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在深山之中的邛崍石筍山摩崖造像


四川邛崍縣城西偏北的大佛溝的石筍山摩崖造像是邛崍石窟的一部分,全部造像集中在長120餘、高30餘米的崖壁上,背東面西,依崖鐫鑿而成。由於這個地方著實難尋,因而鮮為世人所知。

這裡曾經是成都經大邑、邛崍至蘆山、雅安直至雲南、甚至海外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曾經的“古道”,開窟造像才成為可能。 在石筍和對面橫向山崖上刻有唐代佛教摩巖造像33龕,十分精美。

龕窟中樓臺、亭閣等佛教題材和建築雕刻可窺視古代建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想象力,是再現古建築精湛工藝的藝術創作品。

造像題據記載,開鑿於唐大曆三年,其佛教石刻藝術體現了唐代中、晚期的不同風格,可謂承載著唐代佛像藝術靈魂。

崖壁上的每一塊石刻,彷彿在無言的靜黙中滿蘊著佛性和玄機。

佛教人物造型豐滿,比例勻稱,衣紋、瓔珞線條流暢。尤以菩薩像體態婀娜、面相嫵媚溫柔,為其精華,頗具藝術魅力。

一幅幅生動美妙的畫面,展現了佛教極樂世界的濃郁氣息,令人目不暇接。

這些石刻的佛像,歷經千年風雨,千年滄桑,像一群隱居在深山裡的高人,用他們那極具穿透力的眼神,冷眼旁觀著人世間的風雲變幻,傳遞著佛家的慈悲與善良、寧靜與超脫。

人類的大智慧與大慈悲,昭示著石窟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儘管紅塵滾滾、物俗橫流,但它們永遠不會被人遺忘,並將長久地散發出歷史與人文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