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最近,刘若英以乌镇"英小姐"的身份,再度回到乌镇,用歌声和歌迷一起跨年。在歌声与温暖的醉梦里告别,在橹声与阳光灿烂里迎来新年,温暖的歌声伴着江南的橹声。

"旅行+演唱会",这大概是最为诗情画意的一个跨年方案吧,那个回味无穷的跨年晚会,你来了吗?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不禁感慨,历经十年,奶茶归来,她依然还是少女的眼神。她的神情真的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地出尘脱俗,眼睛里有一点温暖,也有一点落寞。


十多年过去,正如刘若英所言,"时间是流动的,我们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但第一次相遇时最初的那份感动,一直在心里。"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你也许有这种体验,在某一段时间里,总是喜欢重复听某个歌手的歌,听得忘乎所以,钻进那歌的韵律里去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总爱听刘若英的歌:《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一辈子孤单》。现在重温这些歌曲,心中还是有种莫名的感动,当时听歌时的心情一幕幕呈现。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在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中,很偶然的在高铁站书店里,看到了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本书,因为喜欢她的歌,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一路阅读,感觉融进去了,一个人的旅程也不觉得孤单了。那她结婚后为什么还写《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收录了刘若英长文自白、与八位朋友对白,探讨独处与相处的关系。刘若英长文自白:我还想要继续,这样矛盾的人生!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如何在喧嚣的当今依然保持自我,在精神上和空间里“独处”,以及如何在和别人的相处中保留自我的“独处”,它通过作者内心的独白和八位友人的对白,对“独处”与“相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01

独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独处,意味着一种精神上自由,不需从众,可以自我。

一个人时,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都要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缓慢恢复到身心的“独处”状态。独处不仅仅是针对空间,它也指精神上的自我“独处”。

叔本华曾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朋友眼中的刘若英——天生就擅于独处,她知道去哪里买一人份的香槟,因为她深信,“一个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悦自己”。她知道失恋时要如何疗伤,“买一块电毯、点一盏夜灯”,度过一个人的寒冷冬夜。她一个人吃饭、逛展、看电影、唱KTV……“这些事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话里没有半点逞强。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如同她在书里写的那样:“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或因为有人相伴就得以圆满”。孤独意味着洒脱,独立,意味着跟自己相处,跟自己同甘共苦,它是上天赋予的礼物。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

刘若英在两岁时,就因为父母离异而与祖父母同住,从小就拥有自己房间的她,生活中很难遇见同龄人,安静的自处是刘若英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成长方式。

但也许这种不完美的人生起点,却让她因为没有外界的打扰而拥有了很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那时的她,习惯一个人躺在床上天马行空,一个人躲在衣柜里过家家还能自己分饰几个不同的角色。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一个人静静地读书,一个人沉醉在音乐的世界,小小的刘若英就是这样长大的。祖父家教甚严,眼前这个小女孩就连出去玩的时间也不会有,渐渐地,这竟也成了刘若英的生存方式。

正如她所言:“我不知道独自拥有一个房间是不是孤单的事,但我从未因为一个人待在房间而感到害怕,这是我从小就习惯的事,类似一种生活本能。”


02

有独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夫妻之间相处,即使拥有亲密关系,也需要拥有各自的空间。一个人,有独处的能力,才能拥有爱的能力,去分享,去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其实学习独处是建立良好相处关系的基础,能好好享受独处的人,才能跟人发展出美好的相处关系。

刘若英和丈夫两个人回家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彼此都在独立的书房中工作,那个时候,完全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是知道对方就在自己身边,在婚姻里既能共处又能独处,的确是莫大的信任。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至于查看对方手机,在刘若英看来,彼此信任的关系,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

包括她与丈夫在外就餐,丈夫就是一个手机控,时不时要滑动手机。而刘若英就静静的看着丈夫忙碌,还很享受两个人共餐,也不会没话找话,故意改变和迎合对方的这份初心。

就像刘若英自己解释这本书名:“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刘若英的婚姻就像一杯奶茶,有奶的浓厚,又有茶的清香,甜而不腻,一切都刚刚好。刘若英的婚姻告诉我们,懂得经营自己的女人,更懂得如何经营婚姻。


03

感情上的门当户对才能长久相处

两个人长久的相处,对于生活、生命、未来......彼此之间的价值观相近很重要,这才是所谓的“门当户对”。有时候,背景差异大的两个人连好好对话都很难,最后难免走向分手。

不同的出生背景会影响人的生活价值观,相对地,也会影响到人与人共同经营生活的相处。

刘若英总结,他们心里是亲密的,生活是独立的。他们在家里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各做各的事,互相尊重,互不打扰,自得其乐。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陈道明在独处和相处方面也做得很好,他从小钟爱钢琴,只要在家,每天都能弹上两三个小时。出门拍戏也随身带着心爱的电子琴,有空就来上几首。他还自诩是个手工艺人,浇糖人,捏面人,穿针引线给女儿做一身衣服......

他最享受的时光,是和妻子杜宪同窗对坐,她绣十字绣,他做皮包,再来一壶淡茶,岁月静好,坐看云卷云舒,故事慢慢经过。

思想层次差距,是对婚姻的致命打击。价值观念与生活感悟不同,不在同一水平的人,无论多么努力,都是两条不在同一空间的平行线。爱情,是否需要门当户对,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写到:两个人不管如何贫富悬殊,没有共同语言,终究走不到最后。这个共同语言,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教育、家庭背景能相匹才会有的。因为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可以有经久不衰的话题聊;因为有相似的社交圈,我们可以更融洽地走进对方的生活。

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两个人,或者两个家庭的表面结合,更应该是真正心灵与灵魂上的匹配。


04

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对于“独处”与“相处”,英国心理学家唐德.温尼科特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些情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全,生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

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便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爱人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个人相互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真正成熟美好的爱情,是在爱人的怀里享受孤独。

估计刘若英这本书名的灵感就出自这个观点吧!总之,她与丈夫的相处模式,完美的诠释了这种相互的信任。

杨绛曾说: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罢,不管是怎样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系,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个体。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End-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后来的他们会一辈子孤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