯加大在利比亞問題上的投入和影響。

能否收拾殘局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卡扎菲式”的哈夫塔爾,能否真能成為下一個卡扎菲,一舉收拾利比亞的殘局了。

英國衛報說,哈夫塔爾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接近於實施某種形式的強權統治。不過,其他不少媒體和觀察家立即提出了“保留意見”。

首先,國民軍的實力能否支撐哈夫塔爾的“雄心”,還是一個問號。

雖然哈夫塔爾和東部政府說,他們這隻大概4萬人的軍隊是利比亞最強,“所向披靡”,但一些反哈夫塔爾的人說,這支所謂的國民軍名不副實,本質上只是一些地方民兵武裝拼湊起來的,只是規模更大一些。

國民軍在過去幾年的“反恐”戰鬥中到底取得多大戰績,也說不太清楚。除了班加西,其他地方並不像哈夫塔爾所說的“已在牢牢掌控之中”。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因為哈夫塔爾目光覆蓋整個利比亞,國民軍不得不面臨雙線作戰,一邊對手是西面的的黎波里政權,另一邊還有散落在邊境、尤其南部人口稀疏地區的部落武裝。那些地區密佈走私和人口販賣的通道,獲利頗豐,部落武裝們不會拱手相讓。

過去幾個月,國民軍確實在南部取得一些進展,但其中很大部分,據說是靠“收買或與部落武裝暫時結盟”實現的,這樣的戰果很不可靠,隨時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次,要想一統利比亞,就要推翻西方支持的的黎波里政府,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駐紮在利比亞的美軍在“兵臨城下”時突然撤走了,意大利、法國等也因各種原因對哈夫塔爾態度曖昧,但的黎波里政府畢竟是它們的“面子”,哈夫塔爾如果真的一舉拿下首都,西方國家2011年發動利比亞戰爭的成果就將付諸東流,這等於直接打它們的臉。

強權政治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個與俄羅斯走得太近的強人,還是在中東北非,西方國家無論如何不會答應。這樣的例子,已經太多了。

卡扎菲回來了?還驚跑了的黎波里的美軍?

還有,就是哈夫塔爾的年齡和身份問題了。

雖然威望還在,但現在的利比亞畢竟不是三四十年前了。媒體上有個說法,在卡扎菲時代,只要卡扎菲在說話,所有人都在聽。但在如今的利比亞,所有人都在說話,但沒有人聽,即便說話的人是哈夫塔爾。

就算不服老,哈夫塔爾畢竟76歲了。過去兩年,有關他的健康問題傳聞不斷,中風、腦瘤,都讓他的強人形象有所磨損。

還有人說,哈夫塔爾拿著美國護照,不少家人身在美國,但現在他跟俄羅斯站在一起,這會讓利比亞人擔心他最終成為外國力量的“代理人”,而且站位還會時常搖擺。

在哈夫塔爾“起事”的消息傳出後,刀哥仔細翻找了西方媒體對此事件的評論,奇怪的是2011年時那連篇累牘的慷慨激昂沒有了,只有英國廣播公司不痛不癢的在報道結尾點了一句:利比亞今時今日陷入的深淵,是因為包括哈夫塔爾在內,利比亞各色政治人物“在專制統治下活了太久,不知道什麼是民主的緣故。”

好一句不知民主,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8年過去,的黎波里城頭還在變換大王旗,這個哈夫塔爾是個救世主,還是個北洋軍閥,一切都還是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