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測試用例怎麼設計才能滿足需要,少走彎路?

​測試用例是為實施測試而向被測試系統提供的輸入數據、操作或各種環境設置以及期望結果的一個特定的集合。解決要測什麼、怎麼測和如何衡量的問題。單元用例的質量直接決定產品的質量。在做好用例設計的前提下,單元用例的顆粒度、涉及面、正確性、可執行性都要有保障

跟我學:測試用例怎麼設計才能滿足需要,少走彎路?

用例設計的依據是詳細需求、UE設計文檔,用例編寫過程中發現需求與設計中的問題後,要與對方及時溝通確認。

具體到事業部產品,用例可以細分為三類:

1) 單元用例,特指功能用例,編寫依據是詳細需求和UE設計文檔。

2) 接口用例,編寫依據是開發人員提供的API標準文檔,在迭代過程中,本迭代的接口文檔不會一次性提供,所以接口用例的編寫有可能會貫穿整個迭代週期。

3) 場景用例,也可以理解流程用例,顆粒度要求比較粗,可以只列出測試點,但是一點要覆蓋到本場景的所有路徑。

3.2.2.1測試用例設計的基本準則

1)測試用例的代表性:能夠代表並覆蓋各種合理的和不合理、合法的和非法的、邊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極限的輸入數據、操作和環境設置等;

2)測試結果可以被預期:用例設計的時候已經預計到用例的結果值;

3)測試結果可復現:即對同樣的測試用例,系統的執行結果應當是相同的。

跟我學:測試用例怎麼設計才能滿足需要,少走彎路?

3.2.2.2測試用例的設計過程

1)測試人員根據不同階段的測試計劃,根據需求說明書、開發設計文檔等資料來設計不同階段的測試用例。

2) 確定每個用例執行的條件

3) 按照一定策略準備測試執行用到的數據(邊界條件、等價類劃分、非法數值等)。

4) 確定預期的測試輸出,作為測試用例成功執行的依據。

3.2.2.3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黑盒測試)

1)等價類劃分法:等價類劃分法是把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干部分,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少數代表性數據當作測試用例。

跟我學:測試用例怎麼設計才能滿足需要,少走彎路?

如果某一類中的一個例子發現了錯誤,這一等價類中的其他例子也能發現同樣的錯誤;反之,如果某一類中的一個例子沒有發現錯誤,則這一類中的其他例子也不會查出錯誤。

使用該方法設計用例,首先必須在分析需求規格說明的基礎上劃分等價類,列出等價類表。

2)邊界值分析法:由測試工作的經驗得知,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範圍的邊界上,而不是在輸入範圍的內部。因此需要考慮各種邊界可能,並依此去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等價類方案的一種補充,它不是選擇等價類的任意元素,而是選擇等價類邊界的測試用例。

3)場景法:用例場景是通過描述流經用例的路徑來確定的過程,這個流經過程要從用例開始到結束遍歷其中所有基本流(主流程)和備選流(分支)。

現在的軟件幾乎都是用事件觸發來控制流程的,事件觸發時的情景便形成了場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觸發順序和處理結果就形成事件流。這種思想用到測試用例中,可以比較生動地描繪出事件觸發時的情景,能有效幫助測試人員去完善測試用例,同時測試用例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執行性也可以加強。

用例設計用到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和孤立的,實際的用例設計過程中會使用多種設計方法,每種類型的軟件有各自的特點,每種用例設計的方法也有不同,針對不同軟件如何利用這些黑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測試中,往往是綜合使用各種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測試效率和測試覆蓋度,這就需要認真掌握這些方法的原理,積累更多的測試經驗,以有效提高測試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