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前一段时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印度有两架战机被击落,一名飞行员被俘;巴基斯坦则遭到印度跨境空中打击,多架无人机被击落。印巴两国建国至今的七十多年里因为该地区的归属爆发过两次大规模战争,以及无数次边境冲突,至今仍然看不到任何解决该问题的希望。克什米尔已经成为印巴之间的一个死结,那么克什米尔争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该地区未来将走向何方呢?

克什米尔整体概况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东部、北部分别和我国的西藏及新疆自治区交界,西北与阿富汗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包括印巴争议区、我国的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目前大家提到的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指的印巴争议区。克什米尔地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地区北部有喀喇昆仑山脉,中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部为查谟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其中喀喇昆仑山脉地区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查谟平原地区海拔仅为1200米左右。受地形地貌影响,该地区降雨差别巨大,降雨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南部查谟地区降雨量达1100毫米以上,东北的拉达克部分地区降雨量不到100毫米。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克什米尔地区地形图

克什米尔地区根据地形地貌、历史因素和两国割据大致可以分为查谟、克什米尔谷地、拉达克,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自由克什米尔,以及锡亚琴冰川几个地区。其中查谟、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被印度控制,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自由克什米尔被巴基斯坦控制,锡亚琴冰川因为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双方都没有实际控制,处于争夺中。印度在其控制区成立了查谟-克什米尔邦,巴基斯坦控制区分为两个行政区,即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由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组成),这两个地区属于巴方的两个自治区,有自己的总统及政府机构。

从地理环境上看,印度控制的地区远好过巴基斯坦,印度控制克什米尔大部分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查谟平原(属于山前平原地貌)和克什米尔谷地。其中克什米尔谷地是整个地区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该谷地长约155公里,宽50公里以上,面积1.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克什米尔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印度控制区首府斯利那加所在地。巴基斯坦控制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自由克什米尔地区自然环境相对稍好,北部地区则不适合人类生存活动,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五座,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7000米以上的高峰则达五十多座,全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大雪封山。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广义克什米尔地图

土邦-英属印度一种特殊的存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英国统治的印度是一个整体,其实不然。英国直接统治的地区是印度最富饶地理条件最好的区域,除了这些直管地区,英属印度还存在着大量的土著王公领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邦。在英印时期,次大陆上最多时存在554个大小不等的土邦,这些土邦所占有的土地达114.5平方公里,占英属印度总领土的45%左右,人口约8600万,约占当时英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土邦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实体,拥有自己的政府、税收、军队等,属于英属印度的一个个自治区域。但是土邦需要臣服于大英帝国,其国防和外交必须受英国控制。之所以要提到英印土邦,是因为克什米尔本来就是英印的一个最大的土邦,而且其土邦的地位和地理位置使其最终成为争议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英属印度行政划分示意图

提起克什米尔就不得不提到锡克王国和英锡战争!锡克王国崛起于19世纪初,当时已是莫卧儿帝国末期,锡克人在乱世中崛起。他们在国王兰吉特·辛格的带领下,驱逐了入侵印度河流域的阿富汗人,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建立了包括整个克什米尔在内的锡克王国。当时的锡克王国军队仅次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力量,这对于致力于占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英国是不能接受的。1809年锡克王朝东扩与英军接触受阻,锡克王朝战败,与英国签署第一《阿姆利则条约》,双方约定了英锡边界。但是一纸条约并不能阻止英国的扩张,很快英国就撕毁了条约,不断的向锡克王朝渗透。在旁遮普雄狮兰吉特·辛格去世之后,锡克王国在在军阀混战中迅速衰弱,并快速被英国吞并。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锡克王国示意图

在锡克王国灭亡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着重要作用,他就是古拉伯·辛格,锡克王国的缔造者之一、锡克王国首相和锡克军队总司令。古拉伯·辛格生于查谟王族,1808年查谟被锡克王国吞并,古拉伯·辛格在抗击锡克军队时表现勇猛过人,很受锡克大将胡康的赏识。之后古拉伯·辛格参加锡克军,并随兰吉特·辛格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加之在镇压查谟起义得当,被封为查谟大公,并将查谟封给他做为封地。古拉伯·辛格虽然在锡克王国位极人臣,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摆脱锡克人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查谟王国的梦想。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古拉伯·辛格

在两次英锡战争中,作为锡克军队的最高统帅古拉伯·辛格故意“放水”,配合英国吞并锡克王国。当然古拉伯·辛格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英国同意帮助他建立查谟王国。1846年3月16日,英国与古拉伯·辛格签署第二《阿姆利则条约》,将克什米尔地区转卖给古拉伯·辛格,古拉伯·辛格以今天的克什米尔全境为基础建立查谟与克什米尔王国。

《阿姆利则条约》规定:

3.英国政府将从锡克王国得到的克什米尔地区以750万卢比的价格转卖给查谟王国;

4.不给英国政府同意,查谟王国不得擅自改变其领土边界;

10.查谟王国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

英国虽然答应了古拉伯·辛格建立查谟与克什米尔王国,但是从《阿姆利则条约》不难看出,克什米尔只是英国的一个半殖民地而已,这样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就此诞生。正是克什米尔土邦的政治属性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后期的印巴领土争端和两次印巴战争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的宗教问题

克什米尔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处于中国藏文化、南亚印度文明、中亚游牧文明和中东阿拉伯文明的交汇地带,这注定克什米尔将受到多个文化的交叉影响,主要表现在其错综复杂的宗教上。在这个并不是广阔的区域,存在着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及锡克教等,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宗教势力随着不同宗教信仰当政者交替此消彼长。常常在一个宗教势力占主导地位时,都会对其他宗教进行打压和迫害。

在英印后期,克什米尔地区的宗教情况比较特殊,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绝大多数,但是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属于被统治者。而克什米尔土邦的王公等管理者大多信仰印度教,或许是英国担心该地区的穆斯林强大起来,故意扶持印度教的打压伊斯兰教的结果吧。人数处于劣势的印度教处于统治阶级,占多数的穆斯林处于被统治阶级,这导致克什米尔社会意识形态被天然撕裂,成为后续克什米尔问题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克什米尔各地区宗教分布情况

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战期间,英国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已经无法支撑其庞大的殖民体系,在此起彼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在迅速的瓦解。其中印度这个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如何处理,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印度就不是一个国家,应该称之为印度地区比较合适,是大英帝国这个强大外力将印度捏合在了一起。即便如此英属印度也不是一个整体,在英属印度13省中分布着500多个土邦。

再加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长期处于宗教纷争和相互仇杀之中,分别代表两大宗教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并没有弥合政治上的分歧,促使“穆盟”决心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穆盟主席真纳:在印度教为主的印度次大陆中,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这使得如何处理印度独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作为玩弄欧洲大陆平衡几个世纪的老手,英国总想在自己走之后给印度留下点什么。所以英国并没有去想着解决这些复杂的局面,而是在和印度谈判独立事宜期间不断的制造分歧,不惜余力的在印度各党派、民族及宗教之间挑起事端,制造分裂。在这中间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宗教种族之间的屠杀,矛盾不可调和,分裂建国的趋势不可阻挡。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路易斯·蒙巴顿

英国觉得自己的事情做的差不多,就认命路易斯·蒙巴顿担任最后一任印度副王兼总督,全权负责印度独立事宜。1947年3月24日路易斯·蒙巴顿上任就职,在印度各派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国家努力破灭后,在4月10日开始制定印巴分治计划。在5月13日就完成印巴分治方案,即后来的《蒙巴顿方案》,也就是说上任两个月不到的蒙巴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决定了英属印度的命运

!根据英印当时的基本情况,蒙巴顿既没有按照民族划分,也没有按照文化习俗划分,而是根据宗教来划分,这在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多个因素促成的克什米尔问题

《蒙巴顿方案》是根据宗教人口的简单多数将英印划分为两个国家,即巴基斯坦和印度,但是这只适合英印12省(另一个省缅甸独立建国),并不包含拥有有限自治权且数目庞大的土邦。对于土邦的划分,只是规定:各王公土邦由他们自己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也可以选择独立。在500多个土邦中,大部分做出了选择,其中多数选择加入了印度,少数选择加入巴基斯坦。但有一些实力较强王公是穆斯林,想加入巴基斯坦的土邦,因为在印度的包围之下,迅速被印度吞并,如海得拉巴、朱纳加德。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印巴分治示意图

而克什米尔则不同,克什米尔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且处于印巴中间,这使得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都无法快速武力独占该地区。克什米尔的人口大部分是穆斯林,但王公是印度教徒,如果按照人口多数应该加入巴基斯坦,如果按照土邦王公决策,更倾向于加入印度。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王公哈里·辛格大君既不想加入巴基斯坦,也不想接入印度,或许更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王国吧。王公暧昧的态度使得广大底层的穆斯林十分不满,于是爆发了穆斯林武装起义,穆斯林起义军由于装备落后并没有快速控制克什米尔,反而促使哈里·辛格彻底倒向印度。哈里·辛格迅速向印度求援,随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入了该地区,并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宗教问题、印巴分治方案等等,每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不一定造成该问题,但现实总是存在这样的“巧合”。根据资料现实,当时蒙巴顿在地图上为印巴划分领地时已经注意到克什米尔可能爆发冲突,但是他并没有去纠正这一点,或许这正是英国想看到的吧,这也是殖民者在拍屁股走人的时候的一贯作风:

给你们留个尾巴,矛盾爆发时你们总会想起我!据悉英国在时候特意表彰了蒙巴顿在印度独立上做的杰出贡献,也许这就是英国所希望看到的。

克什米尔问题如何解决

领土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没有一个国家会退让。克什米尔问题同样是印巴的核心问题,印巴同样也不可能退让,如果某一方退让了,意味着该国执政党也该下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不是因为克什米尔而起),以及无数的边境冲突,两国都为此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和大量的精力,严重妨碍了两国的发展。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印巴冲突中被击落的印度战机

那么克什米尔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方可以单独占有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虽然在国家实力上要远强于巴基斯坦,但是印度不可能通过武力来完全占领克什米尔。首先是巴军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完全挡不住印度的进攻;其次是印度完全吞并克什米尔不符合大多数国际大国的利益,这中间必然会面临来自多个国家的斡旋和施压。这就意味着克什米尔地区不可能通过武力来彻底解决!

克什米尔问题的前世今生,该地区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印巴边界无声的对抗

既然武的行不通,那就只能来文的,通过谈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目前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实力的平衡,双方控制线也相对稳定。在这个情况下,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相互认可了对方的控制权,最终实现实际控制线的边界化,实现两国最终的和解。当然这种结果可能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或许双方都斗不下去,才会考虑该问题,但是在老范看来这是唯一解决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