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男人想成大事,能力不是唯一,記住四句話,才能少走彎路

男人慾成大事,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只有精通人情世故,為人處事牢記鬼谷子的四句話,既能夠從出實際情況出發,又能遵循客觀規律,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從而成就一番大事。鬼谷子在其《鬼谷子·抵巇篇》中指出,“抵巇”(消除成大事潛在的矛盾隔閡)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下面就來和大傢俱體分享一下《鬼谷子·抵巇》中的這四句話。

鬼谷子:男人想成大事,能力不是唯一,記住四句話,才能少走彎路

第一句話:“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釋義:萬物皆有其規律,萬事也都有其自然離合的道理。有的就在附近卻看不到,有的離得很遠卻能感知到;附近的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不注意觀察,不明虛實;在遠處之所以能感知到,是因為做到了反觀以往,從而推驗未來。

評析:鬼谷子認為,小的細節可以預測大的局勢,並影響大局;從細節之中,也可以發現一個人內在的行為品質。所謂抵巇之術,就是利用這個規律,提前消除成大事的潛在矛盾。老話說得好,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男人慾成大事,不重視細節,不經營細節,那麼即便個人能力再突出,也是很難有一番作為的。

鬼谷子:男人想成大事,能力不是唯一,記住四句話,才能少走彎路

第二句話:“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徽。”

釋義:在危機剛出現時,聖人就能夠察知,從而保護自身。聖人總是會密切關注那些細微的徵兆,通過對事物變化原理的分析,提出解決的計謀。

評析:鬼谷子通過這段話,為我們闡述了聖人應對危機的方法,即在危機剛露出細微的徵兆和苗頭之時,就迅速將它掐滅,將危機化解於無形之中,做到防微杜漸。鬼谷子的這段話既適合於治國大道,也同樣適用於個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男人慾成大事,需做到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之心,防範潛在危險,提前解決隱患問題,從而保證成大事的過程順利進行。

鬼谷子:男人想成大事,能力不是唯一,記住四句話,才能少走彎路

第三句話:“五帝之政 ,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釋義:在五帝時期,他們都採用的禪讓的方法;到了夏商周三王時代,則講究顛覆政權。諸侯時期,相互之間征伐不斷,不可勝數,在這種時候,誰善於更新變革,誰就能在競爭中佔得上風。

評析:鬼谷子說的不僅是三個時代的不同,也可以說是男人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男人,墨守成規,害怕改變,牴觸未知,自然難成大事;第二個層次的男人,能坦然面對變化,努力適應,基本上可以活得很好;第三個層次的男人,主動進取,勇於求變和挑戰未知的領域,成大事不難。大部分男人處在第一層,少部分男人達到了第二層,只有極少部分的男人到達了第三層。男人慾成大事,無論如何也離不開求變與創新。不過,鬼谷子主張適時、漸進性地求變創新: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若問題有越來越大的跡象,則需勇於革新去舊,當變則變,以此迎來新生。

鬼谷子:男人想成大事,能力不是唯一,記住四句話,才能少走彎路

第四句話:“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釋義:環境不足以利用時,要隱居起來靜待時機;如果時機已到,則應該挺身而出,為君主、為國家謀劃;上可以說服君主,下可以治理百姓,既能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又能遵循客觀規律,這樣的人堪稱天地的守護神。

評析:鬼谷子這段話講的抵巇之術的運用原則:成大事不僅要看環境,還要看時機,做到因時而動,把握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而所謂的明哲保身,只是因為時機不合,即使再努力也於事無補,所以才採取的一種無奈之舉,男人慾成大事,對這一點必須認知清楚,不要讓明哲保身成為自己成大事的阻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