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門”發酵 康美藥業的品牌危機

康美藥業近日就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披露進展情況稱,如公司因立案調查事項被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相關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在業內人士看來,康美藥業被立案調查或許與此前被曝出的公司董事長卷入行賄案件有關,對此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立案調查與行賄案件沒有關係。作為國內中藥飲片的龍頭企業,康美藥業近年來業績持續增長,但在業績向好的背後卻是公司旗下產品屢次被通報,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公司品牌形象,業績增長的同時如何做好公司品牌建設成為康美藥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陷行賄風波

針對去年12月底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康美藥業日前披露進展情況稱,截至3月29日,該調查尚在進行中。公告中提到,如康美藥業因前述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康美藥業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儘管康美藥業未在公告中披露被調查事項的具體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康美藥業被立案調查或許跟公司董事長卷入行賄案一事有關。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發佈的四川省閬中市市委原書記蔣建平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2010-2011年,蔣建平利用擔任閭中市委副書記等職務便利,在招商引資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過程中,非法收受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某所送現金20萬港元。馬某證言稱,行賄目的是公司在閥中投資,需要處理好關係,項目才能順利進行。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已經明確證券重大違法和社會公眾安全重大違法兩類強制退市情形。康美藥業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與多次行賄有一定的關聯,多次行賄或給康美藥業帶來退市危機,但尚待進一步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康美藥業多次陷入行賄風波。資料顯示,2000-2012年,康美藥業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時,通過賄賂彼時的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李量從而獲得幫助;2014年8月-2015年11月,原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處長蔡明利用職務便利,為康美藥業謀取利益,先後3次收受康美藥業董事長兼總裁馬某、副總經理李某賄送的現金共計30萬港元。

業內人士認為,若康美藥業被認定為單位行賄,可能被暫停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甚至是終止公司債券上市交易。

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被立案調查與董事長行賄事件無關。“證監會對公司的調查仍在進行中,所有事情未有定論的情況下,公司也不清楚被調查的具體原因。”

產品屢被通報

作為中藥龍頭企業之一,康美藥業以中藥飲片生產、銷售為核心。2015年,康美藥業試點“智慧藥房”,向醫藥O2O轉型。目前,康美藥業業務體系涵蓋上游的道地中藥材種植與資源整合,中游的中藥材貿易、中藥飲片以及保健食品等的生產與銷售,下游的集醫療機構資源、智慧藥房、連鎖藥店、醫藥電商以及移動醫療等於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營銷網絡。

近三年來,康美藥業的業績穩步增長。2015-2017年,康美藥業分別實現營收180.7億元、216.4億元及264.8億元;實現淨利27.57億元、33.4億元及41.01億元。不過,業績向好的背後卻是康美藥業旗下產品多次被通報。

資料顯示,2016年7月、2017年4月、2017年12月,康美藥業的菊皇茶、菊花、人參產品分別因違法添加行為、農藥殘留量項目等不合格,分別被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通報。

另外,根據企查查信息,康美藥業旗下100%控股的子公司多現藥品問題被罰情形。其中,2017年3月,旗下深圳市麥金利實業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菌落總數超標的保健食品被廣東省藥監局處以罰款。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表示,原材料品質、生產製備工藝以及生產加工環境衛生不合格等因素均可能成為導致企業產品多次出現不合格的原因。“企業控制並減少中藥產品不合格情況,首先要加強內部質量監管體系建設,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改進中藥產品生產工藝,及時淘汰落後工藝。”

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一直在產品質量方面做嚴格的把關。“公司是國家藥監局標準制定的參與者,在中藥飲片行業標準制定中起到重要作用。產品被披露不合格後,公司及時進行了回應,解釋產品不合格的原因。”

資料顯示,2017年4月22日,針對菊花產品不合格的情況,康美藥業發佈《關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關於33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的情況公告》稱,國家食藥監總局此前通報的康美藥業不合格中藥飲片產品各項指標均符合《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標準檢驗要求,造成抽檢不合格主要原因為檢驗標準依據不同。

品牌受到影響

多次陷入行賄風波及產品多次出現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康美藥業品牌建設。宋清輝表示,近年來,上市公司暴露出來的形象危機問題越來越多,其中行賄事件影響最為惡劣,不但對公司形象造成損害,而且對公司發展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或導致公司經營上出現重大的隱患。“行賄事件將對康美藥業帶來品牌危機,建議投資者投資時需謹慎對待。”

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不管是行賄事件還是產品被通報都是過去幾年的事情,目前公司生產發展情況較好,對公司品牌不會造成較大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藥企陷入“行賄門”風波從而影響公司品牌和業績的情況早有先例。2013年7月,葛蘭素史克被曝出嚴重商業賄賂案。此後的2013年三季報顯示,葛蘭素史克的當期淨利同比下降12%。2017年6月,韓國反壟斷部門以不正當競爭的罪名起訴諾華旗下的諾華(韓國)公司,並決定對後者處以約45萬美元罰款。

宋清輝表示,董事長等管理層通過行賄為上市公司謀利益的發展模式,有“百害而無一利”。康美藥業等上市公司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應該通過加大研發創新等手段,而不是通過行賄。鄧勇建議,康美藥業要想可持續性健康發展首先需要根據自身實力與市場情況制定合理的公司發展目標,同時加強質量監管,保證產品質量合格穩定。

對此,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將全力配合證監會調查、按照證監會指導,整改不規範之處。在此基礎上,公司將重點發展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主業。“公司將利用這次機會,儘快進行調整,更加規範地發展。”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