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詩人,在他的詩裡,總是人生的輸家——“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飢寒交迫是通常人設,還隨時貧病而死——“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有時候,窮得沒飯吃,孩子也餓得不行——“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孩子餓得不行還罵老爹——“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家裡還發生過嚴重的建築安全事故——“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這位慘人就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他有一個相當牛逼的遠祖杜預,就是三國末期滅了吳國的晉國名將。從他開始,老杜家不是出刺史,就是當縣令,可以說一直是士族中的中堅力量。到了唐朝,杜甫的爺爺依然很牛逼,杜審言乃“近體詩”奠基人之一,所以杜甫經常吹牛,寫詩就是我家的事。
杜甫年輕時行過萬里路。他參加過華北五省深度遊,一玩就是四年。期間走馬射鳥,認識了一輩子的好基友李白、高適。此時的杜甫少年得意得很。杜甫的爹,時任京兆府奉天縣令的杜閒在741年去世了,已經三十好幾的杜甫失去了啃老資格,終於要自己混社會了。安史之亂開始,杜甫的生活有些漂泊,這也因時局動盪,而且期間他還短暫投奔過唐肅宗,擔任過左拾遺,於是有了“杜拾遺”的稱號。之後又因政治站錯隊,被罷官,再度開始了漂泊的生活。直到兩年後,杜甫才在成都安定下來,在這裡,他又遇到了小迷弟——東川節度使嚴武。嚴武一出手就在成都給杜甫一片田園,就是眾所周知的杜甫草堂。
薦自“新週刊”
閱讀更多 薦文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