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露天煤矿未来或成生态乐园


中国最大露天煤矿未来或成生态乐园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安太堡露天煤矿,也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大型露天煤矿。资料显示,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1984年4月29日,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的协议。时任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正是广为人知的“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1987年9月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与生产同时开始进行的,就是关于生态修复的规划。1991年,西方石油公司退出经营。

目前,中煤平朔集团拥有安太堡、安家岭和东露天矿3座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2座年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井工矿,6座配套洗煤厂和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

近期记者实地探访了安太堡露天煤矿的矿区,了解矿区的生态修复情况。由于前一天下了雨,需要进行是否能下矿的评估。直到当天上午10点30分许,曾在矿上工作了多年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党群干事贺永顺带领记者来到矿区。

深入矿坑的路上

资源枯竭后的矿区?未来或考虑建设矿山公园

与众多煤炭企业一样,2013年后中煤平朔进入转型期。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煤炭、电力、化工、生态等4大产业板块,转型发展,调减产能。而此前长期进行生态复垦的成果,成了中煤平朔转型生态产业的基础。

记者在下矿前,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中煤平朔生态产业园区,了解到其生态环境治理及产业发展现状。根据规划的平面图,平朔复垦区包括西排土场、西排扩大区排土场、内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安家岭排土场五个部分。除了之前介绍作为植被覆盖区的西排土场之外,其中西扩排土场占地5600亩,其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光伏农业,将成为农业种植区;占地2700亩的南排土场则作为林木防护区,目前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复垦示范基地。

此前,有研究显示了从1985年到2010年间,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17),一级类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排土场的林地复垦以及周围建立防护林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林地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排土场和矿界周围区域林地面积均有小幅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耕地的要求更为严格,恢复难度也更大,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耕地面积总体减少。根据中煤平朔的资料,后一个阶段则加快了耕地的恢复。2013年至今,已恢复林地2600亩,恢复耕地7400亩。

草地面积总体先急剧下降, 后有所回升。采矿及外排土场占地对原地貌天然草地造成了很大损失, 矿界内外草地在一段时间内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后通过排土场的复垦恢复了大部分草地面积, 使得矿区草地面积总体上升。

目前正在结合开采的工艺设备、生态恢复的过程和结果建立生态园,其核心区位于安太堡西内排土场附近,是一个开采后遗留的矿坑,为当时露井联采的区域。露井联采是指同时利用露天采矿技术和井工开采技术进行作业。矿坑区域附近的边坡保留了原地貌和生态破坏后的地貌遗迹,包括地层的剖面,并且还有已经废弃了的大型露天采矿设备。贺振伟介绍,这样从原地貌到被地貌被摧毁,到排气恢复的过程,以及最终恢复的生态,将会是一个完整而值得保留的“时间故事”。

“未来几十年资源一旦枯竭之后,要考虑把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以及地质遗迹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出新的价值。”尽管这一天尚未到来,贺振伟向记者透露已经请相关专家进行了开发潜力方面的评定,矿山公园的设想或许并不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