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搏子 腫瘤病人能不能生孩子讓人生更圓滿?

肺移植產婦吳夢的去世,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

吳夢的特殊之處在於,她是一位肺動脈高壓患者,本可在藥物的維持下正常生活,唯獨懷孕除外——這是所有肺動脈病人都不可逾越的紅線。

但是,重組家庭後,吳夢說服愛人,並不顧醫生的強烈反對,還是決定要個孩子。她向醫生表示:“ 我接受一切可能的風險,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要堅持懷孕、直至分娩 ”,並向醫生遞交了“免責聲明”。

2018年6月,時年42歲的高齡產婦吳夢以剖宮產的方式早產生下一個逾2斤重的兒子。由於術後持續性心衰不能糾正,一直不能撤除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人工心臟),於產後11天,被迫接受了“心臟修補同期雙肺移植手術”。因為雙肺反覆感染,誘發慢性排斥,於“修心換肺”手術後278天病逝。

吳夢的去世,引發了網友激烈的討論甚至非議,她的主治醫生著名胸外科專家陳靜瑜教授也在微博發文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惋惜:“ 醫生可以救人的身體,但救不了心靈 。”

但是,比起腫瘤患者,肺動脈高壓畢竟是一個小眾人群。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癌症大國,癌症發病率還在逐年走高,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這個特殊的並且越來越龐大的群體,有時也會面臨跟吳夢同樣的困境——

一邊是病情需要不允許懷孕,一邊是生小孩的強烈願望,她們該怎麼辦?該如何選擇人生才更圓滿?

舉兩個例子。

十多年前,我遇到一個病人,張欣欣(化名),20多歲的小姑娘,長相清秀,面容姣好。我開始以為是個大學生,沒想到她已經畢業兩年了,還是個公務員。

不幸的是,她的病情很嚴重,結腸癌,不但引起了嚴重的腸梗阻,腫瘤外侵還很嚴重,侵犯了腹壁的肌肉。

我們為她施行了結腸腫瘤的切除手術,並盡最大努力進行了受侵組織的擴大切除和淋巴結的徹底廓清。

術後病理結果證實了我們術前的判斷,腫瘤侵透腸壁全層累及周圍組織,並侵及腹壁肌層,區域淋巴結也有多個發生轉移,臨床分期屬於中晚期。

面對這麼一個年輕的生命,面對這麼一個並不樂觀的病情,作為醫生,我們的心情複雜而沉重。

因為,在我們既往的經驗中, 越是年輕的患者,預後越是不樂觀 。這例病人,雖然已經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腫瘤切除,但是考慮到腫瘤已經是局部進展期,我們擔心,治療效果可能不會太理想。

手術後我們建議她進行積極的輔助化療,以期儘量降低復發和延長生存。

小姑娘很懂事,也很堅強,儘管化療過程中出現頻繁的噁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還有白細胞下降等骨髓抑制副反應,她還是堅持完成了化療。

足程化療結束,她就在門診隨訪、複查。

時間過得很快,術後3年的時候,她來門診複查,陪她一起來的還有她的男朋友。她看起來情況很不錯,氣色一改當年生病時的瘦弱,變得豐腴光彩。

她說,她跟她男朋友結婚了,現在生活很幸福,她想要個孩子,問我可不可以?

說實話,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不是問題的問題。

一對年輕人,因為相愛步入了婚姻殿堂,生活在一起後想有個愛情的結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在傳統觀念中, 一個家庭想要圓滿,就是要有個孩子 ,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張欣欣不一樣,她是個中晚期結腸癌患者,雖然已經做了根治性切除手術和規則的多週期化療,目前已經術後3年,複查也沒有發現任何腫瘤復發的徵象,但是不等於她體內就沒有癌細胞,更不等於以後腫瘤就不會復發和轉移。

雖然,超過80%的腸癌的復發都發生在術後兩年內,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發概率越來越小,但我們也遇到過不少5年後還出現復發和轉移的患者,甚至也曾遇到過10年後發生腫瘤轉移的病人。

我們的另一個擔心是, 懷孕引起全身內環境和激素水平的改變,會不會誘發腫瘤出現復發和轉移?

張欣欣的病情好不容易才有那麼滿意的效果,萬一因為懷孕引起了腫瘤復發和轉移,不但孩子生不下來,更會斷送她自己的生命,豈非前功盡棄?

我說,再等等吧。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眨眼2年過去,術後5年的時候,她又來複查,問我現在可不可以生孩子?

我給她進行了全面的複查,包括胸腹部CT,腸鏡,腫瘤標誌物等各項指標都沒有異常;甚至在她和愛人的堅持下,非常規檢查的全身PETCT也做了,都沒有問題。

這個時候,我妥協了。

看著她兩口子甜蜜而期待的眼神,我說,你們自己定吧,如果發現什麼問題,及時來醫院檢查。

一晃又好多年過去。春節前,聽說,她又返院來複查,一切都很好;也有了小孩,一家人生活得幸幸福福。

我很替她高興,畢竟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你好我好她也好;但另一個病人的故事,就讓人心情無比沉重。

患者王麗麗(化名),女,30歲,結腸癌,肝轉移。

病人來就診的時候,剛剛在外院進行了結腸癌切除術,而就在手術前不到一個月,她才剛剛剖腹產生下了一個女兒。

其實,在她懷孕6個月的時候,產前檢查就發現了降結腸腫瘤,腸鏡活檢也證實了腫瘤是惡性的結腸癌。

當時,醫生建議她及時進行腫瘤的切除手術,但是她擔心手術可能會干擾胎兒導致流產,拒絕進行腫瘤手術。而且,因為她正處於妊娠期,醫生也無法進行化療或其他任何的抗腫瘤治療。

就這樣,在耽擱了4個多月,胎兒生產後,她才接受了腫瘤的切除手術。不幸的是,在手術的過程中,探查發現肝臟已經出現了多發的轉移。

女人懷孕時,全身的血液分佈、營養供給、激素水平、內環境狀態都會出現顯著的改變。

為了保證胎兒的成長髮育,母親的身體處於一個新陳代謝旺盛的特殊狀態,這個狀態適合於胎兒孕育,理論上也可能會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我問她,為什麼在發現腫瘤的時候不及時接受手術?如果當時就進行了腫瘤切除,或許後來也腫瘤不至於轉移到其他部位。

她坦白地說,其實,她也猶豫過。如果發現腫瘤的第一時間就進行手術,當然腫瘤治療效果會好得多,很有可能,就像我說的,後來也不會出現肝臟的轉移。只是,她顧慮,萬一手術誘發流產,她的孩子就沒了。懷了那麼久,每天都能感覺到她的活動,她的成長,她的身心已經跟孩子連在了一起,她不能沒有她,不想因為萬一的可能失去她。而且,如果腫瘤手術後要接受化療或其他治療,說不定她以後就沒有機會懷小孩了,她不想自己的生命有那麼大的遺憾,她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換孩子的降臨。

她說話時,我能感覺到那滿滿的疼愛和柔情。我想說她傻,可是心裡又是滿滿的感動,可憐天下父母心,母愛無敵!

後面的話,我沒有再問她,因為,再問已經毫無意義,她的眼神告訴了我答案,她已經對後面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住院的時候,她的愛人有時會把孩子帶過來,她抱著、哄著、笑著、樂著,眼裡都是幸福。

有幾次,我都想提醒她愛人,別帶孩子到醫院來,醫院空氣不好,細菌又多,孩子小,容易感染疾病。但是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因為,我不忍剝奪了她那僅有的生活的樂趣。

王麗麗在我們這兒做了幾個週期化療,後來就沒有再來,好像是回當地醫院治療了。

算起來,這件事過去已經有些年頭了,也不知道她現在還在不在?不過,我真心希望奇蹟發生她還活著,畢竟她女兒還小,需要媽媽的陪伴。

有時,我也在設想,如果當年自己是王麗麗發現結腸腫瘤時的主治醫生,該怎麼給建議?會不會建議她做手術,甚至終止妊娠?

對醫生來講,從存粹的醫學角度考慮,應該是 生命優先於生育,母親優先於孩子 。如果為了生育,要放棄疾病的治療;如果為了生育,母親要以生命相搏,這樣的賭注太大,犧牲太大,也不值得提倡。畢竟,孩子生下來了,母親卻不在了,孩子的未來誰來陪伴,家庭的殘缺誰來彌補,這樣的結果又如何算得上圓滿?

可是,從病人的角度看,如果自己的生命註定不長久,如果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有個孩子,那麼,以自己短暫的生命去換取另一個生命的新生,是否也不是那麼不能理解?

我忽然發現,雖然自己是醫生,可是當處於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時,竟然跟病人一樣無助。一邊是醫學的未知,一邊是倫理的爭議,到底該怎麼選擇,我給不出一個明確的建議。

因為有一個問題,我始終無法回答, 什麼是圓滿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