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中午十一点半过,我们就按部就班地端着碗筷到食堂去打饭菜。这是我们学校的食堂,学校离家八九公里,中午如果回家吃饭,那时间就全耽搁在路上了,也不划算。没办法,我们只能在食堂胡乱解决一顿。中国的食堂,都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员工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通常要求微利即可。正是因为利润低,因此食堂就在饭和菜上面大做文章,大锅菜,大锅饭,这就是中国食堂的特色。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大学食堂

米饭都是装在铝格里蒸出来,全校一次要蒸几十格吧!如果领导不管不问,那么米饭就可能汃软,融嗒嗒地粘在一起,这样的米饭吃下去对胃不好。有些好事者,就会质问厨子:“你们这米饭是怎么蒸的?怎么跟勾子坐出来一样,喂狗狗都嫌。”厨子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是学校的正式职工,他们才不管同事们的抱怨呢。食堂是学校的盈利大户,是校长们的小金库。全校近千名学生,每天赚学生一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厨子们只要听见领导说,这个月食堂的盈利少了些,立刻就会在饭和菜上面大做文章。米放得少,水放得多,那米饭蒸出来就是稍微干些的稀饭,不难吃才怪呢?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小学生

至于菜,每天只有两道,两大盆子放在桌子上,汤汤水水的,自己用勺子舀,菜多肉少,很多人都在里面挑肉吃。教师打饭的时间有先有后,如果等到第四节课下课才去打饭,很可能就只剩下一些残汤了。那菜也不用恭维了,肉丝肉片都是用机器做的,哪有菜刀切得那样有模有样,想看刀工,只有在自己家里体会了。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学生午餐

食堂最爱做青椒炒肉,这是一道家常菜,应该人人会做吧。青椒切成粗条后,先要放在热锅上煸炒,去其部分辣味。肉片或者肉丝,先得用芡粉、酱油、香油、食盐等调料码过,待入味后才能使用吧,这都是常识。可是大锅菜哪管这些,青椒丝、肉片都是混合在一起煮熟的,哪里还有青椒肉丝的味道,这简直就是对这道家常菜的侮辱。其他的大锅菜,比如莴笋烧肉、豆腐烧肉、白萝卜炖肉等,都是大同小异,教师们每天端着碗就开始边吃边骂,但也无可奈何。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大锅菜

至于学生的大锅菜,那档次、做工和看相就更差一些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的,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这也难怪他们,学校中午不让学生回家,只能在学校吃食堂。学生敢怒不敢言,就把气撒在饭菜上。部分学生打到饭菜后,立刻就端到泔水桶那里,东挑西捡,少一半的饭菜都倒掉了,其中的浪费可想而知。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大锅菜

这还是乡镇中心学校的食堂,以前在村小上班时,那里的食堂猫腻更多。村小的孩子,也就两三百人,中午菜都是早晨上学时带的,厨子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你得蒸饭啊,自己带米用饭盒蒸饭,学校提供蒸笼。木质的方格蒸笼,一个可以放七八十个饭盒。学生把饭盒放在蒸格里就不管了,剩下来的任务由厨子完成。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乡村厨师

厨子们在每个饭盒里抓出一小把米来,数百个饭盒,每天如此,一个月下来那就是多少米啊!到了十冬腊月,家家户户杀年猪后晾了腊肉香肠,有些孩子上学蒸饭,就在饭盒里放上切好的香肠或者腊肉片,厨子一个个饭盒都检查过,他们连这样的下饭菜也感兴趣,要从中克扣!这就是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吧,人的贪性使然,学校的诫勉谈话根本不起作用,换个厨子也是这样,只得听之任之了。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人民公社

岳母是1949年出生的,她经常给我们讲起人民公社大办食堂时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母亲也就八九岁,已经在田里参加劳动了。每个生产队都办有食堂,村民不得在家里生火做饭,如果被人发现,生产队就会处理。大食堂刚办时说得好,吃饭不限量,饭菜不重样,如果能够实现,那可真是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了。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人民公社饭堂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这是当时人们对公共食堂的理解。媒体宣传也的确把大办公共食堂,上升为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既然是一项利国利民利集体的大好事,公共食堂的发展,就有了惊人的速度。广大农村一下子涌现出数以百万计的公共食堂。到了1958年底,全国共办农村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1958年公社社员聚餐

当时有媒体专门针对如何办好公共食堂发表文章,提出饭菜要多样化,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要注意改善伙食,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每逢节日会餐。食堂要讲究卫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对年老社员、儿童、病员、孕产妇应在饮食上适当照顾,要利用旧有房屋改建饭厅或尽可能地新建简易饭厅。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公社社员聚餐

可是好景不长,大锅饭、大锅菜,大家都放开肚皮整,能吃二两吃三两,能吃半斤吃八两,生产队的粮食很快就不够用了。米饭由干到稀,到最后越来越稀,甚至能照出人影子来。“一张嘴一寸长,一天至少一斤粮。”大家没有吃饱饭,干活没有力气,都在地里磨洋工。大食堂每天三顿吃饭,都要敲钟,如果跑慢了,就连这点稀汤汤都可能吃不上。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人民公社食堂

还好外公干过厨师,在大食堂里负责做饭。每天吃饭时,就偷偷地给岳母留下两个鸡蛋大的饭团,总算熬过了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其他的人就不一定有岳母这样幸运了,吃不饱肚子,更谈不上有什么油荤,不少人得了浮肿病。直到公社食堂解散,这种状况才得到好转。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人民公社食堂

大锅饭也有壮观之处,那就是吃饭的人特别多。每到中午12点前后,汹涌的人流从各个地方涌出来,大家边跑边甩动饭盒,饭盒里面的调羹、叉子跟饭盒不断地撞击,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随之而来的,还有啪嗒啪嗒的脚步声,皮带扣上的钥匙撞击声以及为了谁不守纪律插队而发出的争吵声,辱骂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成了学校大锅饭的前奏曲。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人民公社食堂

进师范学校后,曾经在某炮兵部队军训。部队上吃饭,特别讲究纪律和集体性。首先在连队门口按班排好队,然后一路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食堂门口集合,连长训话后开始拉歌,哪个班的声音大哪个班就先进去吃饭。大家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本来饿得眼冒金星,还得撕破嗓子唱歌,那滋味真是难受。好在吃饭先后的间隔时间不过五六分钟,也没什么大不了。那时候刚刚十六七岁,部队上的小馒头,一顿要吞下十五个,现在想来都非常可怕。后来大家办同学会,彼此谈起在部队食堂里的贪吃劲儿,仍然笑得前俯后仰。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公社食堂

大锅饭也有安静的时候,那就是在寺庙里吃斋饭。斋堂里僧侣们、居士们和香客们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每人面前一套碗筷,放得整整齐齐。当家师在靠近佛像的位置,出家师依次入座。男香客在一边女香客在另一边。面前一般两个碗,一碗盛菜一碗盛饭。吃饭时有专人加饭,不能随便离座去加饭。夹菜要用桌上的公筷,切忌高声说话,更不可嬉笑吵闹,不要出声。吃完饭后要依次离位,自己清洗自己的用具。出家人惜米如金,注意不要撒下饭粒。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跟酒店里吆五喝六的聚餐完全两码事,人的身心似乎都得到了某种进化。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排队打斋饭

汶川大地震时,绵竹沦为极重灾区,断水断电断气断通讯,我们三四天都没有吃上一顿热饭。后来陆续有志愿者进入,埋锅做饭,给我们提供热食。新疆某海关开来一辆加长型集装箱大货车,每天中午给我们手抓饭和烤馕。这也是大锅饭,而且是救命的大锅饭,大家排队领饭的时候,都要自觉地给掌勺的师傅说声谢谢,那场景现在想来都倍感温馨。

大食堂大锅饭大锅菜是集体经济的标签,要自主还是想吃啥就吃啥好

图注:寺庙吃斋饭

在中国,吃大锅饭成了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大家穿着一样颜色、款式的衣服,吃着一样味道的大锅饭。干什么都要整齐划一,整齐好不好?当然好!比如表演团体操,就得整齐才有气势。但是平时,我们就不需要过度强调整齐了,因为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个性,这当然是不合理的,世界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的,我们干嘛不能生活在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呢?开点小灶,想吃啥吃啥,自己弄去。我相信,这才是大家所追求的的生活状态。(彭忠富/文;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